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回复:

那么咱们就来深究这个问题吧——当膛线磨没了,子弹的精度到底是怎么受影响的呢?
到底是不是就成了“滑膛枪”射程、精度是不是差了一点?
先说结论——膛线磨没了,只能让这把枪成为“信仰之枪”,根本就不是一把滑膛枪。
似乎很多人对“膛线”超级了解,但大多人对膛线的了解也就是停留在膛线可以让子弹旋转这一个水准上,如果深究下去就是绝大部分军迷的知识空白点了。今天咱们就展开说说。
首先,膛线的存在会让子弹以什么样的速度旋转呢?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大家都知道,膛线的作用是让子弹在出膛后旋转,从而增强稳定性。但是,这种旋转并不是随便转转,而是有具体的物理机制和计算依据的。没错,这里面也是有公式存在的。这个公式比较简单——转速=初速 / 缠距。
缠距(twist)这个词汇如果具象化说是指现实生活中的“捻”,如果你到搜索引擎上搜索这个词汇的话大概率的会出现一大堆脏辫。

这就是twist在生活中的最明显表现了。当然了再工程一些你可以找到类似于网线的图片:

普通的网络线缆中的每对线都是twist在一起的,这种线叫做“双绞线”,在双绞线的指标参数中就包含了缠距这一个参数了

一般的情况下缠距都是以每圈多少厘米(或英寸)或者每米多少圈(或每英尺多少圈)来计数的。例如上面的表格是一条8类网线的各个不同线对之间的缠距。
那么咱们来正视缠距这个概念,我们会发现它是一个根据距离计算圈数的指标。twist或者Twist Rate在工程上就是这样定义出来的。既然这是一个指标它就有设计特性了。网线之间不同线对的缠距不同是为了避免同频干扰,让网线线对之间的串扰降低。

在枪支的膛线缠距的选择上实际上也遵循着设计原则。但是和网线不同的是在枪支内的子弹所行进的速度和枪膛内的压力成比例关系,子弹很难在枪管内保持匀速运动,因此在枪管的设计中往往采用了子弹行进几英寸转1圈这样的快速标记方法。例如1:7就是子弹在膛线的作用下行进7英寸会旋转1圈。
“设计”本身是一个根源,它会指导机械行为。在不同的枪支射击中会有意的采用不同的缠距。

用来达成枪支的弹道、射程和精度的平衡性。缠距决定了子弹在离开枪膛时每秒旋转多少圈,而这直接影响子弹的飞行稳定性。举个例子,一把常见的AR-15步枪,缠距可能是1:7英寸(也就是7英寸转1圈),如果初速是每秒3000英尺(约914米/秒),换算一下,子弹每秒能转每秒旋转约 5142 圈,也就是每分钟30.86万转。这种高速旋转就像给子弹装了个“陀螺仪”,让它在空气中不会轻易翻滚,保持弹道直线。
能不能转得更快获得更高的稳定性呢?加大缠距就可以,理论上,缠距改成1:5(7200圈/秒)甚至1:4(9000圈/秒),转速上去了,子弹的抗翻滚能力会更强,尤其对长弹、重弹来说,稳定性确实能再上一层楼。
转速太高,离心力就成了双刃剑。转速平方级的增长(比如从5142圈/秒到9000圈/秒,离心力涨了3倍),对子弹的考验可不是闹着玩的。子弹不是铁板一块,铜壳裹着铅芯,高速旋转下,离心力会拉扯内部结构。如果子弹制造有哪怕一点点瑕疵,比如芯壳结合不牢,或者弹头不对称,这股力就能让它在空中“炸开”。你说的“任何结构上的不均匀都会造成破裂”,真是抓住了本质。这不光是子弹的特性,所有高速旋转的物体——从飞轮到涡轮叶片——都得面对这个极限。

这一点实际上是对所有旋转物体都适用的共性。过高的转速则会让子弹在离开枪口的时候立刻爆炸,这一点是毫无悬念的。
那么低转速可以吗?对于长弹的话,还真不行。

子弹在飞行的时候有两个“心”第一个叫做重心,也就是子弹质量的中心点,第二个则是子弹在空气中飞行中受到大气影响的气动中心。如果是一枚圆球形态的弹药,这两个中心是重合的,但如果是长弹这两个中心就会有一定距离。这样在气动中心的影响下会推动子弹围绕着质心旋转。
如果转速不够,这个力矩就占上风,子弹开始翻滚,像个醉汉一样偏离弹道。这就引出一个平衡问题:转速得“恰到好处”。太低,稳不住长弹;太高,离心力撕裂子弹。现代枪械设计里,缠距是精算出来的。比如AR-15从早期的1:12改到1:7,就是因为轻弹(55格令)转速不够稳,重弹(62格令)才需要更紧的缠距。
另外,还有个细节:子弹飞着飞着,速度下降,气动效应会变弱。如果转速设计得不好,子弹远距离可能失稳。所以狙击枪的缠距(像.308的1:10)会综合考虑全程弹道,确保子弹从近到远都能飞得直。
那么这个问题其实就不言而喻了。当膛线磨没了,子弹获得不了设计指标中的转速,就完全不是“滑膛枪”的效果了,而是随机的根据单一的某一枚子弹的物理特性随便乱飞了。
说到滑膛枪,现代武器射击中大量的霰弹枪都是滑膛设计,在打霰弹的时候,的确没有让子弹旋转的效果。不过,如果打独头弹的话,就并不是不旋转了。在独头弹的设计中会在弹头上设计相应的纹理。

这些精确设计的倾斜纹理会让独头弹在滑膛枪的枪管里面就被气体吹动,开始自动旋转。并不会像很多人想象的独头弹在滑膛枪里射出就是一个单一的被崩出去的过程,人家也为“旋转”这件事努力到极致了。
所以说“旋转”是现代弹药的一个必要属性,在膛线磨损后,也就无法估算出正确的弹药旋转状态,这时候,枪支就成了完全的信仰射击。写到这里就得心疼一下当初抗战的时候手持膛线都磨平的老套筒和汉阳造的战士们了。
但膛线的起转作用在有的时候对现代弹药是起到负面作用的。这是为什么呢?很多智能弹药会遇到问题,例如M982榴弹

这是一款155mm口径的智能榴弹,通常,在M777榴弹炮上发射的榴弹会有一个每分钟12-15万转的初始转速。但对于智能榴弹来说,这个转速就太高了。高到无法在弹药飞行的过程中使用控制翼面

这时候就要想办法让榴弹在发射的时候降低转速,否则的话,炮弹旋转的时候那么高的转速会让控制翼面直接被高速气流打弯。
怎么办?——利用滑动弹带。

红箭头所在位置,这是一个可以自由旋转的弹带,在开炮的时候它会随着膛线的旋转而高速的转动,但是并不会把更多的角动量带到弹体本身,这样弹头出膛的时候自身旋转的转速就会被降低到一个极低的水准,而不会影响控制舵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