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年媒体“毒瘤”,鼓吹西方文化,快退休时被发现是日本间谍

双好的是乐 2025-01-25 21:54:51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他明明是个记者,本该为正义执笔,为不平事呐喊,但却为了那几个“铜板”,甘去给别国做舆论的枪,故意挑起社会矛盾。

此人就是董郁玉,随着他跟着那个日本人,进了那小屋子后,出来时就已是潜伏在中国新闻界的“毒瘤”,直到快才退休时才被有关部门揪了出来……

知识分子的迷失

1987年,董郁玉从北大法律系毕业,要说这出身,那可是真不赖。毕业后他进了《光明日报》当记者,这份工作在当时可是香饽饽。

那会儿正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西方的繁华景象像潮水一样涌进来,看得不少知识分子是目瞪口呆。

那时候国外的高楼大厦、现代化设施,还有人家的生活方式,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就跟科幻片似的。

有些人一看这个差距,心里就有点扛不住了。他们觉得西方样样都好,就跟戴着玫瑰色眼镜似的,看什么都觉得人家强。

董郁玉就是被西方这个"糖衣炮弹"给打中了。说来也怪,明明是个记者,应该更明白事物都有两面性,可他偏偏陷入了一种极端的崇洋媚外中。

这种心态就像是看邻居家的草总觉得比自己家的绿,慢慢地就迷失了方向。

到了2008年,他更是打起了制造社会矛盾的主意。当时农村焚烧秸秆的问题确实存在,但他不是想着怎么解决问题,反而是借题发挥,挑动矛盾。这哪里还像个新闻工作者?分明是在搞破坏。

间谍蜕变史

2010年,对董郁玉来说是个转折点。这年他以公派身份访问日本,谁知这一去,就像是踏入了一个陷阱。

有人说,一个人的堕落往往是从一个不经意的选择开始的,董郁玉的故事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回国后的董郁玉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他特别热衷于参加各种新闻发布会,总是打着工作的旗号到处转悠。在同事眼里,这家伙简直是工作狂,恨不得把自己变成新闻现场的"常客"。

谁能想到,这些勤奋的背后,却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等到2014年,董郁玉又有机会去日本讲学。表面上是去北海道大学公共政策大学讲课,谁知这次讲座成了他彻底沦陷的转折点。

讲座一结束,他就神秘兮兮地跟几个日本人钻进了一间小屋。在那个密闭的空间里,他就像倒豆子似的,把国内的机密消息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

说起来真是讽刺,这个曾经的高材生,这会儿却在做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更有意思的是,他连外表都开始"日化"了 —— 蓄起了小胡子,穿着打扮也向日本人看齐。要不是知道他是中国人,还真以为是个地道的日本大叔。

最后的晚餐

2022年2月21日,北京某酒店里正在举办一场特别的退休宴会。主角董郁玉正准备着自己的"完美谢幕"——吃完这顿饭就直奔日本,从此不再回来。这场退休宴在他心里,更像是一场"告别宴"。

说来也是讽刺,董郁玉选在退休宴这天跟日本"外交官"接头。或许在他看来,这是个再好不过的时机。

退休后赴日定居,神不知鬼不觉,多完美的计划啊!这么些年在央媒潜伏做间谍的事,应该就能永远成为秘密了。

但老话说得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就在董郁玉觉得自己马上就要"金蝉脱壳"的时候,国安部的人来了个"突然袭击"。

那场面,简直比电影还要戏剧性:门被推开的一刹那,所有的算盘都打了水漂。

这下可好,本来还想着退休后去日本过逍遥日子,结果倒好,直接住进了另一个"国营宾馆"。

2023年3月,国安部以间谍罪将他正式逮捕。这位在央媒潜伏了整整30年的"老人",终于露出了真面目。

回头想想,董郁玉这三十年可真是会伪装。白天是央媒的资深记者,晚上却是为他国效力的间谍。

他以为自己像个"变色龙"似的,能永远藏在阴影里,可他大概忘了,再完美的伪装也有露出马脚的时候。

参考资料:

环球网:外交部回应外媒提问“董郁玉被判7年有期徒刑”:中国司法机关严格依法办案,违法必究

0 阅读:59

双好的是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