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购买6架飞机,试飞就刹不住车?肯尼亚:再订购6架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4-12-30 10:47:50

上世纪90年代,当时我国的军事水平还没有达到如今修一修肌肉就可以阻止第三赛季开团的水平,当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内的军工产业刚刚起步,国际市场对国产军备的认知和信任度相对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军工企业勇敢走向国际市场。而作为中国军贸的先锋,中航技公司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所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当时非洲国家资源非常有限,我国通过物美价廉的产品,以超高性价比开辟了新的市场,其中肯尼亚与中国的合作故事,便是这一历史阶段的缩影。

1994年,肯尼亚空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老旧的运输机已经接近报废,维修费用居高不下,而购买西方国家的新型飞机,已远超其财政承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肯尼亚转向了中国,提出了购买轻型运输机的需求。

运-12,是我国研制的轻型双发运输机,该机具备多功能性,不仅可以运送物资和人员,还能用于伞兵训练和应急救援等多种军事和民用任务。最重要的是,它的价格远低于西方同类飞机,性能又十分可靠,这使得运-12成为肯尼亚空军的理想选择。

 

当中航技公司接到消息后,迅速派出代表团前往肯尼亚进行推介,面对运-12的性价比优势肯尼亚空军司令十分感兴趣,并表示愿意先订购6架进行试用。

然而,随后的合同谈判却并非一帆风顺。肯尼亚内部的复杂财政审批程序成为了最大的障碍,财政部长始终未能及时批准资金。但经过中方代表团多次调解,终于在1997年完成了交易。这一过程中,中国展现了耐心和韧性,也为之后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事故引发的信任危机?

然而,合同签署后并不意味着一切顺利。在一次试飞过程中,运-12发生了刹车系统“失灵”的故障,飞机差点滑出跑道。此事件迅速引发了西方媒体的关注,部分媒体以此为依据,对中国制造的飞机质量进行抨击。这一事件也成为中国军工在国际市场上最初的“公关危机”。

面对这种局面,中方反应迅速,派遣了技术团队赶赴肯尼亚进行调查。经过详细排查,真相令人大跌眼镜——问题并不在飞机本身,而是在操作上出现了失误。原来,肯尼亚飞行员在飞行前忘记接通刹车系统,导致了此次事件。

事故真相被揭露后,肯尼亚空军司令亲自出面澄清并为中国制造辩护。他公开表示,自己在驾驶西方飞机时也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而西方媒体从未如此大肆报道。肯尼亚政府的态度为中国军工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也让中方得以在危机中稳住了局面。

后续支持与“真香定律”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中国主动提出派遣技术团队进行后续支持和培训。虽然肯尼亚方面对中方技术人员有所顾虑,担心“泄露军事机密”,只同意派遣三名专家且逗留时间不超过半年,但中方团队依然配合,并且在当地租下民房,随时准备提供帮助。最终,这种极具耐心和细致的支持赢得了肯尼亚方面的信任。

正是因为这段的“蜜月期”,肯尼亚完全体会到了运-12的“真香定律”。无论是在灾后救援,还是军事运输中,这款飞机都表现出色,稳定的性能和低廉的维护成本使得肯尼亚空军大大降低了开支。而且,运-12的多用途功能也使其在紧急情况下发挥了极大作用,成为空军日常操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对中国而言,这一次合作不仅仅是一笔交易,它为中国军工打开了非洲市场的大门,也让世界逐渐认识到中国制造的优势。

 

如今大飞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某音这些年一起接一起的事故,也让国产获得了更多的市场空间和客户认可,更加速了国产飞机在国际市场的崛起进程。

对此,大家怎么看?

0 阅读:0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简介:一个具有灵魂的作者,网罗科技最前沿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