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目送周勃离殿尽显恭敬,退朝后突然有人说:丞相大祸临头了

楚风文史 2024-06-18 01:21:3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在汉朝的辉煌宫殿中,一场令人费解的戏剧正在上演。汉文帝目送着功勋卓著的丞相周勃离开大殿,神情中尽显恭敬。

然而,就在退朝之后,宫中突然传来一句令人震惊的话:“丞相大祸临头了!”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周勃为何在皇帝的礼遇下,却突然面临巨大的危险?究竟是谁在背后策划这一切,意图置丞相于死地?

一、剑及履及,风云际会

西汉建国伊始,形势扑朔迷离。吕后挟恃宠妃身份,搜括朝纲,垄断了汉王朝的权柄。她不仅把持朝政,对刘邦的众多嫡亲王子也穷凶极恶,屡屡设计陷害。

在吕后的阴谋下,刘邦的长子刘祖谅、刘疆等先后殒命。吕后更是胆大包天,挟私将刘盈立为皇帝。危难当头,朝野汹汹。

英雄自当竭力一搏,陈平、周勃等名臣豪杰怒而起义,于"诸吕之乱"中一举斩除了吕氏一族。

就在这危机关头,默默无闻的代王刘恒被簇拥登基,被追尊为文明英主汉文帝。可谓是命运的无心插柳,偶然造化了一代明君。

刘恒自幼孤陋,资质平庸,仅仅是刘邦诸多子嗣中的一员。要不是陈平、周勃等人在吕氏政权垂危之际慧眼识珠,他的一生也许就这样平淡无奇地过去了。

但从登基的那一刻起,刘恒就肩负着重振汉室的重任,他渐渐展现了过人的智谋和决断力。

二、旗开得胜!周勃登上人生巅峰

在诸吕被诛之后,陈平、周勃等人可谓是扶摇直上,被视为汉王朝的开国功臣。而在这些功勋卓著的大臣当中,周勃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

他不仅军功卓越,还曾一手扶助汉文帝登基,当之无愧是皇亲国戚一般的存在。周勃原本是草莽之身,一路打拼出身,当过刘邦的佣兵。

但他生性质朴, 憨厚忠肝,在战场上英勇卓著,逐渐成为刘邦赏识并重用的将领。他随刘邦征战沙场,历经反秦、破楚汉之争、平定诸侯的艰苦岁月,屡建奇功。

直到诸吕被诛后,作为实权最重的大将军,他成了汉王朝最受宠的红人。登上人生巅峰的周勃,也囊括了最高的荣耀。

汉文帝将亲自从西域所娶的公主许配给了他的儿子周亚夫,看似亲如骨肉的皇亲国戚地位。谁也想不到,这一切辉煌背后,却暗藏了一个无法企及的陷阱。

在军营中,周勃英勇无比、愚勇直进。但他性格单纯,对于宫廷权力之争毫无防备。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成了汉文帝巩固个人权威、斩草除根的定心丸和牺牲品。

三、岂有此理?惹怒文君无过

汉文帝登基不久,便提出"恢复祖制"的主张。他声称要遵循古制,各诸侯国国君不得久留京师,必须回到各自的封地实践分封制的本意,以稳国安邦。

看似无心无意的一纸诏书,其中却暗藏着惊天杀机。作为拥戴汉文帝的元勋之一,周勃自然也在受命之列。年过花甲的他本希望安享天年,但汉文帝的圣旨却让他颇为为难。

作为丞相兼大将军,他虽无意反抗,但于公于私也难以割舍朝中权力。最终在汉文帝的千挑万勾下,他不得不做出选择,被迫离开京城。

告别朝野后,周勃返回自己的封国安营扎寨。作为一代英雄,他难掩心中的不甘,仍企图保持在军中的影响力。

于是整日佩戴战甲、手持武器,甚至还下令树敌阻敌,做足了一切防备。然而这一切在汉文帝眼里,是再好不过的把柄。

很快,汉文帝便借机散布谣言,将周勃诬蔑为"谋反"。随即不经审理,便令人把他押下大狱,严加刑罚。

作为汉文帝的亲信,负责看管周勃的狱吏对这位老臣毫不留情,竟将他折磨得体无完肤。眼见老臣遭此折辱,汉文帝暗自窃喜,觉得压制权臣的目的即将达成。

四、岂能善终?文帝心有旌恩

纵然遭受如此折磨,周勃终究也是一代功臣。眼见自己就要一命呜呼,他不得不设法求生。周勃从前年富力强时,曾宠信过一位汉文帝身边的亲信。

那人乃是汉文帝的舅舅薄昭,一直是汉文帝的心腹重臣。眼下危在旦夕,周勃拿出自己仅存的积蓄,寄望薄昭能同情于他,替他向汉文帝求情。

果然,收下重金后的薄昭心生怜悯,为周勃向汉文帝哀求。但汉文帝已彻底看透了周勃的无威胁性,整治他不过是想借机震慑群臣。此番狠狠敲打一击,他的目的已然达成。就是不准备轻易放过老臣。

无奈之下,薄昭只能央求自己的姐姐汉文帝的生母薄太后出面相救。薄太后与汉文帝素有血亲之情,汉文帝自是不能对母亲的请求置之不理。

经过一番思虑,汉文帝放下身段,勉为其难地准许了这位昔日功臣回家安享晚年。周勃从死亡的边缘捡回一条命,虽已千夫所指、狼狈不堪,仍是对汉文帝万分感激涕零。

但谁也想不到,汉文帝如此恩准,其实也是有所图谋。他已经在周勃身上取得了压制权臣的第一把捷,为日后将更多权臣拉下马做了铺垫。

五、老骥伤矣?何去何从

勉强捡回一条狗命的周勃,却已不再是从前那个气吞山河的猛将了。在经历了囚禁折磨之后,他身心俱疲,行将就木。这位往日英武雄壮的老将军,此番狼狈不堪的模样,令人不禁扼腕痛惜。

从前风云际会的时候,周勃曾是汉文帝身边坐镇朝野的红人。只可惜,一朝权柄失去,他立刻就成了一介老卒。如今他闭门不出,整日游手好闲,与朝政渐行渐远。

面对汉文帝的恩典,他再不敢有丝毫傲气,唯唯诺诺地听从安排。汉文帝兴师问罪,本就是要震慑朝野群臣,免受他人掣肘。

如今看到权臣垂头丧气的模样,他不禁暗自冷笑,认为达到了目的。汉文帝在扫清阻力之后,逐步把全部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开始了一人独揽大权的统治。

看到周勃这位昔日宠臣的颜面无存,群臣们无不胆战心惊。他们连一向忠勇卓绝的周勃也遭此毒手,更何况自己呢?

于是,无论是刚愎自用的,还是贪恋权禄的,纷纷噤若寒蝉,生怕惹祸上身。相较之下,汉文帝倒成了人们心目中最受爱戴的明主。

历史终将会给出公正的评判。只不过在这短暂的时间里,群臣们再也不敢对汉文帝的专制造次有丝毫的怠慢。长此以往,汉文帝的独裁权力也就日益扩大,走向极端。

六、刀未划理,余恨未消

汉文帝的整肃事件虽然彻底震慑了权臣,但其中也透露出他狠辣的一面。他刻意打击周勃等人,根本不是出于所谓的"祖制"理由,而是为了铲除异己,达到他自己的权力极大化。

要知道,当初汉文帝能登基,还是靠着陈平、周勃等人的大力扶植。但一旦权力攥在了手中,他便迫不及待地想扬弃前嫌,甚至彻底除去他们。

周勃被活活折磨,陈平虽未遇此事,但在后来也是被汉文帝边缘化了。汉文帝的所作所为,其实等于是给这些傀儡丞相们设置了一个紧箍咒。

在他们平日尽兴作威的同时,却也随时可能遭到汉文帝的突然打击。历史给汉文帝留下了"英主"的美名,可要细细审视,他的做法实在有违仁义道德。

整个汉朝建国初期,汉文帝对待权臣就存在着一种双重的面孔。表面上,他对诸如周勃等人是礼遇有加,但背地里却暗暗部署着对他们的打压。

如果没有陈平等人当初的提携,汉文帝也不可能有今天。但他却视权臣如虎狼,一味防备且想方设法削减他们的权力。

要说汉文帝的做法有理有据,倒也不是没有。毕竟当年他不过是一代小小臣子,靠着陈平、周勃等人的拥戴才得以即位。

而一旦登基,这些权臣理所当然会觊觎他的权力,对他形成威胁。但汉文帝的做法,也未免太过偏执狭隘。

总的来说,汉文帝的所作所为,不啻是在巩固皇权的道路上一去不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惜以残酷无情的手段来压制异己。

这其中透露出一种偏执的独裁个性,放在后世看来,着实让人有些汗颜。不过不管怎样,汉文帝最终还是达到了他的目的。

从此朝堂上再无任何一个权臣敢于对抗他,以致他的统治长达23载,创造了汉朝鼎盛时期。或许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偏执,才造就了当时的昌盛局面吧。

结语

皇帝与权臣的角力,永远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斗争。因为在彼此都试图削减对方权力的过程中,朝野上下都陷入了一种不信任和猜忌的困境。

汉文帝虽暂时压制了周勃等人,但从此往后,他也将陷入日益加重的戒备与猜忌之中。这种猜忌一旦形成,后果将不堪设想。

0 阅读:0

楚风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