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八原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从小到大,奶奶就因为我是个女孩十分偏心。
但在父亲去世的时候,母亲却是一反常态让我去家里吃鸡腿。
我本以为奶奶终于爱屋及乌,可没想到她竟然让我下回别再来了!
01
我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带着我和母亲去奶奶家,但每次都会闷闷不乐。
奶奶家离我们家不远,走路不过十几分钟,但对父亲来说,那似乎是个遥不可及的地方。
他总是装作无所谓的样子,但我能感觉到他脸上的疲惫和心情的沉重。
有一次,父亲和我站在奶奶家门口,奶奶刚好打开门。父亲对着她的背影说道:“妈,你也该明白了,结婚后我有自己的家庭。”
奶奶回头看着父亲,冷冷地说:“你有了媳妇就不认我了?”她的语气里满是失望。
我站在父亲身后,紧紧抓住他的衣角,父亲不再说话,沉默地走进了屋。
奶奶的眼神依旧冰冷,仿佛根本不想看到他。
那时我还不懂这些复杂的情感,只觉得奶奶似乎总是那么不高兴,不管父亲做什么,她总是要反驳几句。
我记得一次,奶奶生病住院,父亲和母亲一大早就赶到医院。
当时奶奶正在插着点滴,看到母亲走进病房时,她没有一句好话,只是冷冷地看着她:“你也不早来看看我,你当真是个不孝顺的二媳妇。”
母亲低下头,默默地站在病床旁。我看着母亲的背影,突然觉得她像个弱小的孩子,不敢与奶奶对视。
父亲则愤愤不平,拿着手机便开始打电话:“如果继续这样说,我们以后都不来了!”
奶奶只是哼了一声,没再多说话。
从那之后,父亲和奶奶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奶奶似乎开始对父亲越来越冷淡,反而对大伯家的事情总是很上心。
每次大伯家的孩子们有了点成绩,奶奶都会在村里炫耀一番,得意地说:“我这儿子,哪个能说不是有出息?”
父亲则开始越来越不去奶奶家,直到有一天他直接对我说:“我们不去看她了,不想再忍气吞声。”
从小到大,奶奶一直不太待见我,尤其是每次我带着母亲去她家时,总能感受到她眼中的冷漠。
相比之下,大伯家的堂哥每次去奶奶家,奶奶总是笑脸相迎,给他准备各种好吃的。
我曾经偷偷看过,大伯家的堂哥站在奶奶身边,奶奶一边给他剥橙子,一边笑着说:“你呀,聪明又勤快,将来一定能出人头地。”
而我站在旁边,虽然表面不动声色,但心里却忍不住失落。
奶奶从未像这样对我温柔过,每次我去她家,她总是让我自己找东西吃,而大伯家的堂哥却总能轻松地吃到奶奶亲自做的饭菜。
我记得有一次,奶奶带我去集市买东西。
我不小心摔倒,膝盖擦破了皮,奶奶看了看我,没说什么,只是继续走她的路。
而大伯家的堂哥每次摔倒,奶奶都会第一时间跑过来,拍着他的背说:“没事吧?摔倒了可要小心。”我看到这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
每年春节,奶奶都会亲自包饺子,并且总是把最好的那盘饺子给堂哥,自己也能给他夹上一块猪头肉。
我看着一盘盘美味的饺子被堂哥吃得津津有味,而我则只能默默地吃一些剩下的。
每次回家后,母亲看着我失望的眼神,总会安慰我:“奶奶心里有数,她一直盼着大伯家有个儿子,堂哥是男人,得特别疼他一些。”
但每当母亲这么说时,我心里的不平衡感就越发强烈。为什么男人就比女人更重要?
父亲去世后的那段日子,母亲的情绪一直很低落。
我决定去奶奶家看看,想着或许她会在这段时间对我多一点关心。
毕竟父亲已经不在了,她总该放下过去的一些芥蒂吧。
我走到奶奶家门口时,心里忐忑不安,敲了敲门。
奶奶很快就开了门,她看了我一眼,似乎有些惊讶,但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情绪。
她没有说什么,只是轻声道:“进来吧。”我点点头,跟着她走进屋里。
奶奶看了我一眼,然后从灶台上拿起一个鸡腿,递给我:“吃吧,鸡腿就剩这一个了。”
我愣了一下,心里涌上一股莫名的情感。
奶奶从来没有主动给我这么好的东西。她看着我吃鸡腿,没有说话,只是坐在那里,低头搅拌着锅里的东西。
厨房的灯光洒在她的身上,显得格外温暖。
可是那份温暖并没有持久,我吃完鸡腿后,奶奶突然开口:“下回别来了。”
她的语气平淡,仿佛只是说了一句再见而已。
那一瞬间,我突然有些愣住了,手里拿着的碗几乎掉了下去。
奶奶竟然这样对我说,我停顿了片刻,然后低声问道:“奶奶,您什么意思?”
奶奶只是看了我一眼,依然没有表情:“没有什么意思,就是下回别来了。”
我愣在那里,脑袋空白一片。
难道父亲的去世就真的让她对我彻底放下了吗?我拿着鸡腿的手微微发抖,默默地站起身,走出了奶奶家。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去过奶奶家。即使母亲每年都叫我去看望奶奶,我也总是找借口不去。
奶奶去世的消息,是我从母亲那里得知的。
那天,母亲的语气有些沉重:“你奶奶去世了,葬礼定在明天,你打算去吗?”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脏猛地一沉,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整个人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我突然有些愣住了,这些年来,我和奶奶的关系几乎可以说是断裂的,尤其是在她晚年时,我一直不太去看她。
即便在父亲去世之后,我依旧没有和奶奶建立起一种和解的关系。
过去的种种恩怨和误解像是个沉重的包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我低下头,心里有着难以言说的纠结,奶奶去世了,母亲还在等着我做决定。
母亲站在我面前,看着我,她轻声说:“你奶奶虽然有很多缺点,但她毕竟是你的奶奶。她的葬礼,你总要去吧。”
我没有回答,心里还是无法平静,过去与奶奶的所有争执、冷漠和疏远,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里。
每次想起她的话和做法,我心里就有一种无法消化的痛。
“你打算去吗?”母亲又问了一遍,眼神中有些期待。
我想了很久,才慢慢说道:“我……不去。”
母亲愣住了,显然没想到我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叹了口气:“你也不想去看她最后一面吗?”
但我心里知道,我的决定已经做了,不去,就是不去。
我与奶奶的关系,本来就注定了不会和好。
记得小时候,奶奶总是喜欢站在一边,冷冷地看着我们家的一切,尤其是母亲。
她常常冷嘲热讽,说母亲有些不懂事,甚至有几次在家里大声喊:“有了媳妇忘了娘。”
每次听到这句话,我都觉得心里很不舒服。那时我还小,不懂这些话的含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奶奶从来没有把母亲当成家里的一员。
她总是把父亲和大伯比来比去,偏心大伯家的堂哥,这让我感觉很受伤。
随着时间的流逝,父亲去世后,我和奶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淡。
母亲因为这件事也常常为我和奶奶之间的关系烦恼,而我则选择了回避。
每年过年,母亲总是提醒我去看奶奶,但我总是找借口不去。
我们之间的隔阂太深,已经到了无法跨越的程度。
母亲知道我不去参加葬礼,她的反应并没有表现得很强烈。
她可能明白我的心情,也许她早已知道,我和奶奶的关系早就没有修复的可能。
但我知道,她还是希望我能够去参加那个葬礼,哪怕只是为了给她一个交代。
我没有去,也没有告诉她我内心的挣扎,因为我知道,母亲会为我的决定感到失望。
母亲从来没有逼过我,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你不去,就算了。”
葬礼过后,奶奶的家人都渐渐散去,生活恢复了平静。
我依旧没有去拜祭奶奶,每年春节,母亲依旧会提醒我去看奶奶,但我依旧选择回避。
我知道,这样的回避已经没有意义,但我依然没有勇气去面对那份早已断裂的亲情。
有时,我会后悔没有去看奶奶最后一面,但更多的时候,我清楚地知道,我的选择是无法改变的。我和奶奶之间的关系,早已没有办法修复。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主要是男人不硬气
不挣气,长大了给走人送礼,她能不高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