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两弹元勋姚桐斌被害,周总理闻此噩耗,惊掉了手中的茶杯

田畴谈社会 2023-09-29 11:59:00

1968年6月8日中午,两弹元勋姚桐斌像往常一样走在回家的路上,他迈着急匆步伐,只为快点与家人团聚。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天与家人们彻底阴阳两隔。

走到离家只有几百米时,突然一群歹徒拿着铁棍朝他袭来,姚桐斌来不及躲闪,倒在血泊之中,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就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被歹徒活活打死,让人唏嘘不已!周总理听闻此噩耗,气得浑身发抖,惊掉手中的茶杯,并下令:一定彻查此事,缉拿凶手!

杀人凶手后来得到应有惩罚吗?姚桐斌是一位科学家,与这些地痞流氓又能产生什么关系呢?这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姚桐斌于1922年出生在江苏无锡的贫苦家庭,幼年丧母,在家中排行老二,自幼喜欢读书。即使在艰苦条件下,也不忘求学。

靠着父兄卖粮资助他上完小学,家中难以为继,父亲对他说道:“家里实在供不起你上学,读那么多书干嘛?还不如早点出来打工补贴家用!”。姚桐斌面临的辍学困境,他的老师听闻后,极力劝说他的父亲:你儿子将来一定是个人才,不读书太可惜了!

经过老师的劝说与资助,姚桐斌考入当地最好的中学读书,可由于时局混乱、家境贫寒,他不得不辍学去打工赚学费,摆过摊,当过家教,始终不忘求学。

多次辍学,艰难读完初中,为此父亲与他大吵一架:你再读书,我打断你的腿!姚桐斌负气离家出走,只身一人来到上海求学。

少了家里的资助,一切需要靠自己。1938年的上海被日本侵占,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的求学之路可想而知多么艰难!

姚桐斌半工半读,进入上海一家私立高中,可奈何学费太贵负担不起,转而南下江西吉安,一路上冲破日军重重封锁,到达目的地。他在国立13中高中部靠着勤工俭学、学校贷款上完高中,求学之路异常艰难,在艰苦环境下磨炼他的意志,始终不忘初心,刻苦学习,以江西省高中学业成绩第一名的好成绩毕业。

1941年,姚桐斌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考取当时五所好大学,拒绝了北大、武汉大学等著名大学,选择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在是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

在大学姚桐斌同样很优秀,勤工俭学,刻苦学习,为将来科技救国打下基础。他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时刻关注时事变化,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

公费留学,心忧祖国

1945年,姚桐斌以全班总分第一名成绩毕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他不满足学业上的成就,又加之当时中国的工业技术相当落后,还需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

强烈的报国心驱使他出国留学,他积极投入到备考当中。在1947年,他考取英国伯明翰大学公费留学生资格,身在国外,心忧祖国。

出国留学之前,姚桐斌想回家看看。自从离家几载,都未与父亲联系,父亲还会不会生我的气?身体状况如何?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到家,当他看到门口挂着一块“耕读家风”牌匾,诉说着黄土塘第一个留洋学生的荣光。

他见到满脸笑容的父亲,几天过后,前往英国留学。

在国外学习技术的同时,不忘关注国内发展。当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姚桐斌激动万分,汹涌澎湃,他在国外加入中国留英学生总会,宣传新中国种种政策,号召中国留学生学成归国,报效祖国。

艰难回国,报效祖国

1951年,姚桐斌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以一篇《对液态金属及合金的粘性与流动性的研究》的论文通过了答辩,获工业冶金学博士学位,受到导师弗.康德西的高度赞扬,异常兴奋地说道:“他是我教过最好的学生!”

当他拿到博士学位证书的时候,感慨万千,归心似箭想回到祖国,然而他的回国之路一波三折、困难重重。

组织上安排他去伦敦帝国科技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在这里他的科研水平得到极大地提升,一年后获得文凭。在英国留学期间,他学习马列主义,学习关于我党的政治理论,宣传我党政策,却遭到英国保守势力驱逐,勒令出境。

几经辗转,姚桐斌经旁人推荐受聘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冶金系,担任铸造科研室研究员兼教授助理。在亚琛工业大学,姚桐斌专注金属粘性及流动性的研究,成为学校的知名专家。除了理论研究,姚桐斌还充分利用所处德国工业环境,深入冶金工厂实习,实地考察德国的先进制造工艺,为回国“工业强国”的研究奠定基础。

他虽身在国外有着高薪工作及优越的科研条件,但心系祖国,时刻想回到祖国的怀抱。为此,在1956年,姚桐斌在瑞士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唯一在国外入党的科学家。

在国外他多次申请回国,都遭到德国有关方面的拒绝,以各种理由推迟回国,因为他们也不想失去这么优秀的科学家。但姚桐斌不忘初心,无论如何都阻挡不了他回国的步伐,拳拳报国之心溢于言表。

1957年,他终于踏上回国的旅程,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那里有更大的挑战在等着他……

惨遭厄运,被当街打死

姚桐斌回到祖国后,国内一些知名科研机构与顶尖大学邀请他,都已拒绝。他被聂荣臻元帅直接点将去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研究航天材料。

当时的科研设备极其简陋,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当时国家给他只有12个大学生及一台手摇计算机。姚桐斌带领这些大学生,攻关克难,成立航天材料研究所(703所)。他夜以继日扑在研究上,打破当时苏联对我国的技术封锁,研究出适合航天发射器的“发汗材料”,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让那些嘲讽他的人啪啪打脸。

从1960年开始的四年中,703所共开展研究课题500余项,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材料工艺协作网。在他的带领下,703所科研人员不断增多,他组建、领导了航天材料、火箭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建立并形成材料、工艺、高温检测研究及有关设备研制的航天材料及工艺研制体系,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戴桐斌作为研究航天材料的带头人,亲临一线,甘愿当配角,鼓励年轻的科学家积极进取、不断探索,勇攀科研高峰。根据他多年研究经验及心得,写出了几十万字的《研究与学习》,这本书直到现在仍具有指导意义,是科研人员必看书籍。他培养出了一大批科研人才。

由于他工作的保密性,他的妻子彭洁清临产时都找不到人,只能敲响邻居的家门,将妻子送到医院。他矢志报国从未动摇,实现当初的诺言:我出国留学,不是为了钱财与地位,而是为了学成归国,报效祖国。

然而,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时运不济,当时正处于特殊时期,许多科学家惨遭迫害。戴桐斌也不例外,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被限制出行、禁止搞科研,这对于科学家是巨大的打击,他只能偷偷地搞科研,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注意到了,厄运降临。

1968年6月8日,姚桐斌匆匆忙忙赶回家与妻儿团聚,离家门还有几百米,一群地痞流氓拿着铁棍朝他袭来,不分青红皂白一顿猛打,打在他的头上,鲜血直流,他开始意识模糊,倒在血泊之中。那些歹徒们仍然不放过,对他猛打脚踢,直至没有呼吸才纷纷逃走。

妻子为夫报仇,恢复名誉

妻子彭洁清再次看到丈夫时,只是一具冰冷的尸体,已阴阳两隔。彭洁清看到被歹徒打得血肉模糊的脸,感到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发誓一定要为丈夫讨回公道。

这起事件惊动了高层,当时周恩来总理正在开会,当秘书将“姚桐斌被害的消息”告诉他时,他气得浑身发抖,惊掉手中的茶杯,并下令一定要彻查此事!嘱咐保护好科学家。

彭洁清也在极力调查,在她的努力下,杀害丈夫的凶手缉拿归案,于某与高某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与15年。在1978年3月,姚桐斌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只可惜他没有亲眼看到。生前没享受到荣誉,死后获殊荣,恢复其名誉。

他的妻子彭洁清将勋章捐献给国家,这不仅是对国家的无私奉献,也是对姚桐斌的深切缅怀,妻子的执念已放下。

家国情怀感召后人

姚桐斌作为第一代航天科技人才,冶金工艺、航天材料研究专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高薪工作,毅然决然回到祖国。他曾说过:“只要我能为祖国搞科研,死了我都甘心”,没想到这句话一语成谶,他的遭遇让人唏嘘不已!

但他的赤诚报国之心,家国情怀感召后人,激励我们不断前进,实现我们的强国之梦!没有先辈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盛世之中华!

2000年9月15日,703所为姚桐斌树立一尊两米高的塑像,在揭幕仪式上,钱学森老人写下:“鞠躬尽瘁为航天,德昭日月感后人。”

正如诗人藏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姚桐斌虽然逝去多年,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0 阅读:103

田畴谈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