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刚刚,2025年工作报告发布,背后暗藏了哪些投资机会?根据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为大家作拆解。
1、财政
赤字率拟按 4% 左右安排,赤字规模比上年增加 1.6 万亿元。
大规模的财政支出将刺激经济增长,基建板块首当其冲受益。交通基建,如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建设将加快推进,相关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订单有望增加。水利基建,包括水库、堤坝、灌溉设施等建设,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水利工程建设企业将迎来业务增长。
2、政府投资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4.4 万亿元、比上年增加 5000 亿元。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 11.86 万亿元、比上年增加 2.9 万亿元。
政府投资重点倾向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等领域。城市更新项目,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管网更新等,将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建筑装饰、物业管理等相关企业将受益。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为相关设备制造、工程建设企业带来业务机会。
3、特别国债
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1.3 万亿元、比上年增加 3000 亿元。拟发行特别国债 5000 亿元。
特别国债资金将用于支持重点领域发展。如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3000 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将直接刺激消费市场,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行业将受益,同时也为回收拆解企业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
4、消费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消费板块将迎来政策红利。

除了传统的消费品以旧换新刺激的家电、汽车等行业,文化旅游消费也将受到重视。旅游景区、酒店餐饮、文化娱乐等企业,有望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创新产品供给,吸引更多消费者,实现业绩增长。
5、新质生产力
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 等未来产业。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科技创新相关板块全面开花。商业航天领域,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卫星应用等产业链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低空经济,包括通用航空、无人机等产业,随着政策放开与技术成熟,市场空间广阔。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 等未来产业,处于技术突破与产业培育阶段,相关科研企业、技术创新型企业将获得政策扶持与资本青睐。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等企业,将助力传统制造业升级,迎来业务扩张。新能源汽车、AI手机和电脑、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驱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有投资机会。
6、教育
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教育板块迎来发展机遇。教育信息化企业,通过提供在线教育平台、智能教学设备等产品与服务,助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与教学质量提升。学前教育机构,在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推动下,将获得更多政府支持与社会关注,规范经营、质量优良的学前教育机构将迎来扩张机遇。
7、市场环境
落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改善市场环境,有利于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服务板块,如应收账款管理、法律咨询等服务企业,将随着企业需求增加而发展。同时,市场环境优化,提升企业经营信心,各行业企业将更专注于业务拓展与创新,推动整体经济活力提升。
8、开放
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相关领域迎来国际化发展机遇。
互联网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文化产业,包括影视、出版、演艺等,将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相关企业有望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多收益。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将引入国际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相关企业通过合作学习,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也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9、住房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继续做好保交房工作。
房地产及相关产业链迎来政策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政策引导下,合理调整经营策略,注重产品质量与服务提升,有望实现业绩修复。建筑建材企业,包括水泥、钢材、玻璃等原材料生产企业,以及建筑装饰企业,将受益于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保交房等项目建设。家居家装企业,随着房屋交付与居民改善居住需求,市场需求将增加。
10、乡村振兴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启动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业板块再次受益。种业企业将在种业振兴行动中获得更多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加速品种创新与技术升级。粮食产销区相关企业,在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下,将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粮食生产与流通效率。农产品电商、农村物流等企业,将助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迎来业务发展机遇。
11、城镇化
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城镇化进程加快,住房保障与城市更新相关板块受益。保障性住房建设企业,将承担更多建设任务,获得政策支持与资金补贴。城市更新项目,带动建筑、建材、装饰、物业管理等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居住品质。
12、生态
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环保产业持续受益。
绿色消费领域,如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环保家居等产品,将在激励机制下,市场需求增加。绿色低碳生产领域,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与应用企业,循环经济企业等,将在产业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获得更多投资机会。
13、就业
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就业服务与职业培训板块迎来发展机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就业信息、职业规划、实习就业对接等服务的企业,将满足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职业培训企业,针对市场需求,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课程,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将获得政策支持与市场认可。
14、医疗卫生
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 30 元和 5 元。
医药板块受到影响。创新药企业,通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在药品集采中更具竞争力,有望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医疗器械企业,随着医疗服务经费增加,医疗机构设备采购需求有望提升,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医疗器械企业将受益。医疗服务机构,包括医院、诊所等,将因财政补助增加,提升服务能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15、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 20 元。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
养老与生育相关板块迎来机遇。养老产业,包括养老机构、养老服务、老年用品等领域,随着养老金标准提高,老年人消费能力提升,市场需求将增加。生育产业,母婴用品、辅助生殖、早教等企业,将在生育政策支持下,迎来业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