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西农民肝癌晚期,却拿出17万元为村里修路,钱不够他就带着儿子向村民借钱,并保证:“就算我不在了,儿子也会还钱”。
No.01
黄元峰生于广西桂林永福县小江屯,村子位于大山深处,是一座瑶族村落。
这里风景虽然很美,但很穷也很偏僻,只有一条小路通到山外,下雨就不能通行。
村里的青壮年为了谋生,去了发达城市打工,村里只剩下一些老人,显得毫无生气。
黄元峰不到20岁就出去打工,他在建筑工地干活,他虽然文化不高,但喜欢学新东西。
他脑子灵活,动手的能力很强,特别喜欢鼓捣机械,曾有过两项发明。
为此,右手还断了两根手指,右臂骨折,里边还留着钢板,可他却毫不在乎。
正是凭着这种敢打敢拼的精神,他有了自己的施工队,经常承包建筑项目。
他很快实现脱贫致富,挣到了钱,黄元峰虽然有了钱,但他却仍然很节俭。
别人劝他说:“老黄,咱现在是包工头了,也不差钱,弄两件好衣服壮壮声势”。
可黄元峰却说:“衣服只要结实、穿着舒服就行,不必多么贵重”。
其实,在他心里是另有打算,他要攒钱实现自己的一个愿望,这要从他小时的一件事说起。
No.02
小时候,有一天家人带他去邻居家玩,邻居奶奶正在做饭,她把一小块儿发黑的东西扔进了锅里。
他好奇地问是什么,邻居奶奶说:“这是盐巴”,他说:“变黑了还能吃?”。奶奶说:“咱村里没有路,这盐巴是从外面背进来的,一点儿也不能浪费”。
那一刻他很心酸,在心里立誓:长大后一定为村里修一条通往山外的大路。
从此后,他就把修路刻在了内心深处,现在他虽然挣到了钱,但决不会追求享受乱花钱。
他要把钱攒下来修路用,他想再攒两年就动工为村里修路。
可谁料,2014年5月,黄元峰腹部难受,去医院被查出肝癌中晚期,妻子崩溃大哭。
黄元峰也很痛苦、煎熬,自己才45岁,正在壮年时候,他不甘心就这样走了。
他猛然想起为村里修路的愿望还没实现,更加心焦,黄元峰是个说到做到的人,就算死也要修好路才死。
他恳求医生帮他,医生说:“如果马上切除病变部位,后期好好调养,还可以延长几年生命。
黄元峰松了一口气,他想只要一年时间就行。随后,他住院切除了部分肝脏。
经过一段时间调养,病情稳定后出院了,但要每天服药调养身体。
No.03
黄元峰回家后立即和妻子、女儿、儿子说了自己为村里修路的想法。
妻子说:“你刚出院就操心费力,身体会吃不消的,再说,家里的钱是留着给你看病的”。
黄元峰说:“我的病已经稳定了,只要注意服药就行,家里的钱先修路,明年我和朋友承包的山林就能卖钱了”。
妻子看他不听,就让儿子和女儿劝他,女儿正上大学,儿子在外地工作,可孩子们却支持爸爸修路。
他们觉得爸爸能为村民着想,自己拿钱修路很伟大,他们为爸爸感到自豪。
两人表示,他们可以请假回来帮着爸爸修路,不让爸爸太累。
妻子知道他认准的事情,不会轻易放弃,为了让他开心,也就没再说什么,只是让他别累到。
就这样,黄元峰拿出家里仅有的17万元,请了施工队伍,勘察路线。
因为这里多雨,原来的路基都被冲毁了,要修一条穿过河流、林地和山崖的大路,只能用大型挖掘机劈山开路。
No.04
2014年12月初开始施工,黄元峰每天会早早起来去了工地,他要协调指挥。
因为大病初愈,没几天就累的直不起腰来,家人非要让他休息几天再去。
黄元峰说:没事儿,又不用我去干活,下次拿个躺椅,我躺着用对讲机指挥就行”。
就这样,他用保温瓶装着药液,躺在椅子上指挥修路,儿子也跑前跑后帮忙。
女儿怕父亲营养跟不上,就带着锅灶来到工地,变着花样的做好吃的,让爸爸和工人们吃好。
黄元峰每天在工地要待8个小时以上,冬天很冷,他就裹着大衣指挥修路。
工地上尘土飞扬,机器轰鸣,本该要静养的他,却坚守在这里直到完工。
可不久后,17万元花完了,路修好还要8万元,黄元峰就向村民借钱。
No.05
他怕大家有顾虑,就带着儿子借钱,他说:“这算我儿子借的,给你们打上欠条,就算我不在了,儿子也会把钱还上的”。
乡亲们知道黄黄元峰讲信用,并且修路不是为他自己,是为了村里。
大家纷纷支持:“我们相信你,不用打欠条!”很快就筹集到了8万元,投入到了工程中去。
到了2015年2月8日,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一条4公里长--直通国道的水泥路修好了。
为了祝贺,黄元峰买来一头猪,大家一起吃了一顿庆功宴。
席间,黄元峰说了自己住院期的设想:有了路我们可以发展农家乐,或者做农产品深加工。
乡亲们纷纷说好,并且请黄元峰做带头人,大家一起实现脱贫致富。
“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农产品就可以销出去,让乡亲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黄元峰看着宽阔的道路,很是欣慰,他说:“虽然得了病,但我的愿望实现了,这辈子也值了”。
黄元峰一个普通农民,却有着强烈责任感,他重病在身,却敢于和时间赛跑。
他不但自己拿钱,还借了外债,只为大家走上一条大路,堪称“当代愚公”,他的精神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