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4日,为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把握标准、引导规范上市申报行为,北交所发布了发行上市审核动态(创新性评价专刊),对拟上市企业创新特征的信息披露与论证给予明确引导。
北交所上市公司创新特征概况
截至2024年6月底,北交所上市公司249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92.37%,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48.19%;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为3174.67万元,最近三年平均研发强度(剔除未盈利企业)为5.97%,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为16.44%;平均每家公司拥有90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17.52%;平均每家公司拥有22项发明专利。3家公司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家公司被评选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北交所强调,申报在北交所发行上市的,发行人报告期内应当具备基本的创新投入或者产出,充分披露其创新特征,结合客观依据论证是否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及转型升级等创新方式,北交所同时制定了具体的量化指标,来衡量企业的创新性,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业绩增长,提升抗风险能力。
创新性量化指标方面,应当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在北交所发行上市的,原则上应当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研发投入:资金、人力等资源投入,包括研发强度高、投入金额大或增长快,以及具备一定的研发人力资源。
具体指标: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在3%以上;或平均研发投入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或复合增长率达到10%以上且最近一年投入金额达到1,500万元以上;最近一年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不低于10%或不少于10人。
知识产权成果:通过独立或合作研发形成,并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
具体要求:拥有Ⅰ类知识产权3项以上或软件著作权50项以上。
标准研究制定:积极参与并形成一定成果。
具体指标:参与制定过2项以上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特征相关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要求:在招股说明书中充分、客观、准确地披露创新特征,说明与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情况。
披露内容:技术水平、产品关键性能指标、业务模式竞争力等方面。
创新投入:前期持续研发投入情况,如研发支出、人员、设备、模式、激励机制、参与科技专项课题等。
创新产出:独立或合作研发的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及产业化情况。
创新认可:参与制定标准,市场占有率,与知名企业合作,获得科技奖项或资质认定等。
新业态新模式:在研发设计、采购、生产与销售等环节的具体情况、盈利前景和竞争优势。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利用先进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提升产品质量、产业链升级、降本增效及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情况。
申报企业论证自身创新特征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发行人需要充分论证自身是否具有创新性:
技术创新:论证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的相关性、符合行业趋势、形成差异和优势、产业化前景。
产品创新:从产品更新迭代或形成新产品、竞争优势、进口替代或填补空白等方面进行论证。
模式创新:对新业务模式的产业化路径、盈利前景、竞争优势、驱动业绩增长等进行论证。
转型升级:在提升产品质量、产业链升级、降本增效、推动高端化等方面取得成效,与同行相比形成优势。
特定行业领域被重点关注
对属于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纺织业与纺织服装、服饰业,以及轻工行业等行业领域的申报企业,保荐机构推荐其申报北交所发行上市时,应重点关注相关企业是否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主营业务是否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领域,是否具有较大市场空间,市场份额是否位于行业前列。
二是是否具有稳健良好的经营业绩、现金流或成长性。
北交所严格把控
本期审核动态围绕业绩增长主要依靠非创新因素驱动、主营业务地域集中、下游应用领域需求持续萎缩、特定行业领域企业等4个主题选取了6个案例,提示保荐机构应当审慎推荐其申报在北交所发行上市。
保荐机构在推举企业申报北交所发行上市时,必须全面评估企业是否满足上述的基本需求。北交所审核机构将借助强化问询审核、征求行业咨询委或主管部门意见等手段,严格把控定位是否符合上交所的要求。
IPO排队情况
10月14日,据上交所企业上市服务消息,截至10月13日,各板块在审企业共291家。其中上交所81家(主板54家,科创板27家),深交所115家(主板37家,创业板78家),北交所95家。
截至10月13日,2024年已公布终止审查(撤材料+否决/终止注册)企业393家,其中上交所144家(主板75家,科创板69家),深交所185家(主板52家,创业板133家),北交所6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