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最近门诊排队的患者,咳嗽声此起彼伏,发热的病号络绎不绝,甲流又开始疯狂“刷存在感”了。就像冬天的暖气一关,流感病毒立刻趁虚而入,家家户户都逃不过这个“流感季”的魔爪。
有的家长带着高烧39℃的孩子进来,满脸焦虑地问:“医生,孩子都烧成这样了,是不是要赶紧输液?”
也有上班族顶着一张被病毒折腾得惨白的脸,勉强挤出一句:“医生,我能不能吃点抗生素?公司实在忙,没时间休息……”

这些场景,真是每年流感季的“保留节目”。但最让人头疼的不是病毒,而是很多人对甲流的误解。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面对甲流高峰,哪些事千万别做,又有哪些习惯必须坚持。
上周接诊了一个年轻爸爸,30岁出头,平时身体倍儿棒,连个感冒都少见。这次他高烧40℃,浑身疼得像被车碾过,咽喉肿得吞口水都费劲。
可是硬撑了三天,指望着“扛一扛就好了”,结果高烧不退,呼吸越来越困难,送到医院一查,肺部已经出现严重炎症,诊断是甲流并发肺炎。再拖下去,病情可能会急转直下。

这个病例不是个例,每年流感季,总有人觉得自己年轻力壮,扛一扛就过去了,结果把小病拖成大病,甚至引发重症肺炎、脑炎,甚至危及生命。
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快,症状凶猛,堪称“流感界的霸王龙”。
它和普通感冒最大的区别是,来的特别突然,发烧、头痛、全身酸痛、咽喉肿痛、极度乏力,像是被一群恶霸围殴过一样。

更可怕的是,甲流不仅自己“作妖”,还容易拉上“帮凶”——诱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甚至导致呼吸衰竭。特别是老人、孩子和免疫力低下的人,得了甲流后,病情进展可能比你想象得要快得多。
牢记“3不做”
第一,不硬扛别拿“年轻力壮”当免死金牌,甲流不是一般的小感冒,发烧到39℃、40℃,全身疼得像散了架,这是病毒在体内疯狂复制,免疫系统和病毒正打得天昏地暗。如果高热不退、呼吸困难、胸闷,就必须尽早就医,别等到病情加重才后悔。

很多人一感冒就吃抗生素,但甲流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杀不死病毒,反而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增加身体负担。
还有人自己买“神药”奥司他韦,但这药并不是感冒灵,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早期服用效果好,拖到后期再吃,意义不大。
第三,不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甲流的传播能力超强,打个喷嚏,病毒就能借着飞沫“远距离奔袭”,只要空气流通不好,病毒就能在空气里“盘旋”好几个小时。如果身边有人感冒,尽量少接触,公共场所戴好口罩,别给病毒可乘之机。

坚持“2件事”
第一,坚持提高免疫力免疫力就是人体的“防火墙”,墙不牢,病毒就能长驱直入。要想提升免疫力,得从生活习惯入手:
规律作息:熬夜是免疫力的头号杀手,睡眠不足,免疫细胞的战斗力就会下降,病毒一来,身体就容易沦陷。均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比如鸡蛋、鱼、瘦肉、蔬菜、水果,少吃高糖高油的垃圾食品。适量运动:每天快走30分钟,比吃啥补品都管用,运动能激活免疫细胞,让它们更有战斗力。
很多人对流感疫苗有误解,觉得“打了也可能感冒”“反正病毒会变异,打不打都一样”。
其实,接种流感疫苗并不是为了100%不生病,而是为了降低重症和并发症的风险。特别是老人、孩子、孕妇和慢性病患者,打疫苗能有效减少住院和死亡风险。
甲流年年有,但每年都有不少人因为忽视它的威力而吃大亏。这不是普通感冒,不能硬扛,不能乱吃药,更不能掉以轻心。做好防护,提升免疫力,接种疫苗,这才是应对甲流的正确打开方式。

健康不是等生病了才去抢救,而是从每一天的生活习惯中积累出来的。希望大家都能牢记“3不做2坚持”,让自己和家人远离甲流的侵袭,平安度过这个流感季。
参考资料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WHO)《季节性流感防治指南》
《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策略》,中华医学杂志
甲流就是冠状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