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岗位布局,我应该算是董富强经理麾下那个淘宝店的会计,但从实际的工作量上看,柳林经理所属的一萌旗舰店的业务量要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加上这个企业名录新店,还有希瑞公司马会飞的库房账目,柳林经理自己还注册了一家韦氏建材公司,又有亚当建设工程公司,这所有的发票开具,单据和账务的处理,全部是我一个人独立完成。
一人兼做多家公司账务
淘宝店在淘宝网上注册了两个店面,一个希瑞店,一个一萌店,淘宝店的员工,不是都做销售,而是各有分工,所以,账务处理上没有按员工逐人核算,只是分别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和“本年利润”科目下设置了“希瑞店”和“一萌店”两个明细科目,因为“一萌”类的产品主要以柳林麾下旗舰店的销售为主,所以在淘宝店里的业务相对较少,故而在费用分摊时,我就将所有费用都摊在了“希瑞店”。总体上说,淘宝店的账务处理没有占太多的时间。但对淘宝店的业务往来熟悉过程,却费了不少的心思。
淘宝店的销售收入是通过淘宝网收取的。按照淘宝网的一般规则,每月终了,他们会按照每个淘宝店里的销售总额,计提6%的服务费,作为淘宝网的平台收入,剩余部分会在次月15日前支付给淘宝门店。但董总给我介绍的是:淘宝网按每一笔订单计提6%的服务费以后,剩余部分要在收到货款的二十天之后才能拨付给淘宝门店。这个“二十天之后”是个不定数,可能是二十一天,可能是三十天,也可能是一年两年。所以,我只能按照每日的订单总额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再按收入的6%借记“销售费用——中介服务费”科目,按收入的94%借记“应收账款——淘宝网”科目,淘宝店的账面上经常反映的是只有收入,没有货币资金。
按道理说,“二十天之后”这个概念是不准确的。试想,任何人去签订这个协议,写成淘宝网收到货款之日起,20日内给你结算你会同意,倘若写成20日之后给你结算你会同意吗?因为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八年或者更长时间,都属于20日之后的范畴,写成“20日之后”给你结算与“永远都不给你结算”没有太大的区别。当然如果写成收到货款之日起第20天拨付给淘宝网店应该是可以的,也是双方都能接受的。
说句玩笑话,这或许是董总偷换了概念。故意把“20日内”或者“第20日”说成了“20日之后”。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就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个公司的管理模式。这也是我入职几个月以后才弄明白的。前面说过,董富强经理介绍,本公司有三个股东,并且他们三个是同学关系;赵恒飞介绍,本公司是独资企业。这就说明该公司的管理不是很规范。并没有事前制订《公司章程》,甚至连简单的《合作协议》也没有。
从业务范围看,该公司下属三个分店,淘宝店是董富强分管的,一萌旗舰店是柳林分管的,新开办这个企业名录软件店也是柳林分管的。还有一个实体大库房,是赵恒飞的妻子马会飞管理的。我跟赵总、柳总、董总都曾经咨询过,这个大库房算是马会飞单独经营的,赵总负责组织货源。电商和淘宝其实都是在帮马会飞的“库房”卖货。这个“大库房”,实质上相当于一家专营批发业务的商贸公司。显然,电商店铺就像柳林自己的商铺,淘宝店就像董富强自己的商店。
听赵恒飞说,为了开办淘宝店,是他特意安排董富强去淘宝培训班学习了半年,学费、生活费全部是公司支付的。所以,经营成果应该是由公司受益。电商销售的商品是马会飞库房里直接发货又统一收取货款的,商铺的员工仅仅是起着业务员的作用。按这样的框架结构,柳林也好,董富强也好,都相当于公司员工的身份。
再看受益情况:淘宝店、一萌旗舰店,都是三人共享,利润分成,三一三剩一。库房利润属马会飞独享。从这个意义上说,整个公司的经营成果不是三人共享,而是马会飞单独剥了一层皮。所以三个人确实不是“合作”的关系。
但根据我在公司几个月的实际接触,发现公司的日常事务,连赵恒飞说话都像放屁一样,起不了一丝一毫的作用。倒是美女柳林,说一不二,成了公司实实在在的“老板”。柳林与赵恒飞的关系,既像那个,又像母子。赵恒飞在柳林跟前始终表现得唯唯诺诺,似乎时刻有一种担心母亲“断奶”的恐惧。
从收款方式看,一萌电商的销售收入全部打到马会飞的账户上,每月终了,马会飞扣除库房货款后,直接与柳林现金结算。日常的费用支出柳林一人掌控。淘宝店的销售收入全部打到淘宝网账户上,然后不定期地转入董富强银行卡,日常支出自然是董富强一人掌控。有时候董富强还会以“账上没有钱”为理由,从柳林手里“借钱”花。
这就逐渐形成了非常明晰的“势力范围”。加上淘宝店开业又晚一些,把紧自己的钱袋子也很正常。所以才有“二十天之后”这个换过概念的不定数。
作为我,一个打零工的,当然没有必要去理会这些,每天有吃饭的地方,有休息的地方,多少挣一点养家糊口的钱足矣。
调笑令曰:
合作,合作,难辨谁对谁错。
仓库、淘宝、电商,股份?独资?不详。
详不?详不?哪个能说清楚?
经营情况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