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入选省“千项万亿”工程的余杭区22个重大项目之一——文一西路西延工程(二期),正以“开足马力”的奋进姿态全速推进。施工现场,大型履带吊持续运转,精准地将地面材料吊运至地下,工人们在作业面上有条不紊地搭设支模架,混凝土支撑割除的轰鸣声与金属碰撞的叮当声,交织成一曲“春日建设攻势”的激昂乐章。

文一西路西延工程(二期)项目施工现场
目前,该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开展2#、3#、4#、5#、6#工作井围护和支撑结构施工,土方开挖施工也在同步推进,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0%。
项目建设已然驶入快车道,按照年度计划,计划完成隧道盾构掘进30%,4#、5#、6#盾构工作井基本完工,明挖隧道结构完成50%。各项工作正朝着既定目标稳步迈进,建设者们争分夺秒,只为早日实现工程竣工。
作为城西科创大走廊交通动脉的关键延伸段,文一西路西延工程(二期)以10亿元总投资构建起"立体复合"交通体系。该项目东起狮山路,沿科创大道向西延伸至南湖圩堤北盾构井,全长约3.6公里,通过"地下快速路+地面主干道"双层设计,形成双向六车道的通行能力,战略价值尤为凸显。
工程实施将显著提升区域交通承载力,为科创走廊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项目东接在建一期工程,向西延伸至铜山溪路西侧,总长3.57公里,规划用地面积达8.89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快速路隧道全长3.57公里,双向六车道设计可高效疏解长距离车流;地面层同步建设主干道系统,并创新设置1.66公里长的双向双车道定向匝道,通过科创大道实现多向交通流的快速转换,构建起"主脉+支线"的立体交通网络。

南湖以东段地面主干路西起南湖东路,东至狮山路,长约 1.205 公里,双向 6 车道;南湖以西段地面主干路为定向匝道两侧辅道,长约 0.38 公里,双向 4 车道,不同路段车道设置充分考虑周边区域交通流量及出行需求特点,实现交通资源合理分配。

项目建成后,这段道路将升级为快速路,对于改善片区及城区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具有重大意义。不仅能够有效疏解区域交通,充分发挥路网效益,更为关键的是,能够有力地串联起紫金港、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三大板块,为奠定城西空间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区域协同发展,释放出强大的发展活力。
南湖板块拥有之江实验室,作为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江实验室在人工智能、智能计算、网络通信等前沿科技领域开展研究,汇聚了大量顶尖科研人才和科研资源。
还有南湖成果转化中心,专注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过去,老余杭地区与周边核心区域交通联系存在局限,居民出行耗时较长,制约了区域发展。
随着文一西路西延工程建设,南湖一带居民通过穿越南湖下方的隧道,只需 10 多分钟就能抵达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域。
这一便捷交通连接,极大缩短区域间通勤时间,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文一西路西延工程建成后,能吸引更多企业入驻老余杭地区。之江实验室和南湖成果转化中心的科研成果需要产业落地,便捷交通使老余杭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同时,老余杭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能借助便捷交通得到更好开发利用,促进文旅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繁荣。

文一西路西延工程的实施,正为老余杭深度融入杭州大城西发展格局铺设黄金通道。依托未来科技城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龙头优势,老余杭可顺势承接高端产业配套环节,构建"龙头引领+配套支撑"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生态,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作为浙江"第一动力"的创新引擎,绵延33公里的城西科创大走廊串联起未来科技城、紫金港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等科创重镇,形成全球瞩目的数字经济产业带。文一西路西延工程作为贯穿走廊东西的交通大动脉,不仅将强化各创新板块的要素流动,更将推动老余杭借势科技城溢出效应,完善城市功能配套与基础设施网络。
待全线贯通后,这条总长33公里的交通要道将构建起"十城联动"的黄金走廊:东接主城核心区,西连临安青山湖科技城,北承杭州新中心余杭区,南启文教商住集聚区,形成贯通杭城东西的经济命脉,充分释放"廊道经济"的乘数效应。
期待早日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