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姐和68岁的妈妈一起到超市购物,刘大妈买了好几包卫生巾。刘大姐好奇地问道:“妈,您这一把年纪了,还买卫生巾干什么?”
刘大妈有点不好意思地说着:“现在年纪大了,稍微咳嗽、大笑,都有可能漏尿。我买点卫生巾垫着,免得弄脏内裤。”
刘大姐觉得这是不正常的表现,叫母亲去医院检查一下。可是刘大妈是个比较封建的人,她害怕到医院就诊时,医生会检查她的隐私部位,所以坚决不同意到医院去。
刘大姐拿母亲没有办法,只能顺应着她。不过,她也在朋友圈中打听了不少消息,发现像母亲这么大年龄的女性几乎都有咳嗽漏尿的现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要如何才能改善这种情况?接下来,我们一起聊聊吧。

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龄,由于身体器官组织逐渐老化,体能和体质都会有所下降。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没有生病,便无须过度紧张,只需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便有机会维持健康和长寿。然而,有一部分女性却发现自己莫名其妙漏尿了。
对于女性漏尿的问题,处于妊娠期以及分娩的女性深有体会。因为妊娠期时,子宫对膀胱造成压迫,就有可能在增加腹压的时候引起漏尿,而顺产的女性由于分娩时过度用力,导致盆底肌以及尿道括约肌变得松弛,后期没有恢复好,在腹压增加后也容易发生漏尿。

年轻女性出现漏尿的概率低于中老年女性。据调查发现,60岁以上的女性出现漏尿的概率大概是66%,其中有60%都是压力性尿失禁,另外6%则是和疾病相关。
所谓压力性尿失禁,主要是因为女性的泌尿系统器官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退化,雌激素水平下降,使女性的尿道壁内的平滑肌以及横纹肌减少,引发盆底肌变得松弛、尿道的括约肌功能减弱,尿道的最大闭合压下降后无法控制尿液的流出。

尿道括约肌就像是一道闸门,如果其功能减弱,就相当于闸门无法关得更紧。在咳嗽、打喷嚏、大笑或者搬东西的时候,由于腹压的增加,尿道括约肌在压力的刺激下张开,就有可能出现不自主流尿的现象。这种情况,我们将其归类为生理性尿失禁范畴。
此外,老年女性患了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疾病,服用某种药物、肢体行动不便、肥胖等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病理性尿失禁。比如65岁以上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控制好血糖,糖尿病渗透性利尿的情况发生后引发多尿症,也会引起尿频、压力性尿失禁等情况。

研究表明,在成年人之中,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大概是49%,而中老年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概率是12.8%-46%。可见,女性漏尿的情况并不少见,然而,对于这种情况,中老年女性应该怎么办呢?
二、中老年女性漏尿,应当如何应对?压力性尿失禁属于老年医学领域之中比较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当中老年女性发生这种情况,大多数女性都不会到医院就医。有的人是因为不够重视这种情况,也有的人是因为不好意思,顶多到商店购买卫生巾或者尿不湿,预防尿湿裤子以后引起尴尬。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当中老年女性出现频繁漏尿的情况,是有必要到医院接受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药物或者生活方式干预治疗。
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非手术干预手段帮助患者改善漏尿的情况。所谓非手术干预手段,主要指的是对于膀胱、盆底肌肉进行训练。这两种情况主要针对的是漏尿不算严重的患者,通过训练增强膀胱以及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减少漏尿的频率。

其中,膀胱训练指的是患者平时正常的饮水和吃饭,到了规定的时间,患者需进行排尿,就算没有尿意也应该如厕排尿,让排尿保持一定的规律性。如果还没有到达排尿的时间,患者就已经产生尿意,需要先尝试抑制排尿,通过深呼吸和收缩盆底肌肉的方式进行训练,缓解尿意,使膀胱的容量得以增加。
在后期还可以适当增加排尿的间隔时间,使排尿次数减少,膀胱的容量逐渐增大,在受到腹压的刺激下,便不易出现漏尿现象。

其次,盆底肌训练也被称为凯格尔训练,这种训练属于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种基础疗法。据了解,盆底肌训练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的成功率为15%~56%,是尿失禁非手术治疗的金标准。
在训练的时候,患者需要排空大小便,通过坐位、站位或者卧位等姿势,调整呼吸,将肛门逐渐收紧,并且向肚脐的方向提起。与此同时,屏住呼吸3秒左右,然后逐渐放松,休息3-5秒后重复该动作,每次操作50次,每天做5次,坚持3个月为1个疗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漏尿的情况就能好转。

除了上述两种方式可以改善漏尿的情况,临床上还通过生物反馈以及脉冲磁疗法等方法治疗尿失禁,具体需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安排治疗方式。此外,如果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四种药物同样对漏尿有一定的预防和改善效果。
三、医生建议:早用4种药,有机会预防和改善漏尿!对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可以通过膀胱或者盆腔肌肉训练的方式进行改善。针对严重患者也可以通过盆底肌电刺激的方式进行治疗。此外,提前使用四种药物,对尿失禁的情况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1、抗胆碱能药物
抗胆碱能药物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奥昔布宁、托特罗定、双环胺等。这些药物主要是通过竞争性抑制乙酰胆碱,使膀胱的不稳定收缩得到抑制,使漏尿的情况得到改善。
其中,奥昔布宁的使用时间已经长达20年,其疗效已经得到了广泛证实;托特罗定对人体的m受体有高度的亲和性以及专一性,使尿频以及急迫性尿失禁的情况得到改善;
双环胺则有着比较强的抗毒蕈碱活性以及解痉效果,同时还可以使膀胱的平滑肌变得松弛。不仅可以增加膀胱的容量,而且可以使膀胱的功能增强后更好地控制排尿。

2、雌激素类药物
研究发现,不少的中老年女性出现压力性尿失禁,都是因为绝经后,卵巢以及子宫的功能减弱,雌激素的分泌量减少,使尿道以及阴道的括约肌变得松弛。要知道,尿道、膀胱三角区以及阴道都有着胚胎同源性,这些部位都含有雌激素受体。当雌激素减少,其功能就会减弱。
因此,这些中老年女性可以通过服用己烯雌酚片、尼尔雌醇片以及富含戊酸雌二醇片等药物,可帮助身体补充雌激素水平,改善绝经后引发的泌尿生殖道萎缩以及绝经期综合征等情况。

3、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抑制剂
女性的年龄越大,大脑里面的5-羟色胺特异受体也会逐渐变少,使盆底神经丛功能减弱,尿道以及盆底肌群的收缩力下降后发生漏尿。
出现这种情况后,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度洛西汀类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抑制剂进行治疗,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再吸收,使盆腔神经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得以保持,刺激骶骨骨髓里面的运动神经元,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增强后改善漏尿。

4、α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中老年女性的盆底肌群发生萎缩、松弛,使盆底肌群的收缩力下降后漏尿,可以先通过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等方式缓解,如果训练效果不明显,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服用α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
α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代表药物主要包括盐酸米多君。这是一种有选择性的外周交感神经a1受体激动剂,它可以和盆底肌群中的a1受体结合,使体内的运动神经受到刺激,增强盆底肌群的收缩能力,尿道阻力也因此增加,使漏尿得以改善。

女性上了年纪,发生漏尿可以通过盆底肌以及膀胱训练等方式进行保守治疗,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应用抗胆碱能药物、雌激素类药物、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抑制剂、α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加强饮食调养,规律作息时间,保持稳定心情。
女性朋友们,你们出现过漏尿的情况吗?如果您也有这种情况,可以试试上述几种方法改善哦。当然,您若是还有更好的方法改善漏尿,请在下方留言,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参考文献
【1】.《老年漏尿并非“不治之症”》.张献怀.中国消费者报.2004/06/25
【2】.《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评估和治疗进展》.杨勇.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