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各大财经新闻的主角似乎都被“特朗普”、“关税”、“衰退”这些关键词牢牢占据了?国际局势风起云涌,美丽国再次挥舞关税大棒,全球股市一片哀鸿遍野,资金市场如被按下暂停键,机构与散户都在焦灼中寻找方向。很多朋友都来问和玉大叔:“大叔啊,这钱放哪儿都不踏实,您说现在是不是该囤点儿和田玉避避险啊?”

在这种“钱不知往哪儿投”的时刻,和玉大叔反而感到一种奇妙的安定。就在大叔身边也有越来越多的老玉友、藏家、甚至是原本炒股的朋友,开始悄悄地囤起了籽料。这不是盲目跟风,更不是情绪化操作,而是一种在经济风暴中对“价值锚”的坚定回归。很多朋友都知道“黄金有价玉无价”这句话,但不少人觉得这是说和田玉没有定价标准,价格全凭卖家一张嘴,今天听听和玉大叔的分析:

2025年伊始,全球资本市场就没让人省心过。目前全球无论是欧洲、港股、美股、A股纷纷低迷,投资人信心崩塌。咱们再来看看一些数据,中国央行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320.52万亿元,同比增长7%!然而CPI却处于历史低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5年GDP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与2024年持平。但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期目标却下调到2%左右。

不懂经济学也没关系,这意味着什么?简单的说就是钱在市场上“泛滥”,但物价却不涨,消费疲软,信心不足。巨量货币在寻找出口,却苦无去处。央视财经的最新报道也提到,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等彩色宝石原料价格普遍上涨30%-50%,部分高品质品种价格甚至翻倍。尤其是在迪拜、泰国、香港等国际珠宝展的刺激下,全球高端宝石拍卖不断刷新纪录。

不知道有多少老玉友还记得2015年、2016年那会儿,整个珠宝玉石市场都“惨淡”得很,很多店铺都关门歇业了。就在那样的环境下,和田玉的价格虽然有所回落,但高端的籽料原材料价格一直很坚挺!这几年,和田玉市场其实一直在“洗牌”——设计精美、工艺精湛的“尖货”,价格反而越来越高。接着2021年开始,和田玉市场逐步回暖。尤其是高端籽料重新站上高位。与此同时,除了老牌的俄料、青海料之外,广西料、罗甸玉甚至河北唐河的料子这些非新疆产区也开始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吸引了不少初入门者。

这其中的本质逻辑,正是“稀缺”与“文化认同度”的双重支撑。和田玉正是这样一个理想的“仓库”。它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更有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和田玉的保值增值能力更加凸显。高端籽料价格坚挺,不是因和田玉如何美丽,而是优质资源本就稀缺。和田籽料的天然风化皮色、细腻油润的质地,是其他玉种无法复制的。

这不是在“限产保价”,根源在天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和田玉的价格天花板。

你以为和田玉涨价只是因为稀缺?不,还有“看不见的手”在推动。从采购、运输、加工到销售,每一个环节背后,都是成本的堆叠。尤其在当下经济低迷、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大背景下,玉商们的压力前所未有:
采购成本:高端籽料一料难求,抢拍成本激增,上游囤货不到价就不出货。
运营成本:就算不要门店的直播间,也要承担客服、物流、控场等人力开支。
宣传成本:自媒体、短视频、高价买流量,已成标配。

在这样的环境下真正走精品路线的商家,宁愿不卖也不贱卖。和田玉本就是“有缘物”,讲究的就是“值”与“识货”。总结一句话就是,什么才是好资产?“能坚持不降价的,才是未来市场的主角。”

今天的我们,正处在一个“通缩与通胀并存”的诡异时代。消费品价格在下滑,奢侈品、贵金属、艺术品却在飙升。和田玉市场其实不是都在涨,但对比其他消费品,它的价格走势是非常平稳的。(您看看现在劳力士都不保值了!)借用一句《狂飙》的台词——“经济越乱,玉越贵。”这是历史一再验证的经验。

翻看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波动,每一次金融震荡过后,真正保值增值的不是一纸股权,也不是账面上的数字资产,反而是那些握在手里、传之子孙的实物资产:黄金、玉石、古董、字画(虽然古玩类现在也消沉了)。而在所有玉石品种中,和田玉的文化地位与稀缺属性,使它的抗风险能力尤为突出。国潮当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新理解和田玉的美,不再仅仅把它当成老一辈人的饰品,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一种文化身份的认同。这种文化复兴,让和田玉的价值,再次被推上风口。

和田玉投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您不能指望今天买了,明天就涨个几倍、几十倍,那是赌博,不是收藏。

投资和田玉,不只是为了赚钱,更是一个文化积累与身份认同的过程。在这个“去杠杆、去泡沫”的金融时代,能稳住资产、稳住心态的投资品已经不多了。你要问和玉大叔,现在适不适合买玉?我的答案是:如果你想囤点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东西,现在就是最好的窗口期。

Ps:对逆势投资感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美国的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集团BlackRock”是怎么发家的,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