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的春节,不知道大家辛苦了一年,年终奖都到手了吗?和玉大叔也想结合自己在市场的经验,聊聊玉商是如何给玉石定价的这个话题。其实大叔也知道很多玉友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同样是透闪石,价格却可以相差那么大?玉商到底是怎么定价的,心事不要留着过年,今天和玉大叔就揭开这个谜底。

在和田玉圈子里混迹这些年,见过形形色色的同行,也见识过各种各样的定价方式。有的玉商定价很随意,完全凭感觉;有的则精打细算,把成本算的门儿清,不过无论哪种方式,最终都逃不过一个“利”字。

和玉大叔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有意思的案例,和玉大叔有一位同行去年转经营方向,做小原石的生意,一开始他想薄利多销,毕竟自己卖的是个头不大的小料子,就决定每个原石都定价500元,结果没有人问,这哥们想的是不是太贵了,就专门拿出一批货来做促销,定价300元,结果还是没几个人理他,零零星星的生意。卖了半年生意还是不温不火的,过年前他心一横,直接打出宣传,回家过年全部清仓,每颗888,结果没几天就有客户来找他说:“我通你的这批货(行话,指批量打包买走),能不能500一个给我?”同行自己都惊讶的直挠头,这买卖这样就成了?

这个有趣的案例其实提醒了我们——和田玉的定价并非一成不变。有时候价格高反而更容易卖出去。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涉及到了和田玉定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价位。

和玉大叔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和田玉定价方法:
成本加法:
这是最基本的定价方法。玉商会在原石成本、运输费用、加工成本等基础上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比如和玉大叔有一个做原石的同行都许尔,他通常会在进价的基础上先喊三倍的价格,比如说3000的货,就喊到一万左右,别着急,这只是开价,最后成交价要看双方的讨价还价,一般情况下他会不低于一半的报价,也就是5000块来成交。和这样的行家做买卖,更适合行内高手。有些同行看料子眼光独到,能从一些皮子比较明显,肉质不太容易看出来的东西上发现宝贝。因此直接谈到一个接近市场成本的价格,再慢慢的磨一磨,懂得看成本才能让自己赚到钱,买家也能以相对实惠的价格买到好东西,可谓双赢。
随意定价法:
有些玉商完全凭感觉定价。这样的同行一般料子都很多,而且积存很多年,对比较喜欢的玉石就定个高价,不喜欢的就低价甩卖。这种方法虽然主观性强但销售也还不错,毕竟和田玉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喜好。就像和玉大叔在文章开头说到的同行一样,有些玉商会不断调整价格,不一定只是降价,通过不断地拉扯试探,直到找到最佳售价。这种方法看似随意,其实暗藏经济学的玄机。

很多玉友觉得和田玉价格越来越高,你们玉商肯定赚得盆满钵满吧!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玉商是最希望和田玉价格平民化的,和田玉价格上涨意味着本来就小众的受众客户群在缩小。原本小千能买到的玉石,现在要几万块。买家少了玉商的生意反而更难做了。和田玉价格上涨,不仅仅是成品价格在涨,原料价格也在涨啊!以前一万能买到的料子,现在可能要好几万。玉商为了生存,只能是利润空间不断自我压缩了。毛爷爷可是越来越不经花了,再加上各种成本,真正能赚到手也就是够糊口生活。

和玉大叔跟圈内朋友聊天时,大家都感叹现在和田玉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别说什么开张“吃三年”了,能有30%就烧高香了(一般也只有镯子和原石有这种利润的机会),正常情况下也就10%-20%之间,如果卖的是低端货品,那么这个利润还要进一步下降。所以啊各位玉友在买和田玉时,也别总觉得玉商在宰人。虽然和田玉的定价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里面有成本、有市场、有技术、更有玉商多年积累的经验。

当然玉商的诚信才是达成交易的基础,只有买卖双方互相尊重,和田玉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各位玉友能对和田玉的定价有了新的认识。老百姓买玉不是为了炫富,而是为了陶冶情操,提升生活品质。和田玉的定价不仅是市场供需的博弈,也是文化与智慧的碰撞。作为买家,多了解市场规律与定价逻辑,能帮助我们在收藏与投资中少走弯路。而对于玉商来说,恪守诚信与专业水平,才能在复杂残酷的市场环境中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