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刘华清开会中途,秘书闯进报告南沙打起来了,刘怒道:坚决打

思天阅览过去 2025-04-18 19:36:37

1988年的一天,一位秘书急匆匆地闯进了总参会议室,并大声地报告说:南沙打起来了!

正在参会的刘华清一听这话,当即拍案而起,怒道:“坚决打!凡是能占的岛礁都占上去!”

一旁的副总长担心他太冲动,建议先向上级汇报。结果刘华清却直接急了:“不要考虑这么多,有什么问题,我当面向中央汇报!”

刘华清为何如此着急,最后这场战役胜利了吗?

临危受命

1952年,一个意想不到的任务落到了刘华清的身上。

这天,他突然接到了中央军委的通知,让他立即来北京一趟。刘华清急匆匆赶过去后,却被告知是海军司令萧劲光要找他谈话。

刘华清一开始很疑惑,两人平时也没什么交集,对方这么着急找他干什么?结果,等见了面后他才得知,自己被任命为了大连海校副政委。

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

要知道13岁便从军的他,一直都在和陆军打交道,海军对于他来说不仅陌生,而且还有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他对海军的了解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的海军战士,怎么能做教导别人的工作,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于是他连忙推辞,表示自己心里没底,担心干不好的话会影响海军的工作。

但萧劲光的态度却似乎非常坚决:“海军对于大家来说都是新课题,需要边干边学习,你在西南军政大学办过学、打过仗,还很年轻,这都是很好的条件。”

见领导已经下了决心,刘华清也只好临危受命了。

他没想到的是,从这天起,从事海军工作的时光即将占据他人生的三分之一。

1954年,中央决定派刘华清前往苏联海军学院进修。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时,他依旧顾虑重重。

此时的他已经38岁了,又不懂俄文,此前也只念过几年私塾,对他来说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未知数。

然而,作为一名不怕吃苦的党员,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

在学习期间,他除了每天的八节课外,自己晚上还会自学三到四个小时。

而到了每周一天的休息时间,他又放弃了回国探亲的机会,不断恶补自己的俄文。

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刻苦学习中,他的付出终于迎来了回报。在1958年,他以总评优秀的成绩顺利毕业。

回国之后,他便被任命为了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正式投身到了海军军事工作领域。

然而,刘华清的仕途并未像想象的那么容易。

“三进三出”做海军

在他第一次进入海军时,我国的海峡还不是很稳定。他的职责便是护航护渔、巡逻警戒以及防险救生。

在他任职的这段期间,还组建了旅顺基地核心战斗部队,一面防备着各种敌情,一面在各种任务中磨砺摔打,有效提高了基地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然而,就在他逐渐在海军站稳脚跟时,周总理在1961年签发了文件,将他任命为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

对于刘华清来说,这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新领域。

彼时的他已经在海军工作多年,并已经从当初的副军职干部晋升为了正兵团级干部,现在离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太多抗拒心理,因为第七研究院进行的是军用舰船研究工作。

而他也正在为提高海军装备而发愁,这次正好是增强海军力量的机会,于是他当即将个人名利放在了一旁,欣然踏上了新的岗位。

在这段期间,他将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军队装备科研的工作中,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工作。

到了1969年,形势变化,刘华清又回到了海军,并在不久后担任了海军副总参谋长。

1974年,我国海军与南越海军发生了激烈的海战。

在战斗期间,作为战役指挥员的刘华清不眠不休地在作战指挥所坚守了几个昼夜。

在经过一番殊死较量后,我军成功击沉了敌军一艘护航炮舰,重创了三艘驱逐舰,歼敌两百余人。从此,我军成功收复了西沙群岛。

经此战役后,刘华清对西沙海岸的防护便更加上心了。

此后,他经常带人到西沙岛屿巡视,深入基层、阵地以及哨岗,认真听取干部和战士们的意见。

除了检查战备情况外,他最关心的就是战士们的生活状况。由于群岛远离大陆,岛上一切物资都需要靠补给船运输。即便如此,大家的生活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

由于天气炎热,淡水资源又有限,所以战士们身上穿的衣服总是汗淋淋的,洗一次澡都只能等下雨的时候。

并且岛上还不适宜农作物生长,大家常年都吃不到新鲜蔬菜,只能吃罐头、萝卜干,到最后吃得战士们一听到这些名字就反胃。

在这种恶劣条件下生活,战士们的体质可想而知。但为了守卫边疆,众人还是甘之如饴。

刘华清了解之后心疼地落下泪来,当即命令负责人一定要尽可能改善战士们的生活条件,不能让这些英雄们一直受苦。

此后,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岛上看看,检查战士们生活得怎么样了。战士们也为首长的关心和亲切而感到光荣。

然而,到了1975年,刘华清再次被调离了海军,来到了科学院工作。

这次他离开时的心情是依依不舍的,彼时的他年龄已经很高了,他预料到自己海军这条路应该是走到头了。

然而,到了1982年,由于部队进行精简,为了更好的带动新上岗的年轻将领,中央决定让刘华清再次回到海军。

但这次他却拒绝了。

一生的夙愿

因为彼时的他已经66岁,不管是精力还是体力都无法跟上快速发展的海军了。

他向中央请辞,但中央首长却并未答应,还亲自找他谈话,表示现在海军还有更多需要改善的问题,必须有他这位老将坐镇。

于是刘华清再次为大局让步,继续一心一意地投入到了海军的工作中。

此时西沙周围的危险依旧没有解除,刘华清上任后也一直时刻防备着敌人的动向。

1988年,时任军委副秘书长的刘华清正在总参会议室开会。中途,秘书急匆匆闯了进来并报告说:西沙打起来了。

原来在此之前,我军正在着手准备在西沙群岛建设海洋观测站。然而在此期间,越军却不断进行挑衅,企图破坏我军的计划。

3月13日,就在我军登上赤瓜礁岛时,越南军舰突然向我军开了火。我军在适当还击时也立即向上级传递了消息。

刘华清得知此事后当即拍案而起,怒道:“打就打!坚决打!凡是能占的岛礁都上去。”

一般在进行大规模战斗前都要经过中央的批准,一旁的副总长担心他太过冲动,坏了规矩,于是建议向上级汇报一下。

但刘华清关注敌军多年,他明白稍微犹豫一秒就有可能失去战机。

于是他坚定地说:“你们不要考虑这么多,能占的岛礁都要占,有什么问题我亲自向中央汇报!”

就这样,赤瓜礁岛战役正式打响,而刘华清也与洪学智赶到了海军作战指挥室,密切关注着战斗的进展。

所幸在刘华清多年的努力下,我国海军战士们已经成为了一支训练有素的现代化正规部队,对这种突发状况早已应对自如了。

战斗只持续了半个小时,敌人便开始溃败而逃了。这时海上编队指挥员传来消息请示:“要不要抓俘虏?”

刘华清丝毫没有犹豫:“抓!”

最终我军大获全胜,越军两艘武装运输船被击沉,一艘大型坦克登陆舰受重创被烧毁,我军成功俘虏敌军9人。

而我军参战的三艘护卫舰均完好无损,只有一人受轻伤。

得知我国收获了如此大的战果后,刘华清内心有种说不出的痛快,多年来堵在他心头的一口气也顺了。

晚年的刘将军,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制造一艘属于我国的航空母舰,让海军装备能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多年过去了,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诞生了,将军多年的夙愿也终于得以实现。

参考资料:

【1】“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刘华清与中国海军,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年3月22日。

【2】刘华清三进海军,人民网,2014年10月11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