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必选董事长不跟合伙人玩了

源媒汇 2025-01-03 15:19:31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谢春生

编辑 | 苏淮

赶在上市一周年之际,一则“分手”公告,让“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股价一泻千里。

日前优必选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创始人兼CEO周剑分别与赵国群、夏拥军、王琳、熊友军及夏佐全结束一致行动人关系。此举可能会导致优必选控制权的分散,因为各股东持有的投票权均少于30%,不再为其控股股东。

天眼查显示,目前周剑、赵国群、夏拥军、王琳、熊友军及夏佐全,对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4.77%、0.59%、2.64%、1.96%、1.98%和5.47%,周剑仍为第一大股东。

上述消息发出后的两个交易日,优必选股价累计跌超43%。

解除一致行动人协议和股价暴跌,引发了市场对优必选的多番猜想。比较多的是两种声音:一、股东们内部可能发生了分歧;二、股东们可能会在接下来进行减持。

就解除一致行动人协议和外界猜测的“内讧”等问题,源媒汇向优必选发去问询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如今,在特斯拉、小米、小鹏、广汽、奇瑞、长安等新老车企频频入局和看好之下,人形机器人的热度持续上升。看似利好优必选,实则伴随大牌名企的不断加入,优必选面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规模化应用场景尚在寻找和培育,长期可持续的商业化模式也有待验证,加上连年亏损,此番遭遇“内讧”困扰的优必选,将会迎来怎样的命运?

01

内部动荡

近日,就股价暴跌一事,优必选回应:公司股东长期看好人形机器人业务的发展,并对此有充足的信心。公司创始人兼CEO周剑已披露股份禁售一年的长期锁定公告,同时也尊重股东对于Pre-IPO股份处置有不同的计划。

这样的答复,二级市场并不买单。截至2025年1月2日收盘,优必选股价持续走低,录得53港元/股,跌幅3.55%。

得不到股民们的青睐,与前文提及的“内讧”猜测或有一定关系。

综合市面消息来看,优必选内部的“路线之争”,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缓解。

从面上来看,周剑对于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有着明确的规划和坚持。他坚信人形机器人是未来AI的最佳载体,并认为人类因为有情感属性和社会属性,只有真正意义上的人形机器人才能与人类实现更好的交互。

此前,周剑曾表示,尽管有人质疑为什么要做人形机器人,而不是四足、轮式或履带式的机器人,但他坚信人形机器人是一个黄金赛道,并认为人形机器人未来能够做到主动交互。

不过,在优必选内部,对于是否应该继续投入研发人形机器人,还是转向其他类型的机器人,如四足机器人,存在不同的声音。有股东认为应尽快实现商业化,也有的认为应继续加大投入研发,以保持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优势。这些分歧,或许是导致周剑和其他股东“分手”的主要原因。

内部意见相左,还反映在被外界视为优必选最强两大部门之一的“研究院”身上。

早年优必选研究院主要由深圳研究院和北京研究所(下称“北研所”)两部分组成。

2021年9月,优必选北研所负责人赵明国因身体原因离开优必选。赵明国的离任引发了优必选研究院的人事地震,导致北研所彻底解散,walker机器人团队的核心人物相继离职。

综合报道显示,北研所出走的技术骨干主要去了小米、傅利叶等公司。之后,优必选深圳研究院谢铮、刘益彰等核心骨干也接二连三离开。技术骨干批量流向各大企业,为此优必选又被称为“业界黄埔军校”。

对于赵明国的离职,曾有媒体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是因为赵明国与周剑意见不合,最终导致分道扬镳。离职两年后,赵明国加盟其弟子程昊创业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加速进化,担任首席科学家。

路线分歧、技术骨干流失等内部动荡因素,某种程度上也导致公司决策混乱,从而影响运营效率和经营情况。

03

连亏难止

上市后的优必选,经营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亏损和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常年告急。

财报显示,2023年优必选实现营收10.5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08亿元增长了4.7%。

从营收上来看,2021年至2023年间,优必选常年保持增长态势,对应营收为8.17亿元、10.08亿元、10.56亿元,同比增长10.4%、23.4%和4.7%。2024年上半年,优必选营收持续走高,同比增长86.6%,达到4.87亿元。

营收的持续上涨,却迟迟未能解决优必选的亏损难题。

源媒汇统计,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优必选分别亏损9.18亿元、9.87亿元、12.65亿元、5.4亿元,三年半时间累计亏损37.1亿元。亏损超过了营收。

连亏难止背后,优必选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高额研发投入;二是尚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商业化模式。

2023年,优必选研发投入达到4.9亿元,占到同期总营收的46.4%;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28亿元,同比继续上涨。

从商业化落地来看,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产品聚焦工业制造、商用服务等场景,规划分为三个阶段:2023-2024年在工业场景中测试,2025-2027年逐步实现规模商业化,2028-2033年拓展到复杂任务场景。

为了实现第一阶段目标,过去两年,优必选频繁将人形机器人产品下放到各大工厂“打工”测试,尤其是汽车工业场景。

2024年,优必选旗下人形产品先后走进比亚迪、东风、一汽以及吉利等汽车工厂实训,并声称其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已收获超五百台车企意向订单。

即便如此,优必选的营收大头仍来自非工业应用场景。

从业务上来看,2024年上半年,优必选人工智能教育业务实现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112.9%;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业务实现收入9087.9万元,同比增长309.5%;消费级业务实现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105.5%。

换言之,频繁的进厂实训,短期内并没能给优必选带来更多的收入。

中长期来看,作为“全球进入最多车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优必选未来有没有可能收获更多车企订单?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汽车等下游工业领域,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可能最早实现规模化应用的落地场景,加上AI等热门概念的持续推动,各大车企蠢蠢欲动。

2023年,小米将人形机器人业务剥离,成立北京小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并获得亦庄国投的战略投资;同年,比亚迪入股智元机器人,持股比例达到3.76%,并在2024年末传出招聘具身智能研究团队;蔚来汽车也已于2023年组建了人形机器人团队。

除此之外,上汽集团、奇瑞汽车、长安汽车、东风汽车、小鹏汽车等,均在2024年宣布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

2024年12月25日,理想汽车CEO李想在一场采访中更直言,理想未来将100%投入人工智能,并会做人形机器人。另外,特斯拉也早已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擎天柱”。

一边,是多金、技术实力雄厚且自带下游应用业态的主流新老车企;另一边,傅利叶、智元机器人、达闼机器人、波士顿动力等在资本加持下,正在快速崛起,并携手各大车企。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优必选还面临着资金告急的情况。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4.27亿元。

腹背受敌之下,优必选还能否在未来顺利拿到更多车企订单,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内忧外患之下,优必选留给市场的想象空间还有多大,尚且不论。外界更关心的,或许还是优必选何时能实现盈利,以及会不会倒在规模化应用和商业化来临的前夜。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 阅读:1

源媒汇

简介:助力中国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