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mini事件(2023年)
这个一个由冰激凌引起的口水战。
4月20日,有爆料称,在上海车展宝马mini展台,两名Luneurs女性工作人员在展台免费发放冰淇淋。当中国访客前往领取时,谎称领完了,拒绝提供;外国访客去领,工作人员却热情接待,还贴心地指导如何食用。该视频上传网络后引发众多的不满。
当天下午,宝马MINI通过微博@MINI中国发文道歉,表示发放冰激凌活动的本意是给逛车展的大小朋友送上一份甜蜜。但因内部管理不细致和工作人员失职引起了大家的不愉快。4月21日上午,宝马MINI再次通过微博发文道歉,表示预留了非常少的一部分冰激凌给同事,并解释称视频里的四五个“老外”为员工。
迫使宝马mini道歉的是极速的市值蒸发。德国宝马的股票20日大跌3.62%,市值蒸发24.2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83亿元。有网友戏称这是“史上最贵的一杯冰淇淋”。
这种中外消费者区别对待的闹剧,过去十年,在跨国企业中也曾多次发生,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可笑的案例:
好丽友“配料双标”(2022年)
从价格到原料,处处“双标”。
2022年有细心网友爆料称,好丽友仅对中国市场实行涨价,且好丽友中国产品原料使用代可可脂,韩国产品原料使用可可粉,很快“好丽友涨价”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据公开资料,可可脂是可可豆中的脂肪,属天然脂肪,适量食用对心脑血管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代可可脂是来源于非可可的植物油脂(含类可可脂),是可可脂的替代物,一般由植物油脂精炼而成,是反式脂肪酸的一种,经常食用有损健康。
针对配料“双标”争议,好丽友表示,好丽友·派主要配料全球一致,争议系翻译软件翻译海外产品配料表时表述不准导致。
此前的2021年8月,好丽友宣布仅在俄罗斯与中国对其产品进行涨价,其他国家不涨价,以抵消原材料上涨成本。
保时捷“减配门”(2022年)
去年4月保时捷“减配门”引发关注。事后,保时捷提供了“内外有别”的解决方案。
有消费者称,自己订购的保时捷遭到官方无故减配。原本保时捷官方承诺因芯片供应不足,暂时将车辆配置降为手动转向柱,后续将免费为车主升级电动转向柱,现在官方改口不予免费升级,仅提供2300元代金券补偿。车主表示,如果单独加装电动调节转向柱需花费约3万元,这一补偿方案无法接受。
然而,在北美市场,保时捷的相关车型有安装电动转向柱硬件和机械部分,只是缺少芯片且因为更换配置,保时捷美国官方将赔偿给美国车主500美元,并提早发送邮件通知相关车主。
4月30日,保时捷中国发布毫无诚意的致歉信,未给出明确的补偿或解决方案。有网友直接回怼:说了等于没说。人民网就“转向柱减配”事件评论称:“这根本就是糊弄了事。不尊重消费者的企业,终将会为自己的傲慢买单。”
迫于舆论压力,保时捷不得不在新版解决方案中表示:针对此前承诺过恢复转向柱电动调节功能的客户,保时捷将履行承诺,免费提供相关功能的恢复服务。
加拿大鹅“维权事件”(2021年)
2021年10月,上海市民贾女士在“加拿大鹅”门店,以114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件羽绒服。回到家中,发现这件羽绒服有质量问题。随后,贾女士向该门店店长投诉,可店长称,“没有权力退货,需要总公司层面来解决。”于是,她又拨打了“加拿大鹅”客服热线,并撰写了一份邮件,并将衣服的细节照片等凭证一同通过邮件附件的形式,发给“加拿大鹅”的检测中心。但回信被告知,现在加拿大鹅方面不再通过照片提供产品认证。
维权一个月,得到的反馈却是“所有中国大陆地区专卖店售卖的货品均不得退款”。至此,群情激奋,加拿大鹅被推上热搜。
12月,被上海市消保委约谈的“加拿大鹅”,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所有中国大陆地区专门店售卖的产品可以退货退款”。之后,加拿大鹅官方微博再发文,表示会一如既往地严格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并探索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更多途径。
梦龙“高价低质”(2021年)
当年7月30日,有网友发文称,梦龙外面一层巧克力和其它地区一样,都是来自比利时的可可脂;但国内版里面的冰淇淋却是大比例植物油,只有少量的奶粉,因此只能称为“植脂型冰淇淋”。该文随后激起热议,争议的焦点围绕在“高价低质”。
被质疑后,梦龙不但没有反思认错,竟恬不知耻地说:用植物油代替牛奶,是因为素食更环保。
或许感觉这样说不妥。8月,联合利华(梦龙是联合利华旗下的品牌)全球副总裁曾锡文接受采访时,又改了口:说中国用的是复原奶,是奶粉加水;欧洲用的是水加浓缩奶,因为欧洲鲜奶难以运到中国来。
这句话更是啼笑皆非,仿佛中国没有奶牛产奶,全世界的牛都只能在欧洲存活。
“这个事情的本质,就是一个企业一个品牌,对中国市场是歧视的,就这么简单,用低成本、高价格来收割中国市场。”有网友一针见底,如此气愤的说。
特斯拉“减配”(2020年)
2020年3月初,有多位特斯拉车主在社交媒体和汽车论坛爆料称自己的国产Model3搭载的是HW2.5的自动驾驶芯片,并非随车环保清单上标注的HW3.0芯片,车主认为特斯拉通过“减配”降低成本。
对此,特斯拉在官方微博回应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于2月10日开始复工复产。期间基于供应链状况,一部分标准续航升级版Model 3安装的硬件为HW2.5。”特斯拉还承诺为使用HW2.5自动驾驶芯片的车主免费将芯片升级为HW3.0芯片。
不过,特斯拉随后改口称,只有额外花费56000元安装了完全自动驾驶计算机(FSD)后才能免费升级芯片。
大众-帕萨特“最差评级”(2019年)
2019年大众还被爆出在中国销售次品的情况。其旗下的帕萨特汽车,同款车型,在中国销售的是汽车安全指数测试最低P评级的汽车,在美国则销售的则是优秀G评级的汽车。
2019年12月24日,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公布的碰撞测试结果显示,2019款帕萨特 280TSI 商务版车型的全碰成绩,其中在正面25%偏置碰撞这一项中帕萨特仅获得P(较差)的评分,创下了C-IASI的最差测试记录。
然而,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测试结果显示,美版帕萨特汽车的成绩为优秀。
宜家“夺命抽屉柜”(2017年)
2017年在连续造成8名儿童被翻倒的家具砸中身亡后,宜家重申,要在美国、加拿大地区召回1730万个马尔姆(MALM)系列抽屉柜,但却不包括中国。
针对差别对待,宜家零售中国总裁朱昌来给出的解释称,美国、加拿大地区此次也不是重新召回,而是重申上次召回的信息。尽管宜家对于这款产品没有继续召回的打算,但对其售后会持续进行,其中包括了退货及全额退款。
“夺命抽屉柜”事件之后,上海有关部门对宜家进行了约谈。但宜家表示,不会在中国范围对产品进行下架处理。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用钉子把柜子钉在墙上,同时宜家可以提供免费加固装置。“受影响消费者可持续寻求上墙配件、上墙安装等服务,且该款产品至今未停产。” 朱昌来说。
三星手机“爆炸事件”(2016年)
2016年8月24日,韩国知名手机论坛上发布了一组三星手机爆炸的图片。这仅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一星期,全球各地发生了35起三星note7手机爆炸事件。
由于电池和快充的设计存在问题,导致在充电时发热严重,容易出现自燃和爆炸的问题。
当全球范围都出现上述情况时,三星不得不重视。到9月2日,三星紧急召回澳大利亚、美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的250万部note7,却不包括中国市场。对此,三星一再声称国版的note7手机使用的是不同厂商的电池,没有问题,所以不用更换。
国内市场出现此类现象时,三星起初推说用户使用不规范,后又污蔑是消费者自己用微波炉加热自导自演。一直到被质监部门约谈后,三星才匆匆召回部分涉事产品。
这几乎是第一次,消费者真正开始连结起来,共同对丑恶公司说“不”。
大众-速腾“断轴”(2014年)
2014年10月26日,由于不满大众公司提出的召回方案(在后轴纵臂上安装金属衬板),全国多地速腾车主来到一汽-大众总部以及各地4S店的门口,自发进行维权。据统计,共有20余个省市100多座城市的速腾车主加入行列。
大众汽车集团执行副总裁苏伟铭虽然表面上说,“我们非常重视消费者的意见,会一直努力到让消费者满意。”但还是直言,无论是召回范围内的产品还是耦合杆后悬架,本身都不存在安全问题,少数发生弯曲甚至断裂的车辆,都曾经遭遇过来自正后方和侧后方的撞击,“若没有曾经发生过撞击,就完全不用担心突然出现断轴”。
在2014年10月17日公布的召回计划中,大众提出的召回措施是在后轴纵臂上安装金属衬板。这个看起来贴“狗皮膏药”的召回法,也激起更多速腾车主的不满。
对此,消费者律师方言明:大众需要正视速腾车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速腾车给车主带来的潜在危险。
麦当劳肯德基“过期原料”(2014年)
麦当劳、肯德基接连暴雷。为这两家餐饮巨头提供肉类原料的美国福喜公司,在食品安全上出现严重“双标”问题。
这还不是以次充好,他们直接拿过期变质的原料,加工销售给中国消费者。他们提供给麦当劳、肯德基的鸡肉原料中,存在大批过期半个月的情形,迷你小牛排甚至过期超过半年,还在使用。
福喜高层甚至直接授意工厂,让他们篡改生产日期,把过期变质的肉,加工后源源不断输送给中国消费者。而且,这些过期鸡肉原料,会被优先安排在中国使用。其工作人员甚至放言:“过期也吃不死人”。
作为供应商的福喜并非小作坊,而是多次获得政府表彰的先进外资企业。如果不是当年上海对福喜公司紧急查封,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消费者受到毒害。
苹果手机“维修门”(2013年)
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的“维修门”事件,经过3·15晚会曝光,已为大众所熟知。
2013年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实施着与国外不同的售后政策,其宣称的“以换代修”“整机交换”并没有真正更换整机,通常沿用旧手机后盖,逃避中国“三包”的规定。
根据我国《移动电话商品修理退还责任规定》第21条规定,换货后,三包期将重新计算。但中国的消费者因各种原因申请售后换机时,不重新计算保修期,而且留有一个小的特殊规定:中国消费者所使用的iphone后盖在“整机交换”维修方案中是不包含在更换范围内的。
该公司解释称,按照苹果规定,更换回的新手机仍然沿用旧手机的政策。即使连后盖一并更换,苹果公司一样不执行中国三包规定,新换的产品保修期最多只延长90天。
反观,在英国更换机器时,手机的后盖是一起更换的;在澳大利亚,如果苹果公司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将为消费者更换一个新的产品,也没有保留后盖的做法。
耐克的“首张罚单”(2012年)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耐克在国内卖的鞋和海外版是有区别的,国内版的鞋堪称阉割版,而价格反而更高。
2011-2012年,耐克推出了一款Zoom Air篮球鞋,国内版前脚掌的气垫被拿掉,而海外版的则全部都配有,关键是国内版的售价比海外版的还贵40%。
当时有消费者上门维权,耐克均以产品无问题回绝。直至有消费者向工商局举报,耐克才改口道歉,但又以宣传错误为借口逃避责任,说前脚掌本身就没有。
最终,北京市工商局调查后认为,耐克公司侵害了中国消费者的权益,对其开出了487万元的罚单。而这,也是工商部门针对企业“双重标准”开出的首张罚单。
强生“致癌成分”(2011年)
强生旗下拥有众多我们熟知的子品牌——强生婴儿、露得清、达克宁、邦迪等,这些品牌涉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却频发产品安全“双标”问题。
2011年,宣传“不刺激眼睛、安全放心”的强生婴儿洗发水,被爆出含有致癌物质,但就在该产品在国外停售时,国内仍在销售。
实际上,2005—2013年间,强生在全球做了至少51次问题产品召回,但其中有48次,都忽略中国,问题产品继续在中国出售,不管不顾。
他们不仅在召回标准上区别对待,还把这种区别,赤裸裸地表现在产品成分中。在美国,其爽身粉全部以维E和玉米粉为主制作,而在中国,则全部以低端材料滑石粉为主,但却卖着和国外产品同一层次的价格。
立顿“稀土超标”(2011年)
2011年11月8日,经质监部门抽查,发现立顿(联合利华旗下品牌)铁观音中,稀土竟然超标60%。而大剂量稀土进入人体后,可引发急性中毒,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一开始立顿并未把这场曝光当回事。直至2012年,立顿再次被查处,在被调查的4份样品中,竟含有共17种不同农药残留,还含有高毒农药灭多威。
但立顿却找借口说:这是因为中国土壤问题,“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很可能来自土壤基底,而非人为喷洒。”
本田汽车“安全气囊缺陷”(2010年)
2010年2月10日,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对43.7763万辆安全气囊存在隐患的汽车作召回处理。本次召回不涉及中国大陆市场的同类车型。
本田召回的对象是北美和日本等市场。
本田(中国)指出,在中国大陆市场上销售的同年款的同类车型,采用了不同设计的安全气囊,其起爆器气体发生剂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序也不相同,不存在成型压力不足的问题,因此不涉及上述召回。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等公平交易条件。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
中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规定,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的格式条款无效。上述经营者对消费者因产品质量问题主张权利设置各类不合理条款门槛,涉嫌违背相关法律规定,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