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酱摸着兔子过河成果斐然,第四代坦克渐露真容,看看学去了什么

司徒静好乐 2025-02-11 15:15:55

作为一位老陆战兵器迷,从欧洲防务展上了解到,德国莱茵金属、美国通用动力等防务公司一口气推出了3种新一代主战坦克,包括KF51、EMBT和“下一代艾布拉姆斯”坦克。

其中KF51算是莱茵为满足德国陆军需求所开发的产品,名为“新一代”主战坦克,其实是以“豹”2A4的底盘开发而来,主战武器为莱茵金属研发的130mm L51滑膛炮,采用自动装弹机加尾部弹舱的形式,备弹仅20发。KF51坦克的最大亮点,就是可选配无人机和巡航飞弹,可是这样配置的话就需要4名车组成员。而EMBT坦克则属于德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成果,早在两年前已拨开面纱。最大的特色就是采用豹2A7车体+勒克莱尔炮塔的方式,装有一门较保守的Giat 120mm L52滑膛炮,带有炮塔尾舱装弹机,备弹22发。

这两种坦克相比2015年5月5日首次亮相的俄罗斯T-14“阿玛塔”主战坦克,肯定在模块化隔仓、无人炮塔、车体内乘员组,主被动防护系统、红外和声光电抑制系统方面存在先天缺陷。虽然考虑了智能弹药和城市战问题,进一步深挖了穿甲能力,却没有像我国“99式大改”那样采用电热化学炮技术。而且EMBT还像T-14那样,保留了本家“祖传”几十年的120mm坦克炮(T-14为125mm)。KF51和EMBT为了减少炮塔内成员,尽量把车组安排到车体内,甚至取消了位于驾驶员旁边的弹药存储箱,造成备弹量很令人着急。却又根据坦克兵的意愿,维持3-4人的编制。

2021年12月31日,印度与法国签署的有关“勒克莱尔”·XLR坦克框架协议。印度准备用于替换一众苏/坦克的“勒克莱尔”·XLR,则被法国人称为世界首型“第四代主战坦克”,同样装备了一门Giat 120mm52口径滑膛炮。KF51和EMBT则采用2A82+“真空”和M256+M829E4的组合,其技术基础和始作俑者是Cockerill 3105炮塔。该炮塔所按装的105mm炮具有42度的最大仰角,而且武器的组合方式,涵盖了12.7mm同轴机枪,7.62mm遥控武器站。EMBT和“下一代艾布拉姆斯”坦克,则采用了一门30x173mm机关炮作为遥控武器站的主要武器,可承担城市战攻坚和反无人机等任务。

对KF51和EMBT的介绍和分析,意在反衬美国在这方面的碌碌无为。十分有意思的一点是,虽然上述两种坦克另有新名,却是现有装备和技术的升级版本;而名为“下一代艾布拉姆斯”的美国版坦克研发计划,却与已经问世40多年的M1系列坦克,例如M1、M1A1、M1A2、M1A2 SEP以及M1A2SEPv2/v3/4等型号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被通用动力称为“彻头彻尾的另起炉灶”——真的是这样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在主战坦克各分系统,尤其是主炮的研发上与我国类似,采取各子系统先行研发,遇到难以突破的技术难点,至少可以作为技术储备。例如前瞻性的通用底盘技术、无人炮塔、61倍口径140mm电热化学炮、模块化复合装甲、内肘式液气悬挂系统、多目标探测/瞄准火控系统、车际控制及指挥、通讯系统等,在1989年就以“Block3计划”之名进行了研发。2003年,五角大楼批准了150亿美元的美国陆军“未来战斗系统”(FCS)武器发展和试验项目,其中就涉及高科技坦克开发计划。

只不过美国的科研人员一见白花花的银子到账就容易激动,就想放飞自我,各种新奇古怪的想法也随之而来。在2016年美国陆军装备展(AUSA 2016)上,通用动力向外界展示了一款外形很像德国E-100坦克歼击车或自行火炮的验证车——“格里芬”。仅是从外形上分析,这货采取动力系统前置(以色列“梅卡瓦”或自行火炮),车组成员位于车体动力舱后方,炮塔位于车体尾部。虽然采用120mm滑膛坦克炮,而且外形高大威猛,但是重量却只有32吨,而且装甲防护水平仅具备抵御50mm以下弹药的能力……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好一番折腾的美国研发机构,终于在2022年有面子在德法的实车面前放了一段视频!

根据此次欧洲防务展上的这段视频分析,美国名为“下一代艾布拉姆斯”的坦克项目,依旧以“OMT坦克”为核心内容,分55吨、60吨、65吨三种型号,要到2023年才会对具体型号进行选择。其车组成员大概率是3人(因为士兵反对2人车组,就是3人也反对);有120mm、130mm、140mm三种坦克炮可供选择。很显然,美军有意选择其中的第三种方案,采用一门由XM-291发展而来的XM360型120mm电热化学炮。在炮塔顶部安装有挪威康士伯公司的“防卫者”RS6远程武器系统,以一门30mm的XM914机炮为主要武器,另搭配机枪或自动榴弹发射器。而这个能遥控、可与观瞄设备联机的装备,却属于美军各种装甲车辆现已普遍装备的产品。

另外,该车的传感器疑似直接选用了法国赛峰集团的PASEO系列;而主动防御系统则是来以色列的“战利品”。坦克用主动防御系统,较早见于我国的96式坦克,当时以软杀伤为主。而“战利品”主要以炮塔周围的4组相控阵雷达为核心,通过2个拦截器和装填系统,实现对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的360度无死角防护。却没有我国坦克主动防御系统,可损伤或致盲敌观瞄设备和人员的能力!

根据通用动力在短视频中提到“无声的进攻”和“他们永远不会听到我们来了”来推测,“下一代艾布拉姆斯”坦克有可能采用插电混合动力系统。

从以上信息资料不难看出,极有可能成为“M1A3”的美陆军“第四代主战坦克”,并没有什么惊人的创新。依然是承重力极强的“7对轮”,仅是把炮塔造的尽可能方正圆润,以便于安装大量的仪器设备和主动防御系统,并在炮塔顶安装了一个多功能武器站,大有当年M3中型坦克的风范。之前,美军也确实准备研发一款全新的主战坦克(FCS),可是经过150亿美元的狂砸后发现,基于美国人脑洞所开发的全新一代坦克,不一定比中俄的好,还可能不符合时代。最终决定在M1A2的基础上研发,并大量借鉴中俄的一些成熟思路,采用西方各国现成的装备。

根据俄罗斯媒体在2012年纰漏,我国的第四代主战坦克要比99式改进型更轻,且只配备2名乘员,采用140mm主炮。拥有更加先进、更加完善的各种作战设备和技术外,包括C4ISR综合战场通讯系统以及某种新型作战信息系统。不过根据国内媒体的报道,140mm滑膛坦克炮的研制计划早在2008年就已停止,外界因此猜测我们在开发一种穿甲能力更深,但不一定是140mm口径的新概念武器。

美国则从早期的M1 Block3 CATTB主战坦克试验样车开始,历经“格里芬”的折腾,再到如今的“下一代艾布拉姆斯”(M1A3),奔放多年之后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仿照我国主战坦克的研发思路,赶工一款切实有用的主战坦克!这一点,也能从美军的“狮鹫”II型轻型坦克上看出来,其严重模仿我国15式轻型坦克的痕迹!

更何况美国坦克模仿他国,早有案底在身,例如美军的M1系列,就是德美MBT-70项目的集大成者。在“波羊车界”看来,美国在主战坦克研发上缺乏创意,源于他的地理因素和重海轻陆的建军思想。造成每逢坦克换型的关键时期,不找个参考模仿对象,实难开发出堪用的东西——例如其M48至M60的“巴顿”坦克,其发展历程与今日的M1系列到“第四代坦克”是一样一样的......

0 阅读:0

司徒静好乐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