处长太太为救弟弟,不惜向戴笠投怀送抱,戴笠睡完转身将其枪毙

半夏微凉之梦 2024-12-07 18:59:05

在军统的历史上,如同1940电台案一般的奇耻大辱,那真的还是非常少见的。而这起案件虽然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但是却并非是日谍所为,而是一场国公内部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我党损失了一个插入敌人心脏中的工作组,而这一切的起因仅仅只是一场意外...

中共七人小组

军统是蒋介石手下的头号鹰犬,在抗日战争前后可谓是权力极高,然而军统本身却并不是铁板一块,正相反军统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筛子,无论是日本人还是共产党亦或是中统,在军统内部都有自己的卧底。当然,军统在以上三者那里同样也有卧底,情报工作就是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抗日战争中期,中日双方进入了相持阶段,军统和其掌舵人戴笠在这种情况下,心思就变得越来越活泛起来了,把主意打到了“自己人”的头上。1940年前后,戴笠先后多次派出工作组试图混入陕北,获取我党的情报。

然而每一次,戴笠的工作组都会被我党所破获,甚至还被我党缴获了数台美制电台。这就让戴笠不由得开始怀疑,是不是我党在其内部潜伏了间谍?事实上,戴笠猜的一点都没错,我党当时确实在军统内部潜伏了一个七人工作组。

其核心成员是在军统电讯总台工作的张蔚林和冯传庆,张蔚林出身于江苏无锡的一个士绅家庭,但是在学生时代却受到了进步老师的影响,接触到了革命思想,进而背叛了自己的阶级。然而这位进步老师,后来却因为传播革命思想遭到了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张蔚林亲眼目睹了全过程,因此对国民党产生了极度的厌恶。抗日战争爆发后,张蔚林抱着为抗日尽一份力的想法,加入了杭州的无线电训班,想要学习电讯技能加入军队,可是没想到这个训练班竟然是军统操办的机构,张蔚林就这样误入了军统。

而在敌后,张蔚林更是目睹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奋勇抗日,然后军统不仅不帮忙甚至还暗地里帮着日本人屠杀共产党人,大量共产党人和他们的家属就这样死在了军统的屠刀之下。张蔚林就这样,萌生了投共的想法...

冯传庆则是在张蔚林的影响下,决定一起加入共产党,于是两人冒死前往了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面见了叶剑英表达了想要去延安的意愿。但是叶剑英却要他们继续潜伏下去,并且以两人为核心,派遣人手,打造了一个情报组。

然而平心而论,张蔚林不过是一个热血青年,他并没有受到过任何专业的情报训练,所以暴露其实也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暴露

张蔚林情报组在重庆干的确实不错,为我党传递来了很多的重要情报,其中就包括军统潜入延安的计划。事实上当时戴笠虽然感觉内部出了问题,却并没有查到张蔚林的头上,导致张蔚林暴露的其实是一场意外,或者说是他自己。

有一天,张蔚林把一台侦测电台的真空管给烧坏了,张蔚林到底还是太年轻,竟然慌了。他这个错误在当时其实可大可小,真空管贵得很,民国搞不了只能去国外搞,让戴笠损失这么多钱,他毙了张蔚林都有可能。

但是如果张蔚林愿意掏钱买命,或者说去找关系,那么这事其实也不大,很可能最后就捞个处分。但是张蔚林偏偏选择了那个,最不应该选择的解决方案。张蔚林只身一人,跑去了周公馆找曾希圣,告诉曾希圣自己不想被军统处分,想要去延安。

曾希圣认为这不算什么大事,如果逃走了反而会导致其他同志受到怀疑,所以要张蔚林回去跑关系。然后张蔚林带着两条哈德门香烟,就跑关系去了。没成想与此同时,军统因为找不到张蔚林的人,便怀疑他是不是叛逃了,就报告了稽查处。

稽查处二话不说,就搜查了张蔚林的宿舍,好死不死的就查出了张蔚林还尚未抄完的军统新密码本,以及军统在各地的组织分布图。这下问题大条了,张蔚林很快就被捕,其所在的七人情报组也迅速落网。

波及

其实当时七人情报组并不是第一时间全部落网,因为情报组内的一部分人当时正在成都,于是张蔚林便托自己的好友,也是军统看守所所长毛烈去给自己送信。当时毛烈不知道张蔚林是间谍,只是以为张蔚林是因为真空管的事情被抓。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张蔚林正在某董姓军官家里跑关系,事情刚说明白,一群特务大张旗鼓的就把张蔚林从老董家里给抓走了。作为目击者的老董,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张蔚林因为真空管的事情被抓了,经他的口这么一传,事情也就变成了这样。

这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所以毛烈也没有拒绝张蔚林的请求,结果就是因为他一时的疏忽,把自己也给搭进去了...

毛烈在军统里还有个姐夫,他便请自己的姐夫救自己。姐夫胆子小不敢,他的姐姐毛同文就亲自上了,不仅对戴笠百般讨好,美元黄金一点没少给,更是以身相许,和戴笠好是一番云雨。因为毛烈本身是没什么大问题的,戴笠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对毛同文的请求自然是满口答应。

然而就在戴笠准备放了毛烈的时候,蒋介石却知道了这起谍案,把戴笠好是一顿臭骂,还要求戴笠一定要严查此事!戴笠被骂的是冷汗直流,回去之后也没放毛烈,而是把他当成共谍一起毙了...

参考资料:

《插入军统心脏的尖刀》 宋庆阳

《红色特工在戴笠身边》 徐林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