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仅退款终于要成为历史了!商家们再也不用怕被“薅羊毛“了!
4月22日,也就是昨天晚上,据北京商报透露,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 “仅退款”,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

当天,淘天集团方面也已明确表示,“为平衡实现商家权益保护与消费者体验提升,后续平台将不主动介入消费者在已收到货后的不退货退款售后申请,由卖家先行与消费者协商处理。”
消息一出,瞬间冲上热搜第一,相关话题在商家群内引起热烈讨论。

犹记得两会期间,总局局长罗文才强调过,要遏制平台滥用 “仅退款” 导致商户 “款货两空” 的问题。
当时不少商家就期盼着“全面取消仅退款”这一天的到来,没想到,现在幸福来得这么突然!

商家苦仅退款久矣!
每当聊到 “仅退款”,商家们记忆深处那段被政策困境反复折磨的焦虑时光便如潮水般翻涌,令人心有余悸。
2021年,“仅退款”首次在国内电商平台中出现,由拼多多率先引进,其主动快捷的服务体验赢得了消费者口碑,也推就了平台的商业成功。
于是,2023年下半年起,抖音、淘宝、京东、快手先后跟进,由此“仅退款”成了电商售后服务的标配。
“仅退款” 政策的初衷,无疑是美好的。
其推出的本意是电商平台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也就是如果出现商品劣质、货不对板、延迟发货、强制发货等符合平台所规定的特殊情况,我们买东西就可以退款不退货。
但正如阳光之下总有阴影,电商平台们的“仅退款”机制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也有漏洞可钻。
一方面,平台对“仅退款”的干预,削弱了商家的售后自主权。另一方面,“仅退款”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人性中的恶,成为被羊毛党滥用的武器。
在过往数年,“仅退款” 这一原本中性的维权政策,却将商家、买家与平台三方卷入持续的纷争之中,逐渐沦为 “薅羊毛” 和 “白嫖” 的代名词,冲突也随之不断升级,态势愈发严峻。
在商家们的日常经营中,诸如下图此类现象屡见不鲜 。

此外,商家不惜驱车百里去寻找申请 “仅退款” 的买家,买卖双方因 “仅退款” 闹上法庭的冲突事件更是频频发生。
数据来看更为直观,据电诉宝统计,2024年全国综合电商用户投诉问题类型中,任意仅退款投诉占比位列第一,占比为33.96%。
对此,有商家现身说法,“做电商到现在都快神经衰弱了,有时候订单多了,不是开心,是忐忑,怕仅退款,怕退款,怕找理由赔付......做客服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唯恐回复慢了、说错话了又被罚款。”
显然,对于商家而言,“仅退款” 政策带来了巨大经营压力。
一旦遭遇恶意退款,不仅损失商品货款,还需承担已发货商品的物流成本。小商家们更是苦不堪言,微薄的利润难以承受频繁的退款损失。
平台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两难困境。
平台的出发点是既要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用户体验,又要维护商家利益,确保平台生态健康发展,这当然是好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平衡两者关系并非易事。
为了处理大量仅退款纠纷,平台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审核,却仍难以避免误判和纠纷。
种种迹象已经说明,理想条件下看似合理的退货规则,在现实中很难平衡。
现在,电商平台们即将全面取消“仅退款”,对我们商家来说无疑是个重大利好!

仅退款终将成为历史
事实上,仅退款机制的终结,早已有迹可循。
频发的恶意退款事件、商家们的强烈抗议,以及监管部门的持续关注,都如同多米诺骨牌般,一步步推动着这一机制走向历史的终点。
需要注意的是,去年下半年开始,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就已然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点。
今年1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束为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推动优化平台经济领域竞争生态,督促各大电商平台整改“仅退款”和平台补贴、价格收费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让竞争环境更健康。
其中,针对社会集中反映的“仅退款”问题,约谈主要电商平台,就平台利用“仅退款”规则挤压商家生存空间、助长低质低价竞争风气等问题,提出具体整改要求,落实平台企业主体责任。
在被约谈前后,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主要电商平台陆续对“仅退款”规则进行了优化,为平台内商家提供了更大自主权。
除此之外,3月5日,两会期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又进一步强调,今年将着力优化监管方式和手段,大力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具体可分为四个方面。
一、在平台规则方面,将坚持以公开公平为原则,促进平台各方主体互利共赢。
针对平台滥用仅退款规则,造成商户货款两空的突出问题,将督促平台明确规则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情形,保障商户正当权益。针对平台实施自动跟价、全网最低价规则,造成内卷式竞争的突出问题,将督促平台规范促销行为,保障商户自主经营权。针对监管制度建设滞后的突出问题,将制定出台网络交易平台规则监管办法,保障平台各方主体合法权益。二、在平台收费方面,将坚持以合理透明为目标,着力降低中小商户负担。
罗文总局长表示,当前平台内商户普遍反映,由于名目繁多、计算方法复杂,平台收费不透明,加上平台营销推广费用上涨快等因素,加重了商户的成本负担。
针对上述问题,市监局将督促平台简化并公示收费项目,优化定价机制,保障商户知情权,帮助商户降本增效。与此同时,将制定出台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为平台企业合理收费提供明确指引。
三、在直播电商方面,将坚持以规范市场秩序为重点,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在平台算法方面,将坚持以向上向善为导向,切实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综合来看,随着平台治理的深化与国家监管的加码,电商行业或将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光是拼多多,电商平台们都已早早意识到,只有用户和商家都好,平台才会真的好。

商家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不过,对商家而言,政策转向是机遇,更是新的考验。
当“仅退款”的“紧箍咒”解除,商家终于从被动裁决的困局中走出,却也意味着要直面售后环节的核心命题——如何在自主协商中赢得信任,在规则重塑中筑牢口碑?
要知道,取消“仅退款”并非放任售后不管,而是将服务的主动权交还商家。
未来,售后不再是平台规则下的“规定动作”,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奔赴”。
因此,我们商家必须意识到:
一,售后是产品力的延伸。
过去依赖平台“一刀切”规则的粗放经营难以为继,如今需要建立精细化的售后流程——从商品质检到物流跟踪,从客服响应到纠纷处理,每个环节都要经得起消费者的“推敲”。
毕竟,当退货退款需协商解决,消费者对商家的耐心、专业度会有更高期待,一次妥善的售后处理,甚至能转化为复购的契机。
二,信任是长期主义的基石。
羊毛党的退潮,意味着真正的消费需求将回归主流。商家无需再为“恶意白嫖”提心吊胆,但更要珍惜合规消费者的权益。
比如,对确有质量问题的商品主动承担退换责任,对消费者的合理诉求及时响应,用真诚服务积累口碑,才能在取消“仅退款”后,让消费者愿意“用脚投票”。
第三,合规经营是商家底气来源。
需要意识到,监管部门强调“明确规则适用范围”“保障商户正当权益”,本质上是为合规商家撑腰。
商家应借此契机完善内部品控与售后制度,确保每一次协商都有章可循,既避免陷入纠纷,也能在面对不合理诉求时,以清晰的规则和证据维护自身权益。
综合来说,这场变革,既是对过去“平台强干预”模式的纠偏,也是电商行业回归商业本质的起点。
当流量红利退潮,唯有“产品过硬、服务走心、规则透明”的商家才能行稳致远。
正如平台治理的终极目标一般,只有让商家在公平规则下赚到合理的利润,让消费者在放心消费中获得满足,电商生态才能真正告别“零和博弈”,走向“共生共赢”。
潮水退去,裸泳者会离场,而深耕者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沙滩。
2025年的电商江湖,或许才刚刚开始书写真正的“商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