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杂记《春味·香椿》

玉见沈华文评 2024-04-14 02:10:53

北方的春意总是有些缠绵,经历了淅淅沥沥的春雨之后,每日晨间出门还是要穿一件外套,才能抵挡住冬季恋恋不舍的寒意。

相对于在这个初暖乍寒的季节,很多的品种还是得益于强大的物流运输,才可以吃到南方的季节菜。但是有一个食材不同,南方吃的到,在北京周边的山区那些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的香椿树,如果你留心观看,很多的香椿树也争先恐后地冒出嫩芽,以特有的芳香提醒人们:“吃椿”的时节到了。

香椿这种食材,有人爱之,有人恐之,其实“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如同香菜一般,有人趋之若鹜,有人避恐千里,都属于口味不同。

在民间食用香椿的历史悠久,也被称为蔬菜“小八珍”之一,早在五代时期《日华子诸家本草》中就明确提到了其食疗功效;

民间有“雨前椿牙嫩无比,雨后椿牙生木体”之说,香椿乃乡野之物,随手易得,升阳之物。明代《救荒本草》还曾教导人们“采嫩芽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清未《素食说略》则记载:“香椿以开水焯过,用香油、盐拌食之甚佳。与豆腐同拌,亦佳,清香而馥。”清代美食家李渔对香椿情有独钟,曾在《闲情偶寄》中盛赞香椿头是蔬菜中最能“芬人齿颊者”。

一个健康的生活理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按照日升而起,日落而歇的自然法则,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多吃应季的果蔬,而不是按照个人的喜好,大快朵颐。

如何吃香椿,其实对很多人也有参考的意义,吃好了,吃对了,可能会对身体有益,反之,不仅对食材和身体双方都是一种浪费,对季节也是一种辜负。

大家普遍最多的吃法可能就是香椿芽凉拌了,这个方法不仅是最本真的吃法。也是能最大限度的保留春天的味道的方法。

但是这里有一个bagel,就是关于香椿是否需要焯水的疑问?

有人说:新鲜采摘的香椿芽必须先焯水,既去除了其中含有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又将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和钙等营养成分保留下来。而也有人说,焯水过后,香椿的颜色和味道都会大打折扣,影响口感。

我觉得还是因人而异,如果招待朋友,应当焯水,不仅安全卫生,也避免了每个人体质差异所带来的不适和差别。自己一个人品味,特别是自己去山上采摘的嫩牙,吃的就是这一口鲜香的春意,的确比焯水后的味道更加浓郁。

而且要知道香椿中含有的亚硝酸盐和草酸,要吃到一定的量就是四到五斤才会有副作用,我们自己在家里做,30到50克就够了,这么少的量,没有必要那么恐慌;如果实在担心,可以采取以下的两个方法,一是只吃嫩牙,基本没有亚硝酸盐;而是同时多食一些高钙食物,搭配虾、豆腐、酸奶或者维生素C多一些的水果,就会和香椿里面的草酸形成草酸钙,这样就不会有副作用了。

凉拌的吃法简单,几乎人人都会,就是将焯过水或没有焯水的香椿切碎。只要加盐揉拌,点少许香油或芝麻,便可直接品尝;如果想把逼格拉高,就稍复杂点,用切丁的嫩豆腐或刚上市的春笋牙尖同拌,最后摆盘做出花色,就是一道不可多得的时令小菜。

汪曾祺先生对香椿拌豆腐有过很高的评价,称其:“一署入口,三春不志”。这里有一个细节,就是好的香椿拌豆腐,最好用当地的食材嫩豆腐,不要用那种适合炖煮的卤水老豆腐,菜场里面还有一种日本豆腐也可以,豆腐的软糯细滑和香椿的颗粒唇香结合,用最简单的佐料就是最大限度的保留食材本味。

第二种大众比较普及的做法就是香椿煎鸡蛋了。

这个做法也很简单,将香椿焯水后切碎,倒入打好的鸡蛋液中即可,煎出来的蛋饼也是一个家常美食。这里面也有一个窍门,就是在打蛋液的时候,加入一些盐和花雕酒在其中,不仅可以去除蛋中的腥气,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食材的鲜香。

第三种做法就是香椿拌面,对于喜爱素食的朋友来说,或者有减肥压力的朋友,将面条换上荞麦面,也是不错的选择。

香椿芽焯水,水中放点盐或小苏打,香椿变色后迅速捞出放入凉水浸泡,保持翠绿的色彩,捏出水分,细细切碎,与适量酱油、红辣椒圈和蒜蓉拌匀,铺在已煮好的素面上,热油烧至透明后淋在上面,滋啦一声,辛辣混合着嫩香瞬间蔓延开来。白的面、青的芽、红的辣椒、猪的酱油、过油后微黄的蒜蓉,让人迫不及待将这斑斓美味谈入腹中,点滴也不要辜负。

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做馅料,可以包春卷,春饼,也可以做饺子。我前不久在武汉还用香椿和香菇给母亲包了一些素食饺子,冻在冰箱,老母亲每天可以吃上几个。

最后还有很多的做法,油炸、制酱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我写的只是自己比较喜欢制作,并且方便可行的食材加工方法,供各位参考。

总之,食者,美味也,我们生存在这个世间,都属于大自然的产物,也应该将自己的生活和规律纳入大自然的循环之中,最大限度的追求食材的本真,最真角度的还原食材的原味,可能这样的做法,更能让我们的生活简单,开心一些。

0 阅读:4

玉见沈华文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