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冠华和毛主席的合影,原配夫人穿旗袍出镜,其美貌不输章含之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2-14 04:14:37
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大众的认知里,提及乔冠华的妻子,很多人会想到章含之,但事实上,在此之前,乔冠华还有一位同样杰出的妻子,她就是著名的女外交家龚澎。

时间回溯到1945年,那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在重庆市红岩村,乔冠华夫妇与毛主席共同留下了一张极其珍贵的合影。

在这张照片中,毛主席稳坐C位,表情坚定展现出伟人的风采,而在他身旁,只露出半边脸的,正是乔冠华,至于那位温柔地抱着孩子,站在一旁的女性,就是龚澎。

从这张照片中能看出,龚澎是有些美貌的,她穿着一身简约的旗袍,脸上带着和善温柔的笑容,五官明媚大气,还烫着很时髦的卷发,她的气质温婉,眼神坚定,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女性魅力,这样看上去她的美貌不输章含之。

龚澎的父亲龚镇洲是一位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当二次革命不幸失败后,为了保护家人,龚镇洲带着全家逃到了日本躲避风险。所以,龚澎的小时候是在日本度过的,后来,他们一家又回到了中国,龚澎在广州和上海这两个地方继续成长,度过了她的青少年时光。

在上海圣玛利亚女中求学后,她考入了燕京大学历史系,成为当时少有的女性高级知识分子,那时候的她不仅天生丽质,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可是校花级别的人物。

在大学期间,龚澎积极参加了1935年12月9日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6年,她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入党后,龚澎继续留在燕京大学读书,期间,她在同学中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亡思想,引导同学们走向进步与光明。

1938年,龚澎踏上了前往延安的路途,那里是革命的心脏地带,她进入了延安马列学院深造,在延安的日子里,她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遇到了很多和她一样有革命理想的朋友。

龚澎的英语水平非常高,这一点在延安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她成为了毛主席的英文翻译,她的翻译工作做得非常出色,给毛主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同年10月,龚澎成为了八路军总司令部的秘书,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结识了留学德国回来的优秀青年刘文华,刘文华是个很有本事的博士,他在朱德总司令身边担任秘书工作。

两人志同道合,在工作中相爱并结婚,婚后不久,龚澎就被调到重庆,当时南方局急需懂英语的外事工作人才,龚澎恰好符合条件,两人的分别,成为了他们生命中的永别。

1942年,刘文华在太行山部队转移途中,因盲肠炎得不到及时救治,不幸病逝,龚澎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长时间沉浸在失去爱人的痛苦中。

在那之后,龚澎把内心的所有痛苦都深深地埋藏起来,她没有让自己沉浸在悲伤之中,而是选择将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到了工作和斗争之中。

在红岩村那座房子的顶层东侧,有一个小小的阁楼,那里有一个面积仅仅五六平方米的门厅,成为了她的工作场所。龚澎就是在这个简陋的环境中,使用着一台老旧的打字机,开始了她艰巨的翻译任务。

她夜以继日地忙碌着,将毛泽东的重要文章,如《新民主主义论》和《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等,一字一句地翻译成英文。

她的工作强度非常大,但她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就这样,她不停地工作,直到因为过度劳累而病倒,不得不住进了医院,龚澎的这种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深感敬佩。

1943年,在周恩来的热心帮助下,龚澎和一位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哲学博士乔冠华走到了一起,上面是他们的结婚照,年轻时候的乔冠华一表人才,带着眼镜,既文艺又帅气,龚澎非常的优雅,五官很是大气,两人很般配。

他们的婚礼一切从简,只是将被子放到一起就算结婚了,虽然仪式简单,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一对恩爱的夫妻。毛主席得知他们结婚的消息后,称赞他们是“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

新中国诞生后,乔冠华和他的妻子都投身到了外交工作中。龚澎则在外交部担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职务,那就是情报司司长(后来这个部门改名叫新闻司了)。

她还是新中国外交部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司长呢,周恩来视龚澎为外交上的得力助手,称赞“没有人能够代替她。”

她不仅在外交舞台上展现出了卓越的外交才华,还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新闻发言人,广泛宣传新中国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巩固与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国际支持做出了重要贡献。

乔冠华担任了外交部研究室主任,后来也逐步成为了新中国外交舞台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夫妻二人在外交事业上相互扶持、相得益彰,成为了新中国外交事业中的一对杰出代表。

在五六十年代那些重要的外交场合,乔冠华和龚澎经常一块儿陪着国家领导人出席活动,他们俩就像搭档一样,什么事儿都一块儿商量,互相提醒,确保工作做得漂漂亮亮的。

龚澎特别擅长和人打交道,处理起政治上的事儿来也是头头是道,相当老练,乔冠华呢,他就像个大学问家,性格直率又实在,他们俩一个擅长交际,一个学问深厚,正好互补,被同事们戏称为“最佳拍档”。

夫妻俩不光在工作上是好搭档,在家里也是恩爱有加,互相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们俩还有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喜欢听古典音乐,尤其是肖邦的那首《军队波罗乃兹》,简直是爱不释手,一听就陶醉其中。

每当有空闲时间,他们就会播放这首唱片,享受轻松愉快的时光,遇到星期天,如果没有重大外事活动,他们夫妻俩会带着一双儿女去逛街,享受家庭的温馨与快乐。

龚澎在跟随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时,毛主席的个人魅力深深吸引到了几名美国飞虎队队员,他们找到作为翻译的龚澎,想跟毛主席合影留念,于是就有了这张照片。

1961年5月份,陈毅带着中国的一个团队去了日内瓦开第二次大会,周恩来让龚澎当团队的顾问和对外发言人。

在跟记者见面聊天的时候,龚澎用事实说话,条理清晰地揭开了事情的本来面目,还巧妙地回答了美国记者提出的一些难题,这让世界上很多人都夸她做得好。

龚澎这一辈子交了很多朋友,特别是那些喜欢中国的外国人,像埃德加·斯诺、英国女作家韩素音这些。

她还是第一个把斯诺的《西行漫记》里的一些内容翻译成中文,给同学们看的人,1960年和1964年,斯诺两次来中国访问,毛泽东都见了他,而龚澎每次都陪在旁边。

在特殊时期,龚澎的工作被迫停止,乔冠华也遭到了审查,但是夫妻俩并没有在困境中放弃彼此,他们互相鼓励、共渡难关,一起面对这段艰难的时光。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拍板,让乔冠华和龚澎俩口子官复原职,他们又回到了外交圈,继续为咱新中国的外交出力献策,发光发热。

但是长期的迫害和劳累,已经严重损害了龚澎的身体健康,她虽然重新投入工作,但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

1970年的一天晚上,龚澎起身去去卫生间上厕所,却突然晕倒无法动弹,乔冠华立即将龚澎送往医院,得知这个消息,周总理也前来探望。

可是药物并没有缓解龚澎的病情,她的身体状况仍在不断的恶化,最终在1970年的9月份,龚澎因病去世,这对乔冠华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他失去了挚爱。

在乔冠华生命接近尾声的那些年里,他大多数时候都待在家里休养身体,他喜欢坐在客厅的躺椅上,怀里抱着他心爱的老书,静静地阅读。

当女儿乔松都去看望他时,他一下子就看出了乔松都身上穿的咖啡色套服,对她说:“这是你妈妈以前穿过的衣服。咖啡色,上面还有小格子,你妈妈特别喜欢这身衣服的颜色和图案。”

乔松都惊讶地问:“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你居然还记得?你还记得我妈妈吗?”乔冠华看着窗外,回答道:“和你妈妈在一起的日子,我从未忘记过一天,过去的每一天都像是在我脑子里刻下了一样,我永远不会忘记。”

在乔冠华心里,龚澎就是他最挚爱的妻子,也是最铁的战友,他们的儿子乔宗淮呢,也继承了他们的衣钵,走上了外交这条路。

他继承了父母的遗志和才华,成为了新中国外交事业中的一名杰出代表,他担任过外交部副部长等职务,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信源: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龚澎和刘文华:谱写太行战地生死恋歌2015-11-10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乔冠华之女回忆母亲龚澎2008-04-01

新京报——红色外交家乔冠华:仰头大笑为外交成就定格2021-07-04

0 阅读:1141

叨叨小科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