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崛起与挑战并存,如何应对外部压力?

日出东方妮蔻 2024-12-11 18:38:48

坚持走和平崛起之路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坚定选择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中谋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立场。邓小平的论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为中国确立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直接理论依据。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将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思想提升为时代主题,并融入中国外交政策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选择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和构建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继承并发展中国共产党和平发展道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走和平崛起道路的理论。

一、和平崛起的科学内涵

崛起是指一个大国的综合实力快速提高并对世界力量格局、秩序和行为准则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过程。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发展,更侧重于大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上升和影响力的扩大。很多国家可以用“发展”来界定,但并非所有国家都能称之为“崛起”,只有少数国际地位名列世界前茅的国家才堪称“崛起”。崛起包含快速发展、跃进的意义,对发展速度、发展质量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关于中国的崛起,国内学术界对“和平崛起”的理解有三种主要观点。但政府的表述更倾向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非单纯的崛起。复兴强调的是中国自我发展的起伏,而崛起则侧重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暗含的是相对实力差距的缩小。

那么什么是和平崛起呢?我们认为,“和平崛起”的内涵包括三个层面:在和平中崛起、和平地崛起、为和平而崛起。这意味着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手段和目的都与和平紧密相关。中国能够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崛起,即“和平中崛起”。同时,中国将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崛起,即在建设性地参与国际事务、以合法的方式获取资源和发展动力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最后,中国的崛起旨在维护世界和平,即“为和平而崛起”。

二、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与实际行动

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与西方语境下的崛起有所不同。西方语境下的崛起往往带有权力转移的潜在逻辑,可能引起传统霸权国的不安。但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旨在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发展,而不是通过战争或侵略他人来实现。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奉行永不称霸的立场,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当然,和平崛起并不意味着从不使用武力或没有军事暴力行为的安全状态。在捍卫国家根本利益、反分裂、反抗外来侵略等正义战争中,中国保留采取必要军事行动的权利。但中国的和平崛起并不意味着主动发起非正义战争或侵略战争。

纵观历史,没有哪个大国是完全和平崛起的。英国和美国的成功崛起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中国在选择和平崛起道路时,应借鉴其经验,但也要认识到和平崛起的复杂性。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在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避免战争或冲突。

和平崛起战略的提出依据

中国实现和平崛起是几代共产党人的共同愿望,作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其形成经历了一个由专家提概念到高层定战略的过程。这一战略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依据。

一、实践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仍面临一系列难题,如经济不发达、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等。同时,中国一向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己任,决不会把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别国。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基本国情决定了其只能选择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二、历史依据

中华民族历来酷爱和平、崇尚和睦。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之一是以和为贵、和而不同。近代以来,中国人饱受资本主义列强的欺压和蹂躏,深知和平之珍贵,发展之重要。因此,中国坚持和平崛起发展道路,是继承和发扬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的理性选择。

三、理论依据

邓小平和江泽民的国际战略思想为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当今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种文明需要相互交融,各个国家需要平等相待。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以维护和平为中心,以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为目标。

四、国际依据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时代,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仅是中国的发展,而且代表着亚洲的声音与亚洲的崛起,对全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中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进一步强化了我国热爱和平、独立自主、谋求共赢的国际形象,也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

中国和平崛起的前景分析

自中国提出和平崛起的理念以来,其前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将对全球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是关于中国和平崛起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挑战的智能降重分析。

一、中国和平崛起的有利条件

首先,中国具备实现和平崛起的内部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和平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中国疆域广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增长点多,这决定了中国的发展主要依赖内部力量。政府倡导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持人口、资源、生态的平衡,为和平崛起提供了社会基础。此外,政局稳定、社会安定也为和平崛起提供了政治基础。

其次,中国也具备实现和平崛起的外部条件。从安全环境看,世界总体缓和,局部动荡,大国关系对抗下降,竞争与合作加强,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中国的周边关系明显改善,这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再次,从发展环境看,中国可能通过和平方式和市场途径获得国际分工和战略资源的重新配置,而不必像历史上的大国那样通过战争掠夺。WTO体制为中国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提供了制度框架,中国与各国的共同利益将获得制度性保证,经济摩擦也将获得制度性调节。新科技革命推动了传统产业的现代化,为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后,从地缘政治环境看,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为中国和平崛起赢得了宝贵时间。中美经济相互需要,政治互有所求,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

二、中国和平崛起面临的挑战

首先,资源领域面临挑战。中国资源短缺,许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经济发展,资源总量日渐萎缩,对外依存度增大。能源安全和战略储备系统的缺失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巨大制约。

其次,环境领域面临挑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环境问题不仅弱化经济发展后劲,威胁人民生存环境,还引发国际关注,增加压力。

再次,社会发展领域面临挑战。改革开放虽取得显著成效,但也产生失业、社会分配失调、三农问题等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是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重大课题。

最后,国家主权领域面临挑战。台湾问题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最大干扰因素。台独势力的活动越来越猖獗,如果真的出现台独局面,将可能改变中国和平崛起的预期。

外部客观方面看,四个因素对中国和平崛起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美国因素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对于新兴大国的崛起怀有复杂的心理。美国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持有一种观望和防范的态度,这是因为美国担心中国的崛起会挑战其国际地位。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决定了美国对中国的复杂心态,既希望与中国保持接触与合作,又对中国政治制度和军力增长感到不安。“中国威胁论”的出现,更加强了美国对中国的防范心理。不仅如此,美国还利用反恐战争,构筑了一个从中东经里海沿岸国到中亚的弧形地带,试图通过加强与传统盟友的军事合作,对中国形成战略包围和遏制态势。此外,美国还经常干涉中国内政,对中国进行无理指责甚至施加压力。这些行为无疑对中国和平崛起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日本因素

日本对于本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下降感到不满,对中国的军力增长和“不透明性”感到不安。中日之间还存在历史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领土、资源争端。因此,日本逐步调整对华政策,强化日美同盟的军事色彩,希望利用美国维护其在东亚的传统地位和影响力。尽管如此,地理上的原因决定了中日两国只能走合作双赢的道路。日本政府需要超越历史的羁绊,采取主动措施消除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对日本的疑虑,为地区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三、周边因素

在中国周边国家中,有的国家政局混乱,有的国家内部关系复杂多变。美国反恐战争的深入、基地组织与塔利班残余势力的重新抬头、哈马斯在巴勒斯坦势力的膨胀等,客观上给我国稳定带来了新的变数。在中亚地区,美国反恐渗透该地区,加剧了矛盾。在南亚地区,印巴关系时紧时松,一些偶然的突发事件都可能导致严重对峙。在东北亚地区,朝核问题一旦变故,将直接冲击我国国家安全。同时,我国与一些国家存在领土争端,这些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态使得它们对中国持有不同程度的疑虑。另外,我国周边地区是民族分裂势力、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聚集地,这对我国的安全与稳定也造成了影响。

四、意识形态因素

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抗争并未消失,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西方政治制度和社会模式的输出更为便利,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治渗透更为容易。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是西方国家“和平演变”与遏制的重点。西方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干涉中国内政,推行“经济霸权”和“文化霸权”,企图搞垮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国际事务,努力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更需要采取科学对策,解决好内部的发展问题。例如,中国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的新的开放观;坚持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的安全观;努力加强国防建设;注重发展与美国的关系;优先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