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特朗普对我国商品一再加征的高昂关税,给很多主攻美国市场的跨境电商卖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近日,商务部组织了有关商协会、大型商超和流通企业座谈,研究更好发挥各自优势,帮助外贸企业扩宽内销渠道。
在号召之下,昨天,京东、拼多多和盒马以及各种商超都迅速作出了反应,接连放出大招!

刘强东一出手就是2000亿!
4月11日,京东直接宣布,将设立2000亿元专项采购资金,启动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
不得不说,关键时刻,刘强东一点都没掉链子。
出口转内销,用大白话说就是将原本打算卖给外国人的货,转成在国内卖。
然而,很多“出海”多年的外贸企业虽说具备优秀的生产能力,产品品质也过硬,但在出口转内销的过程中,存在不熟悉国内市场、缺乏运营经验等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京东表示,将在商务部及各级政府部门指导下,对扶持外贸企业做好规划布局,在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对接。
一方面,依托自营模式和供应链能力,京东将安排专业采销队伍驻点办公,直接采购外贸企业的优质产品,并开设外贸优品专区,通过流量倾斜、全渠道营销支持,加快打开销路,防止低价内卷。
另一方面,针对入驻京东的外贸商家,京东也将提供密集培训,加大补贴及各类资源支持,帮助商家快速拓展国内市场。
对于京东来说,可以说这也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
除了可以有效改善跨境商家当前面临的困境,京东还可以为平台上的消费者带来更多“又好又便宜”的外贸商品,并进一步助力国内消费的扩容升级。

犹记得此前,在武汉疫情爆发之后,京东也是第一时间支援了疫区,并进行了全国快递员的调动。为了帮助平台上的商家渡过难关,京东还推出了多项补贴支持措施。
近两年,京东更是累计为“兄弟们”加薪了8次,并为旗下所有快递员及外卖骑手全额缴纳五险一金......
这一系列举动,也让不少网友都直呼“东哥有担当”、“大强子可以”。

拼多多、盒马接连放大招!
当然,为了打好这一仗,其他零售巨头们也丝毫没有落后。
昨天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新零售平台盒马也宣布,即日起面向中国外贸企业开放入驻通道。
据官方介绍,盒马主要提供四方面支持:
一是搭建精准高效对接平台。
盒马为外贸企业开通绿色通道,24小时专人加急处理,简化认证流程,缩短审核认证周期。
二是“云享会”频道作为进驻快车道。
盒马表示,欢迎百货品类(家居用品、户外运动、宠物、美妆、母婴、康养等)外贸企业入驻“云享会”——盒马近期在App上线的频道,旨在为顾客提供一日三餐之外的更多商品选择,全方位满足消费者生活所需。后续,盒马还将在频道内上线“外贸专区”,方便消费者一键触达。
三是高效的物流供应链支撑。
开放盒马三级仓网体系优化供应链服务,助力外贸厂家用最便捷的物流供应链把优质好货提供给广大消费者。
四是联合开发自有品牌创新商品。
对于愿意共同探索创新研发的外贸企业,盒马表示,将发挥自身数字化的所长,协同开发更贴合用户体验和流行趋势的新品,未来可在盒马线上线下全渠道上架,丰富国内广大消费者的选择。

此外,近期刚刚宣布未来3年将推出“千亿扶持”的拼多多也再次表态,将加大对跨境中小商家的补贴力度。
“千亿扶持”将针对性帮助跨境商家稳定生产,降本增效,应对出海风险。无疑,以Temu为首的跨境商家可以放心转型内销了。
对此,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还进一步表示,
“我们有决心担负起平台商家转型发展的成本与风险,也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应对外部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我们会优先保障中小制造业的稳定发展和健康利润。”
除此之外,为了帮助外贸企业扩宽内销渠道,永辉超市、华润万家、联华超市等多家零售巨头也启动了相关扶持计划。
随着京东、拼多多、盒马等的扶持举措的推出,加之各地政府政策“组合拳”的持续落地,跨境电商企业得以迅速开辟内销新航道,处境显然可以得到大大的改善。

写在最后
当然,在对等关税的压力之下,不仅中国企业们一致出手,跨境商家们自身也同样展现出强大的韧性。
在中国小商品之都,同样也是外贸之城的义乌,一名叫聂自勤的商户就直接喊话美国客户“要就给,不要就换赛道”。
据了解,她的美国市场业务占比达到50%左右,此次受到一定影响,目前正在把部分订单转到欧盟市场直面关税冲击,接下来的重心则是放在国内市场做一系列的年货产品。
她相信通过拓欧盟、转内销,也能做得很好。
而这样的卖家,在跨境电商卖家群体中还有很多。
那些在风雨中淬炼的跨境卖家,正带着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的清醒,在欧盟市场与国内赛道开拓新商机。

值得关注的是,当特朗普关税大棒落下,回旋镖也终将会扎向自己。
我们先来看几组数据。
当地时间4月10日,美国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关税将使美国家庭平均损失4400美元。
研究人员表示,美国消费者面临的总体平均有效关税税率为25.3%,为19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长期来看,美国经济将持续萎缩0.6%,相当于每年减少1600亿美元。此外,到2025年底,失业率将上升0.5个百分点,就业岗位将减少70万个。颇有一番“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意味。
显然,当关税成为 “政治工具”,最终买单的是美国普通家庭的钱包与就业机会。
而中国企业与商家的选择却印证着:压力之下,我们既能以 “出口转内销” 激活内需潜力,也能用 “拓市场、调结构” 打开全球新局。
从政府“搭台”到企业“唱戏”,从平台赋能到商家自强,这场应对关税挑战的 “接力赛”,本质上是中国经济韧性的一次集中检阅 —— 既能在外部冲击中稳住基本盘,更能在危机倒逼中加速产业升级。
历史终将证明,任何极限施压,都阻挡不了中国企业在逆境中蜕变的步伐。
任何贸易壁垒,都割裂不了全球产业链与中国大市场的深层联结。
当关税的 “回旋镖” 飞向发起者,我们早已在内外联动的新棋局中落子布局。
这盘棋,我们有底气下好,更有信心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