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发过征求意见:只是想找人建议我去拼一下申请985,结果没想到大家都建议我硕博连读。确实这在相当程度上也让我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真实意图。在征求大家的意见之前,我已经和课题组的几位师兄师姐、父母都聊过了,无一例外大家都建议我留下,当时我拿不定主意,老实说我其实还是对985相当有执念的,虽然不一定能申请上,但当时我并不想放弃尝试的机会。于是,当在现实中没能获得任何支持后我尝试通过导的渠道想获得一些不一样的意见,但结果并不如我意。
这些事情发生一段时间后,硕导在我汇报课题的过程中突然打断我,询问硕博连读的事情是否考虑清楚了。当时我脑子里真的有万般想法涌现纠缠,但嘴巴比脑子更快做出了反应。当我回过神的时候,已经做出了非常肯定的答复。硕导听了很满意也很开心,并告诉我马上就会把其它申请考核的学生全部回绝掉。于是乎,现在我的博一已经过完一大半了,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步入正轨。
确实如大家预想,我目前来看在各方面都比较顺利,课程方面轻松handle,由于导师人不push且比较熟悉,科研压力也并不算大,甚至目前来看按期毕业基本没问题、不延期的情况下公派联培一年也OK、努努力拿个国奖也有点希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很满意当下的境况,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希望给现在面临类似问题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参考:
(1)转博手续走完,硕导变博导后,师生相处方式有了改变。更直白点说,-方面导师把你当自己人,关系会更亲一点,但有些导师可能对关系更亲密的学生反而没那么有边界感。另一方面,硕博连读的学生沉没成本更高,自从转博手续办完后,尽管导师还是比较nice,但感觉在言语、行为方面可能都没有以前那么尊重我了(尽管本人天生有点“敏感肌”,但这里说的尊重不只是无关痛痒的人际交往,更深层的就不便展开细说了)。我也在思考,其实不管多好的老师,是不是或多或少都知道自己拿捏了学生,且多少有点享受这种感觉?
(2)大环境下,非名校学生仍在鄙视链的底层,非985的博士在社会多个层面仍备受歧视。在就业市场上,听闻一些成果非常能打的师兄师姐,他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仍常受高校行政人员的歧视。部分高校行政人员由于对期刊等级和文章质量缺乏判断能力,看到博士毕业高校就已经开始态度敷衍了。更不用说部分高校尤其是比较一般的高校甚至还会依据毕业院校来区分博士引进等级和安家费标准。与之类似的是过年回家免不了受一些不熟悉的三大姑八大姨鄙视,尽管家族连本科生都没几个,但并不妨碍他们通过抖音快手等渠道获取信息依据以判211博士生死刑。
(3)985情结难以消解,负面情绪经常涌现。说学生思维也好,说天真肤浅也好。必须承认我之前低估了自己985情结的严重程度,也高估了985的申请难度(有些一般的导师并没有那么难申,但就读压力会比较大。且听说近年申博竞争不如前几年激烈)。上学期陪跨省过来考试的高中同学去我学校所在地的985闲逛,由于本人平时很宅,在当地读了两年书还是第一次去当地其它高校,有点被985的硬件条件和校园底蕴震撼到。再后来,眼睁睁看着几个各方面条件不如我的同学申博上了各地的985高校(当然申博本来也是玄学,也知道有几个师兄师姐条件很不错但很遗憾没申上的),心里说不羡慕是假的。当然这点可能因人而异,也有很多人并不那么在乎985双一流这些外在的头衔。只能说本人是个俗人,很在乎世俗的看法,也对拥有名校光环非常憧憬。
综上所述,如果能在现在选择,是在差一点的学校(211)硕博连读,还是毕业后拼一下好学校(985)。我个人可能会选择尝试拼一下(主要也是因为我硕导大概率会帮我保底),虽然很多人说所有地方都是围城,现在脚下的路永远是最好的路balabala。但说实话,我当下确确实实是有点后悔的,不过后悔的点并不在于自己没有上985这个结果,而是在于当时没能正视自己的感受且没有坚持去尝试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这个过程。因此,如果我真的是在有选择权的前提下,从两个真实的offer间做出选择,或许我能更坦然地面对自己的选择。可惜过去不可追,未来又尚未可知,希望有一天我会改变自己的想法。相关信息和感受供大家参考,但显然并不具备普遍性,只愿大家最后都能得偿所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