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头岭和响堂铺伏击战告诉你,国军为什么打不了游击战?

一林话历史 2024-03-31 02:08:04

一、敌后游击战,对国共两军是平等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关于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网上时不时有这么一种观点:

认为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的一系列会战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使八路军在敌后有了充分埋头发展的机会,以至于到抗战胜利后,人民军队发展到了百万之众。

对于这样的谣言,但凡有点逻辑思维的人,就不会被骗到。

所谓的敌后就是被日本鬼子占领的沦陷区。在敌后坚持抗战,用大白话说,干的是虎口拔牙,刀头舔血的营生,一不小心就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八路军在四面临敌的敌后能够发展壮大,就算老蒋允许,日本鬼子也不同意啊。更别说这两大势力不仅不同意,还一直对八路军采取围剿的态度。

那么,八路军在敌后战场究竟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

答案也比较简单:因为八路军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抓住了机遇,凭借出色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快速将机遇转化成了实力。

机遇和挑战本是一体两面的东西,有的东西在八路军眼中算是难得的机遇,但在国军眼里就成了致命的挑战。

你比如说,游击战作为敌后战场的主要战法,在八路军眼里是机遇,到国军眼里就成了天大的挑战。因为老蒋也很重视游击战,也派遣了大量国军深入敌后,巅峰时期的敌后国军有百万之众。

但国军的敌后战绩却十分糟糕,他们在鬼子的进攻下损兵折将、连连败退。最终只有三个结果:一、被鬼子消灭;二、沦为土匪山大王;三、在鬼子威逼利诱下沦为汉奸、皇协军。

那么,肯定有人要问了,国军为什么在敌后打不了游击战,坚持不下去呢?

这个答案,还是交给一个比较公正的“裁判”回答吧,这个“裁判”不是别人,正是日本鬼子。

鬼子抢了老百姓的牲畜

是的,对于国军在敌后战场的表现,日军有一份评估报告,说国民党游击队有五大弱点:

“(一)各游击队常互争地盘,自相火拼;

(二)缺乏大员统率,彼此不能密切联系,易于各个击破;

(三)缺乏优良武器,不能作阵地战;

(四)正规游击队虽破坏力强,但对人民滥施权威,得不到民众信仰;

(五)非正规游击队成分复杂,大多为土匪散兵构成,战斗力不强且俱是匪首流氓,没有国家观念,易以利相诱。”

这五点,又恰恰是国民党军无法克服的弱点。下图就是国民党游击队的造型,从他们迷茫的眼神,“整齐划一”的军姿,我们能感受到那种坚强不屈的抗日精神吗?

好了,精神面貌先不说,咱说点实际的。既然你手里没成手的家伙,和鬼子打不了阵地战,那和他打伏击战总成吧?因为伏击战是能从鬼子手里缴获武器的最佳战法。

但是,伏击战也不是你想打就能打的,他需要你有高超的运动战能力,严密的组织协调能力,军令如山的执行能力。

而这些,都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战火淬炼才能历练出来的,这些还都是国军的短板。

老话讲,没有金刚钻,就揽不了那个瓷器活。八路军敢干这个事,手里自然是有绝活的。

本篇,我们就通过两场伏击战介绍一下,伏击战可不是你想打就能打得,这其中蕴藏着极为高深的军事思想。这两场伏击战就是神头岭伏击战和响堂铺伏击战。如下图

二、1938年山西敌后战场的敌我态势

接上文:。

上文介绍了兰封会战失败后,为了阻止日本鬼子沿陇海铁路继续西进,进而威胁抗日大后方的大动脉——平汉铁路,老蒋下达了一个让他一时酸爽,却贻害无穷的命令:以水代兵——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花园口洪水一泻千里,刹那间在黄淮流域形成一个巨大的泽国,终于将包括14师团和16师团在内的日军追击部队挡住了,同时也将下游苏豫皖三省近百万群众卷入到滔天洪水中。如下图

老蒋这一玉石俱焚的战法使河南、江苏、安徽三省44个县受灾,1200万人流离失所,2000万亩耕地被淹没。这让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以老蒋为首的国民政府究竟是为了保护谁的利益而战的?

所以,从本篇开始,我就把抗日时间线转到我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上来,看看我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是怎么与日本鬼子苦苦周旋的。

我们在前面介绍完忻口会战后,就将时间线转到华中的淞沪会战上了,对山西战场的介绍不多。而抗战初期八路军主要是活动在山西境内的,所以接下来有必要先介绍下忻口会战后,山西战场的敌我态势。

忻口会战作为国共合作抗战的一次典范,虽然取得了歼敌两万多人的战果,但鉴于中日两军的实力差距,省会太原还是失守了。

这让主政山西20多年的阎锡山是痛不欲生。不得已,他只能带着晋绥军一路后撤。

不过,此时的阎锡山还是很有骨气的,明确提出了“宁在山西牺牲,不到他乡流亡”的口号。

随后他带领山西的党政机关就退到了临汾,之后又被鬼子撵着一路退到了黄河岸边的吉县克难坡,而所部晋绥军就退到了晋西的吕梁山区。

当然了,此时在山西抗战的不止晋绥军一家,除了我党领导的八路军占据山西的四个角外,还有两大势力:

一、卫立煌领导的中央军退到了晋南中条山一带,并建立了中条山抗日根据地。是的,这是国军建立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

二、娘子关战败后流散于晋东南一带的杂牌军,如高桂滋部17军、赵寿山部38军、川军李家钰部47军、武士敏部98军,朱怀冰部94师等。

总之吧,当时的山西大致有五种势力在角逐竞争。如下图:

1、占领大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的日本鬼子;2、占领山西四个角的八路军;3、占据晋西的晋绥军;4、雄踞晋南的卫立煌中央军;5、流散于晋东南,跟着八路军过日子的杂牌军。

也可以这么说,当时的山西战场既是一块藏龙卧虎、风云际会的英雄地,也是一片各方势力犬牙交错、鱼龙混杂的危险地,关键看你怎么运作了。

这不,时间就来到了1938年的2月份,此时的日军忙于在华中战场打徐州会战,相应的在华北山西战场上就消停了不少。

这让我们的闫长官顿时来了精神,他于2月17日就邀请朱老总和卫立煌开了个军事会议,会议的议题就是“反攻太原,收复失地”,并共同制订了个作战计划:

一、八路军和杂牌军组成东路军,由朱老总任总司令,彭老总任副总司令,负责向榆次、娘子关一线出击。是的,此时的朱老总还指挥着国民党杂牌部队。

二、由退守中条山的中央军组成南路军,由卫立煌任总司令,负责向平遥、介休一线出击。

三、由晋绥军和八路军120师组成西路军,负责向文水、交城、阳曲一线出击。如下图

同时,为了坚定抗日信心,阎锡山还下达了一条禁令:不准山西的任何一支抗日军队的一兵一卒越过黄河,必须全部待在山西坚持敌后作战。

平心而论,阎锡山的这一反攻计划有点操之过急了。

一是这些部队在前期的忻口—娘子关会战中损失严重,兵员和武器弹药都没有得到补充,特别是朱老总指挥的那些杂牌军,属于“爹不疼、娘不爱”的那种,根本就没补充;

二是前期的一系列恶战让大家的信心备受打击,特别是各路国军又不善于打游击战,所以都有南渡黄河,保存实力的想法。

不过,党中央和毛主席从维护国共合作抗战的大局出发,还是很赞同阎锡山这一决定的,要求八路军各部积极支持阎锡山的反攻计划,在敌后大范围的开展破袭战。

而神头岭伏击战和响堂铺伏击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打得。当然了,八路军的出动是全体出动,就是129师,115师,120师全体出动,本篇先介绍129师的。

三、神头岭伏击战

要配合正面战场的反攻作战,我们就要打掉敌人的后勤补给运输线。

太原失守后,山西的主要交通干线已经被日军占领。不过鬼子兵力有限,他不可能在每条交通线上都有重兵把守,我们就需要选择一条比较重要,但鬼子兵力相对薄弱的地方打伏击。

这个地点就选在了神头岭,这里是邯长公路的必经之地。

邯长公路东起河北邯郸,横穿整个太行山区,一路途径涉县—黎城—潞城—长治,并连接同蒲、平汉铁路,是日军后勤补给的重要枢纽。

当然了,沿途还有不少类似神头岭、东阳镇、响堂铺这样的小村镇。各地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日军兵力布置如下图

如果大家把自己代入129师指挥员的位置,看了上面地图,该怎么打这场伏击战呢?

这里首先要排除攻坚战,因为八路军的重武器很少,也不善于打攻坚战。

虽然鬼子在每个据点的兵力都不是很多,最多的2000人,最少的才200人,但抗战初期鬼子的战斗力是很牛逼的,而且装备精良,弹药充足。

如果他们凭险据守的话,每个点都是你啃不下来的硬骨头,所以你不要奢望通过强攻能攻破鬼子任何一个据点。

既然强攻不行,那我们只能打伏击了,但你又不知道鬼子的大队人马何时出动?该怎么办呢?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攻敌所必救,通过围点打援来调动敌人。

那么,下一步就该考虑,应该围哪里的敌人?调动哪里的敌人前来救援呢?

围东阳关的200鬼子行不行?也行,黎城的鬼子应该会前来救援。但这里有两个问题:

一是东阳关和黎城很近,不好找伏击点;二是就算黎城的鬼子前去救援,你也打不了多少收成。此时鬼子是不知道129师具体位置的,打少了不划算,不值得浪费这一宝贵情报优势。

那围潞城的2000鬼子行不行?不行。一是潞城鬼子兵力雄厚,他们凭险据守的话,就算129师全师出动也不一定能拿得下来;二是黎城的鬼子少,他也不一定敢去救援潞城。

所以,刘伯承把那个被围的点选就在了黎城,计划调动潞城的鬼子前来救援,这个伏击地点就选在了神头岭。

于是,129师决定以385旅为围点部队,袭击黎城,引诱潞城的日军前来增援。再以386旅为打援部队,在神头岭设下埋伏,消灭前来增援的日军。如下图

386旅的旅长就是著名的陈赓大将,他在研究了作战地图后,发现神头岭两边都是山地,公路从谷底穿过,十分利于居高临下出击。

但直觉告诉他,从地图上看,这么有利的伏击地形,鬼子还经常路过,他们不可能不知道。既然鬼子每天能那么放心大胆的通过神头岭,那就证明其中肯定有问题。

带着这样的疑问,他领着386旅各级指挥员来到神头岭进行实地勘察(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云龙兄)。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原来地图标注果然于实际地形不符:

地图上标注的邯长公路是在神头岭西的一条深沟里,而现实中这条公路却在神头岭光秃秃的山梁上。路边只有一些晋绥军之前修筑的旧工事,现在已经残破不堪了。除此之外再无任何隐蔽物。这样的地形,既不利于部队隐蔽待敌,又不利于冲锋时部队展开。如下图

经过实地勘察后,大家认为这样的地形条件是不适合打伏击的,应该中止这次行动。

但是,八路军要组织一次军事行动也不容易,已经投入不小的人力物力,部队也被动员起来了,如果贸然取消行动,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此处山岭地形虽不理想,但兵不厌诈。晋绥军留下的旧工事虽然离公路很近,不利于隐蔽,但一直以来日军都从他旁边路过,应该已经司空见惯了,容易产生麻痹松懈心理。

同时,该处地形虽不便于我军充分展开,但日军的汽车、骑兵、辎重等部队在此地运动更为不便,我军可以变不利为有利,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想到这,陈赓决定,就把伏击地点设置在神头岭,以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效果。

不过,按照一开始的计划,陈赓本是要调动3个主力团来打这场伏击战的。

但神头岭上根本放不下3个团。你总不能像抗日神剧里演的,露着半截身子打伏击那样,把部队隐藏在岭下的山沟里吧,那样鬼子来了一眼就看见了。

因此,神头岭只能放少量部队隐藏,而其他部队必须埋伏在离神头岭较远的山里面。陈赓决定将771团和772团主力都埋伏在对面是申家山上。具体部署如下:

1、771团埋伏在邯长公路以西的申家山一带,再派一个特务连前出至潞河村,负责炸断浊漳河大桥,截断神头岭与黎城之间的交通。

2、772团主力埋伏在邯长公路以西的李家庄一带,并派3营到微子镇一带,封死日军向潞城方向的退路,并担任警戒。

3、补充团主力埋伏在邯长公路以东的斜底村和薛家庄之间山岭地带,只留少量部队隐藏于晋绥军留下的旧工事中。如下图

为便于隐蔽,陈赓令设伏的补充团一部不得变动旧工事上原有的一草一木,甚至踩过的野草都要按风向扶正。

可以看到,与一般伏击战不同的是,战斗打响后,各部并不能同时对日寇发动打击。因为在神头岭只能埋伏补充团的少量部队。

这就需要在战斗打响后,386旅各部必须火速赶往预设地点,才能完成对鬼子的围歼,这对八路军的运动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陈赓的要求是,772团主力必须在战斗打响后,40分钟内赶到神头村。而团长叶焕诚则拍着胸脯保证:“战斗打响后,半小时内保证冲上神头村和鬼子拼刺刀!”。

3月16日凌晨4时,负责“围点”任务的385旅769团正式对黎城发动攻击,这个团的指挥官就是因奔袭阳明堡机场而一举成名的陈锡连,他素来以擅打攻坚战著称。

本来769团的任务只是佯攻,关键是迫使黎城的鬼子赶紧向潞城求援。但在陈锡联的猛冲猛打下,我军居然一度攻入黎城城区,这就有点假戏真做了。

这是由于当时黑灯瞎火的,鬼子也不善于夜战,一时也搞不清楚状况。因此他们不敢放手作战,而是分别向涉县和潞城的鬼子发出了告急电报。如下图

其中,涉县的鬼子军官比较狡猾,加上他们本来兵少,在发现769团的伏兵后就缩了回去。

而潞城的日军则财大气粗,他们派出了一支1500余人的援军,沿着邯长公路向黎城赶来。

如陈赓所料,首先开入伏击圈的是日军搜索部队,他们沿着道路两旁搜索前进,眼睛只顾眺望对面的申家山,对跟前的晋绥军旧工事却熟视无睹。

是啊,他们压根不会想到,八路军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看到四周没动静后,就通知了后面的日军大部队。

不久,日军主力便开进了伏击圈。先是步兵、后是骑兵、再是大车队。待到日军大车队也开进伏击圈后,随着一声枪响,八路军各部对其展开了猛烈攻击。如下图

刹那间,神头岭的山梁便成了一片火海,瞬间淹没了日军队伍,各伏击分队大胆穿插分割,将敌人截为数段。

日军的一字长蛇阵被拦腰截断后,中段的日军首先遭到灭顶之灾,北段的日军由于浊漳河大桥被炸断,早已无路可逃。

唯一令陈赓担心的是晋绥军旧工事旁的战斗,因为这里受限于地形,埋伏的人并不多。

而在这边的日军大概有300多人,这伙鬼子还很狡猾,他们从枪声判断,旧工事里的八路军应该不多,于是他们就想跑进神头村,准备依靠村中的房屋来负隅顽抗。

好在772团在叶焕诚的带领下,运动很快,他们不到半个小时就赶了过来。趁敌不备,一阵子弹、手榴弹、炮弹招呼后,就将这股鬼子全部歼灭了。如下图

可惜的是,由于我军奔袭距离确实有点远,作战间隙大,还是让100多个鬼子逃出了包围圈。但即使如此,这次战斗的战果也很辉煌:此战共毙敌1400人、缴获长短枪500余支、缴获骡马600余匹,给部队带来不小的补充。

神头岭战役后,八路军战士身着缴获的日军军服,手持缴获的三八式步枪留念

四、响堂铺伏击战

此战过后,神头岭就成了日军丧魂落魄的“伤心岭”,日军还在装甲车上写下“专打386旅”的标语。但是,我们的闫长官却再一次放了我们鸽子。

是的,之前闫长官不是雄心勃勃的提出要“反攻太原”吗?如今八路军这边已经和鬼子打得热火朝天了,可晋绥军和国民党其他部队那边却没任何动静,只见计划不见行动。

不过,这也不能怪阎锡山,他也巴不得能早点反攻太原了,无奈自己也是力不从心。自从太原失守后,自己不但指挥不动中央军和杂牌军,就连自己的晋绥军也是在那里疲于应付。

这里面的原因,前面也说过,这些国军在没得到补充的情况下,已经被鬼子打怕了,早就不想在山西待了,都想南渡黄河保实力,只不过是慑于阎锡山的那条禁令而不敢妄动。

所以,为了提升中国军人的抗战信心,教教友军怎么打游击战,朱老总指示129师再接再励,再筹划一场标准的伏击示范战。

是的,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伏击战还要邀请国军各级将领们来战场观摩。

当时刘伯承去八路军总部开会了,相应的这次伏击战就由129师副师长徐向前来全权指挥。

平心而论,这次伏击战的难度要比神头岭伏击战大。因为你要示范,就要对战斗进程有绝对的把控,不能有纰漏,不能把伏击战打成击溃战,必须保证把伏击圈里的鬼子全部消灭。

而且,神头岭伏击战后,沿线日军的警戒也更加严密了,他们把公路两侧一百米内的树木、庄稼全部割光。在沿线的黎城,东阳关,涉县,武安等据点也增加了人手。

鉴于事关重大,徐向前便带领刚刚打赢神头岭伏击战的386旅旅长陈赓、769团团长陈锡联等人来到东阳关、下弯村、响堂铺、椿树岭、河南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经过反复侦察鬼子的运动规律后,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南面多高山悬崖、北面是起伏地形的响堂铺村。

响堂铺村的村南是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峻岭,山崖陡峭。村北虽然也是山地,但山势相对平缓,还有不少谷口,这些谷口既可隐蔽伏击部队,又便于出击。如下图

两侧山地之间是一条长约30里的山谷,邯长公路就从这片山谷中通过。只要卡住东西两头,伏兵从路北杀出,谷底的日军就成瓮中之鳖了。

地点选定后,徐向前开始调兵遣将,具体部署是:

1、386旅771团和385旅769团是此次伏击战的主力,埋伏在公路以北的后宽漳至杨家山一线山地。并派出小部队到大道以南山脚下埋伏。

2、考虑到黎城日军兵力较多,一旦伏击战打响,必然是日军主要的增援方向。所以将772团集结于马家拐,阻击黎城、东阳关的出援之敌。并派出小部队在苏家峧村担任警戒。

3、虽然涉县距响堂铺更近,但日军兵力少,即使增援,援军也不会太强,所以由769团派出4个连在椿树岭、河南店之间阻击可能由涉县来援之敌;另外再派1个连进至杨家山东北的王堡,保障769团侧后安全。如下图

不久,129师接到确切情报,日军将在3月31日从邯长公路运输大批辎重。徐向前立即决定,31日凌晨在响堂铺设伏,打掉这支日军运输队。

根据部署,至31日凌晨1时,各部队全部进入预定阵地,隐蔽待机。此时虽然已经是3月底了,但太行山区的积雪刚刚开始融化,战士们忍受着刺骨寒冷,一动不动地隐蔽着。

不料,就在战士们屏息静气的等待时,突然听到西北方向的苏家峧村传来一阵密集的枪声。

紧跟着,徐向前接到772团的报告:

东阳关突然出动了200余鬼子,向苏家峧村搜索开进,已经和772团那个警戒连交上火了,同时还有鬼子骑兵正向我伏击部队的侧后运动,可能鬼子已经发现我伏击部队了。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如果鬼子真发现了我军伏击部队,并计划从马家拐村抄我们的后路,那我军必将腹背受敌,那可就非常危险了,必须要放弃这次伏击。

但关键时刻,徐向前临危不乱,他做出判断:

如果鬼子真是发现了我们的设伏企图,想来个反包围,包我军饺子的话,不可能只派这么点人。因为这200鬼子只会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根本不可能进行反包围。

所以,他命令部队继续隐蔽潜伏,不得暴露。但徐帅为了侦破这伙鬼子的真实意图,还是冷静地下了两道命令:

1,责成772团速派1个营前往马家拐山口,查明鬼子骑兵究竟是怎么回事?

2,令129师作战科长邓仕俊前往东阳关,通过地下党查明今天鬼子究竟抽那股风了?

一个多小时后,772团和东阳关地下党终于闹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1、所谓东阳关日军向马家拐派出的“骑兵”,原来是一群老百姓牵着几头毛驴在赶路。

2、据邓仕俊报告:经东阳关地下党查实,772团那个警戒连到达苏家峧村后,就被村里的汉奸发现了。半夜里这个狗汉奸就向东阳关的鬼子告了密,说他们村今天来了小股八路,请鬼子派兵去围剿。

本来,对于小股八路,东阳关的日军守备队已经见怪不怪了,这事搁平时,他们也懒得搭理。但这两天,正赶上日军14师团森本、山田两个汽车辎重队的大批货物抵达东阳关宿营。所以为了保险起见,东阳关守备队队长不得不派出部队前去“驱逐”小股八路。如下图

真是虚惊一场,要是徐向前轻易听信了报告而取消了这次伏击,那真是太可惜了。不过,这也再次印证了我军的情报,鬼子确实有大批辎重要从东阳关路过。

说话间,就到了上午8点,我前沿观察哨报告,大批日军汽车鱼贯驶出东阳关,向我预伏地域行进而来。根据日军资料,这支运输队是由14师团森本浩率领的两个汽车中队组成,总共400人,汽车180辆,以及大量武器弹药和物资。

当时,考虑到769团已经抽出5个连负责对涉县方向的警戒,兵力相对不如771团,所以徐向前把180辆汽车中的后100辆交给771团,前80辆交给769团。

等到日军汽车队全部进入伏击圈,而且是前80辆进入769团的伏击地点后,徐向前才发出了攻击命令。如下图

霎那间,我军各个阵地上的迫击炮和轻重机枪一齐开火,再加上密集的手榴弹,几乎在一瞬间,就将谷底的日军车队笼罩在一片烟火之中。

鬼子在我军猛烈的攻击下,顿时乱作一团:有的跳下车端着刺刀四处找目标拼杀,有的还没来得及架起机枪就被击毙,毫无防备的鬼子在这番猛烈打击下顿时陷入混乱。

接着,伴随着一阵军号声,八路军各伏击部队发起了全面冲锋,他们用刺刀、大刀、红缨枪和日军展开白刃肉搏,日军根本无法抵抗。这场伏击战大概持续了两小时,就结束了战斗。

响堂铺伏击战打响后,驻守黎城和东阳关的日军立即前来增援,但他们在马家拐遭到了772团的阻击,被击退。涉县的鬼子也出动了200人前来驰援,但他们在椿树岭遭到769团的阻击,同样被击退。如下图

此次伏击,共毙伤日军400余人,焚毁汽车181辆,缴获迫击炮4门、重机枪2挺、长短枪130余支。绝对是一次教科书式的经典伏击战。

而国军观战团也对徐向前指挥的这次伏击战佩服得五体投地,个个都说真是神了。随后,观战团还吃上了刚刚缴获的日本罐头。

五、总结一下:

对于这两次伏击战的经验和教训,刘伯承和徐向前都有过专业而精辟的分析,我们就不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

我们可以看到:游击战,特别是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那难度是相当大的,他对指挥员的临场应变能力,部队的运动奔袭能力,对命令的坚决执行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神头岭伏击战中,如果陈赓轻信了地图上的标注,不做实地调研就安排兵力布置,那样到了现场,不但伏击不到日军,而且会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如果八路军没有超强的运动战能力,不能在半小时内赶到神头村解决那300鬼子,那么他们就有可能依托民房构筑起坚固的防御阵地,这场仗就有可能打成一场阵地攻坚战,鹿死谁手还不一定了。

在响堂铺伏击战中,面对苏家峧村方向的战场异动时,如果徐向前不能冷静分析战场态势,在情报被证实前,就轻易撤出伏击阵地的话。那么不但我们前期的一切努力都要泡汤,还有可能因为部队的盲动而被鬼子发现,将我军置于危险的境地。

所以,游击战不是你想打就能打了的,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对于国军来说,在你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执行能力还不过关的情况下,就算把机会摆在你面前,你也是无能为力的。

不过,也由于八路军的连连得手,彻底惹恼了日本鬼子。鬼子为了彻底解除八路军对他们的袭扰,也策划了一个九路围剿我抗日根据地的作战计划,敌后战场也将迎来空前的军事挑战,我们下一篇再介绍。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