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巡幸吴中,他准备要在吴中这边住两天。百姓听说秦始皇来了,都涌上街头,要见见这位始皇帝。
这位秦始皇,哎,也不错,把他那个御辇车帘高高搭起,他探出身子来,让老百姓好好看看。
大伙儿这么一瞧:“嗬!这位是皇帝,好威风啊!”当然啦。据传说呀,秦始皇的母亲是怀胎十二个月。他下生的时候,是满天红光,百鸟飞翔。
始皇一降生啊,就口含数齿,满嘴都是牙;背项生鳞,啼声洪大呀。秦始皇一哭啊,听出二里半地去。
有这么回事儿吗?传说呀。因为秦始皇扫平六国之后,他觉得自己功过三皇。哎,这个功绩比三皇五帝都大。所以呢,自己称始皇帝。
那么难免就对他有些传说,就得说他和别人有些不一样,就得说皇上是紫微星下界似的,哪儿那么多紫微星啊?
实际啊,那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哎,把自己说得跟神仙一样。天子嘛!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老天的儿子,他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把全国臣民都看成是他的奴仆。
所以呢,得把他自己呀,夸张得、美化得神乎其神,那他才得意哪,他这个宝座才能够牢固。
秦始皇也不例外。不用说秦始皇,就算换了谁,往那车里一坐,穿上那身衣裳,哎,戴上那冕旒冠,也跟他一样那么威风。
看始皇头戴冕旒冠,身穿衮龙袍啊。什么底衣、什么靴子没看见。怎么?他在车里面盘着腿坐着呢。
冕旒冠?啊,就跟那个搓板儿似的,哎,前面后面都有小珠子。其实那很讲究。讲究什么呀?冠檐组成为冕,五彩绳串玉为旒。
哎,那个小珠子一串儿一串儿的,都有数。皇上必须戴十二串儿的;诸侯呢,戴九串儿的;上大夫呢,戴七串儿的;下大夫戴五串儿的。嗯,再不能少了。
因为什么呢?你说戴那么个板儿,前面弄两串儿小珠子,后面弄一串儿,那也太寒碜了。哎,所以到五串儿那就没法再少了。嗬!秦始皇这威风劲儿,可真瘆人哪!
也不知是谁,在人群中喊了一声,说应该斩了这个暴君,由他来。由吾代之嘛!有人早已经看见说话的这位了。
见此人身高在九尺开外,他面皮黑,黑中透亮,宽宽的前额,眉分八彩,目生重瞳;三山得配,四方大耳,双耳垂轮哪。
此人生得是板肋虬筋,力大无比,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有多大的力气,年纪不过二十几岁。
见此人头戴冲天冠,顶门嵌墨玉,二龙斗宝,身穿黑色锦袍,上绣金翅大鹏,鹏飞万里,掐金边走金线,乌朦胧。
腰扎犀牛宝带,金钩玉佩嵌八宝,八宝玲珑夺目啊!黑色中衣,足蹬乌云豹虎头战靴,肋下佩剑。
剑名龙渊,剑长七尺,是黑鲨鱼皮鞘,乌金铜口饰件,黑色灯笼穗,五尺长,是随风飘摆!这口宝剑可了不得,切金断玉削铁如切豆腐啊。
当年,楚王请欧冶子造过剑,是造剑三口。第一口就是龙渊,第二口叫泰阿,第三口叫工布啊。
为什么叫龙渊剑呢?欲知龙渊剑哪,你要想观其状,必须登高山、临深渊哪。此剑可以在深水中屠龙!
这位豪杰喊完这一声,嗒!左手扶剑右手摁剑柄,这就要摁绷簧,宝剑出匣啦。可把周围的人给吓坏喽!一个个是惊恐万状啊,全都惊呆啦。
敢情在这人群里啊,还有好多会稽郡官府的便衣呢,都暗藏着兵器,哎,混在百姓之中,也像看热闹似的。实际哪有心思看热闹啊,眼睛瞪得和包子似的往四外踅摸,唯恐出点儿事情啊!出一点儿事还了得!
今天没想到在人群里有人喊了这么一嗓子,不用说是行刺不行刺,就这一声如果要是把万岁的驾给惊了,这会稽郡守就吃不了兜着走吧。所以这些个官府人,呼啦一下子就围过来了。
这时候,在那位豪杰身旁有个人一抬手,噗!就把这位大汉的嘴给捂上了。在“取而代之”那个后音儿还没等出口呢,就把他嘴给堵上了。但是也晚了。
那么这位豪杰是谁?他怎么有这么大的胆量,竟然敢在大庭广众之中,看着这个秦始皇,要想拔剑杀了这个暴君,他要取而代之,秦始皇那宝座他要坐两天。
这位是何许人也?此位可了不起呀,他就是当年楚国大将项燕的长孙哪!此人姓项,名籍,字羽,项羽!
项羽是哪的人呢?下相县的人。这下相县在哪儿呢?在江苏宿迁县以西。他们家祖辈为大将,祖祖辈辈都是楚国的名将。尤其是项燕,那是楚国督招讨大元帅,武将里头第一把。
那么怎么姓项呢?因为他被封在项城。这个项城啊,在河南沈丘县西,颍河上游。所以,这样祖祖辈辈就姓了项了。这个楚国不是让秦国给灭了吗,大帅项燕自刎而亡,战败自杀了。
这个项燕有三个儿子:长子项祝,大儿子项祝;次子项伯;三子项梁啊。项祝呢,就是项羽他父亲,也死在了乱军之中。项羽就随着他三叔项梁,由打那儿逃出来。
逃出来之后啊,这个项梁吃了官司了。幸亏有好朋友司马欣帮忙打点,才算是把他由狱中救出来。实际项梁吃的是冤枉官司,没他什么事,让人给诬告了。
项梁越想越窝囊。这真是龙落沙滩被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呀!过去楚国在的时候,谁走在相府的门前,敢高声咳嗽哇?谁敢咳嗽一声,谁敢打个嚏喷?
哦,现在父亲已经完了,哥哥也死了,国也破了,家也亡了。合着我就要受小人欺!一气之下,把那仇人给杀了,然后带着侄儿项羽就逃到吴中来了。
到了吴中啊,隐姓埋名,买了所房子。哎,在这儿安顿下来之后,项梁呢,就开始交朋友。穷朋友富朋友都交,结交官府走动衙门。可以说呀,那是仗义疏财,济困扶危呀,有求必应。
尤其是穷苦人,不用说你求到项梁了,只要项梁知道,你家里有困难,他必然登门,给你解危。没吃的给你送吃的,哎,换不了季呀,他给你拿钱做衣服。
用钱只要你说出数来,从来都不带驳回的,而且借了钱还从来不带要的。你有了就还我,没有就拉倒了,就那么的!嗬!这位项梁,虽然比不上当年的孟尝君日会三千客,他这儿可也整天是车马盈门,没有说这爷儿俩不好的。项梁这叫花钱买人缘儿啊。
他有他自己的雄心大志,他要灭秦国,恢复他的楚国呀。所以自己呢,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忍气吞声,就想把侄儿带大。然后呢,给父亲报仇,光复自己的楚国。这样啊,才不枉为男子汉大丈夫。
所以项梁可以说把一腔心血都倒到这项羽的身上。叫项羽念书,给他在吴中请的是最有名的先生。可是这位项羽啊,他不好好念。有时候念急了,把那书扯了,把先生啊,他倒没打先生,给扒拉出来了。
项羽说得好:“老师,您也别费这劲了,我也记不住。我不是记不住,我根本就没想记!您呢,出去得得空气。我呢,也休息会儿。您瞧,这多好呢?”
说着话呀,项羽推了先生这么一把。那意思好像是要把这位老先生给搀出去。谁知道就这么一推呀:“哎哟!”怎么了?先生岔气了。
就这一把,这位先生歇俩来月呀。那人家还不得在项梁跟前说道说道啊。“您这孩子啊我们教不了。”项梁可有点儿生气了,把项羽叫过来了。
“孩子啊,你怎么不好好跟着先生念书啊?这人不读书哪行啊?人必须要知书达理呀。只有读了书你才知道怎么样报效国家,怎么样做人。书内有黄金哪。有你这么念书的吗?先生教你好好的,你说你不愿意学,也不想记。你还把先生推得岔了气了!这这这……岂有此理!"
项羽也憋着口气。“叔叔,我不愿意念书的原因是,即便把书都念会了,背熟了,我也只不过是给人记记人名,能有什么用啊?”“哟!那你说什么有用呢?”“我说呀,应该练武!”“啊!嗬!”
项羽这一句话呀,说得项梁特别地高兴,对呀!我家辈辈是武将啊。看项羽身体素质这么好,应该习武啊!应该是文武双全。先习武,后习文,也未为不可嘛!
“咳咳,孩子啊,有这个心事你怎么不早说呢?好啦!我呀,给你请名师。谁有本事,咱们拜谁。甭管花多少钱咱也把他请来,做你的专职教师。你看这怎么样?在没请到名师之前,叔父我来教你,我做你的启蒙老师。教你个一年半载三年五载的,还教不穷啊!就是说我会的这个东西啊,你在一二年以内还学不去。”
嗬!爷儿俩从此就开始练开了武了。给他打宝剑。打了一把宝剑,项羽接到手里掂了掂,摇摇头。“怎么啦?”
项梁一看:“你干吗摇头啊?”“叔叔,这剑太轻啦。”“是吗?”项梁接过来掂了掂:“我使着可都有点儿坠手啦!这个剑分量够可以的啦。哦,你嫌轻啊?打重的!”
项梁在吴中这一带交了不少人呢。哎,洪炉的师傅跟项梁都特熟啊。他请了几位有名的师傅,来给项羽打剑。告诉他们:“我侄儿啊,哎,有点儿蛮力气。你们把这个宝剑打得沉一点儿。”
大伙儿一听:“那还不好办吗?打呗!”又打一把。没有几天的工夫,让项羽就给耍弯巴了。看着不像剑了,好像是弓。“这怎么弯巴拉糠的?”“还轻啊?再打重的!”又打把重的。
项羽接过来搁手里这么一掂。“孩子,这把剑怎么样?”“也就算一根木头棍吧!”“嗬!还不行啊?再换沉的!”又换了一把,项羽耍了耍。“这合手吧?”“叔叔,这跟柳条似的。”“哦,还不行。再来口重的!”
项羽练了两趟,当啷把剑扔了。“怎么了?”“这剑跟灯草似的。”把项梁给气乐了:“怎么? 剑越打越沉,你倒好啊,越使越轻。真是岂有此理。”
嘴里虽是这么说呀,但是项梁心中是特别高兴!怎么?“哎呀!常言说得好:将门出虎子啊!没想到我项家有此后生!项羽这力气这么大,行嘞,我得把我们家的家传宝剑交给这孩子。不过有一样,练剑可不能拿这口剑练哪。”
在无人之际,项梁把门这么一关,就把这口龙渊宝剑请出来了。都不能说拿出来,而且请这口剑的时候,得焚香,得叩首。项羽一瞧:“叔叔您这是干什么呢?”
“我让你见识见识咱家的家传之宝啊!你看这口剑怎么样?”项羽把剑抽出匣外这么一看哪,是寒光闪闪、冷气袭人。“啧啧!叔叔,好剑哪!”
“哎,这可是一件至宝啊!你别看是把普通宝剑,对咱们武夫来说价值连城啊!此剑切金断玉,削铁就像切豆腐一样,吹毛利刃。”
“哎呀,叔叔,这剑您应该……嗯?给我呀!”“嗯!听着,正是为了给你。不过有一样,孩儿啊,练剑你可不能拿它练!“怎么?”
“小心碰着,这剑太锋利了。你还得用别的宝剑练,要弯了也好,你使着不称手也罢。但是呢,你得好好练。等把这剑术全都学到身上,当你上阵的时候,就把这口宝剑给你佩带上了。"哎哟!项羽特别高兴啊:要“多谢叔父!”
还真别说,项羽真下上功夫了。一口气儿啊,练了一个多月,他又不练了。“哎?”项梁一瞧,“怎么啦?怎么练着好好的又不练啦?”“叔叔,我觉得练剑没什么意思。”“啊?”
项梁可真有点儿急了。“念书没意思,你想习武。习武就练剑吧,光宝剑打了四十多把了,怎么练着练着又没意思了?”“这有什么劲哪?我就算把这剑术全都学会了,也只不过是个一人敌夫。”
“哎呀!”项梁瞅了瞅项羽呀,他有点儿伤心哪,有点儿难过。项梁生气是有道理的。怎么的?他心想,孩子,你有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好的素质,这么大的力气,你怎么不知道好好学本领呢?
你要真是杀下心来,长心立志,学会一身惊人武艺,将来为我楚国呀,报国恨报家仇。我把这些希望就完全寄托在你一人身上啦。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呢!练剑也没意思?一人敌不行,那么你想要怎么样呢?
“叔父,侄儿我想学万人敌!”“啊?”一句话说得项梁是仰天大笑啊。“哈哈哈哈!太好啦!”他一把把项羽拉到了跟前,心中暗暗挑起大拇指啊。
心说,我错怪了我这个侄儿啦,这是个有出息的孩子。哎哟!别看年龄不大,志气可不小啊!哦,要学万人敌呀!就是说我一个人得打败一万人。说是打败一万人,实际呢,就是说我要率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之上。这才不枉为一个大丈夫!
“嗨嗨!”项梁一想?“那太好办啦!”“怎么?”“你可以学兵书战策嘛!这咱都不用求人哪,咱家的兵书有的是啊。也不用请什么名师啦,书,就是最好的老师,由我来教你就行了。如果你把所有兵书战策学深学透,那你也就文武双全啦。”
项梁开始把这兵书找出来交给项羽。爷儿俩闭门苦读,当然有些个应酬的事呢还得去,那还得应酬。这个项羽呀,开始学得是不错,还真挺用心。慢慢儿慢慢儿地又懈怠下来了。
哎呀,项梁可有点儿为难了。怎么?心说这项羽什么脾气呀?你看,学文吧,他说没什么意思,只能记记姓名。学剑,只能一人敌,也不感兴趣。
学万人敌,那你得好好地读这兵书战策呀,怎么这么懈怠呢?有时候用上心来,他能把这兵书战策给你背得是滚瓜烂熟,一字不差呀。如果这个烦劲儿一上来,一个字他也不给你念了。
“哎呀!”项梁可真有点儿为难啦。你说这孩子可怎么办呢?这要是自己的儿子,项梁真能把他拉过来,打他一顿。可是这是自己的侄儿啊,这不能打呀,传扬出去好说不好听。知道的主儿啊,说我是为项羽啊早点儿出息,教孩子本领;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虐待他呢。咳!由他去吧!
项梁心胸很开阔,不愧是将门之后啊。哎,按现在的话来说呢,他这个认识问题呀也挺全面。不是说这个孩子念书念得好,就一切全好了。念书念得不好就急得不得了,瞅着孩子哪儿都别扭,全不好,不见得这样。
所以做父母的,对待子女读书啊,应该一分为二。这个项梁对项羽做的就很对,他因势利导。他腾出工夫把那几位洪炉师傅找来了,说:“你们给我侄儿打件兵器吧。”
这几位一听:“那么您这位少爷他喜欢什么兵器呀?”“据我所知他很爱枪。”“那您甭管了,交给我们吧!”
这几位也挂上火啦:“项梁待咱不错呀,大事小情没少帮咱忙啊。打把兵器咱都打不好,你瞧那堆宝剑打的,一把比一把轻。这回呀,重重的!别光搁铁,金银铜铁锡,还有钼,都搁。”
那年头有吗?反正这么说呗,有什么往里搁什么。嗬!给打了一条盘龙一字点钢枪。这枪分量太沉了,打得了之后这些位师傅啊,单人搬不动。
大小伙子扛起二百斤就跑的那主儿,也得俩人抬着。“这枪怎么样?”项羽接枪是哈哈大笑啊:“哎!这枪可太合手了。”从此,他真下上苦功了。
哎,今日闲暇无事,他跟着叔父上街来逛逛。正好秦始皇到吴中,他一看秦始皇这阵势,当时项羽是怒从心头起啊。他想要把秦始皇杀死在街头,是取而代之!
秦始皇巡幸来到了吴中,吴中当地的百姓有成千上万的人拥上了街头,围观秦始皇的车驾,看他到底有多大的威风,还想见见这位始皇帝。今天秦始皇啊心情也特别好,他还把车帘儿撩起来了,探出身子来,有意识地让百姓啊好好看看他。
就在这时,人群之中有个小伙子,大喊这么一声啊:“应当斩了这暴君,由吾代之!”就是说把秦始皇杀了,由他来做这皇帝。这一嗓子声音可不小啊,好多人都听见啦。幸亏旁边有一位抬手把这小伙子嘴给捂住了。
即便是那样,秦始皇手下那保驾的禁军武士呼啦一下就围上来了。还用他们围啊?当地那些武卒啊早就过来啦。因为是始皇帝巡幸路过吴中,会稽郡的郡守殷通早就知道了。
他也照样是提心吊胆,打头一个礼拜,那年头儿没礼拜,就头七八天,他就做了一番详细的安排。哎,文臣应该怎么做,武将应该怎么办。
他把身边的心腹大将一两位郡尉早早就给找来了。一位叫季布,一位叫钟离昧。这郡尉是干什么的?郡尉就是辅佐郡守管理这一郡的武将甲卒,训练这个武士的。反正这么说吧,跨马抡刀的都归这二位管。
郡守殷通作了一番布置,让他们要格外小心。只要是把始皇帝的圣驾送走,我呀,重谢二位,咱再好好近乎近乎。所以今天这二将呢,也在人群之中。
等围过来这么一看,喊这一声的不是旁人,是项梁叔侄。项梁带着他的侄儿项羽。“哎哟!”季布和钟离昧以及当地官府的办案人这么一瞧--傻了!怎么?
“这怎么办?是项羽喊的,这肯定啦。但有一样,就是他喊的,你怎么能把他捉住呢?良心也下不去呀!”
怎么呢?大大小小啊,都受过人家的好处!只有季布、钟离昧二将,哎,只是饮过一次酒,这二位呀,还比较理直气壮。剩下的人都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其中有一个可真够聪明的,他赶忙跑到季布、钟离昧跟前儿:“呵呵,二位将军,没事,没事,放心吧!这儿有人掏包儿。”“掏包儿?”
啊!小偷啊!那年头儿有这称呼吗?这个坏人呢,肯定是有,但是不一定是这名称。他所谓的“掏包儿”,也是把他给急的,给挤对得他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其实掏什么包儿啊?秦国那时候那钱甭说没包儿,有包你也掏不动。怎么回事儿呢?从打春秋战国以来,哎,这个钱币呀很杂乱。
比如说有些布币、刀币。哎,齐刀啊、明刀啊、安阳刀啊,还有鬼脸儿钱、印子金。要不怎么秦始皇继位之后扫平了六国,统一了币制呢。这也是他的一个功绩啊。
秦朝统一用这个“半两钱”。他的这个主张就是金币为上,铜币为下。就在秦朝那时候,中国已经流通金币了。现在有些人觉得金币很了不起,金币有什么了不起的呀?中国早在两千年以前花的就是金币。
季布、钟离昧也差点儿乐了:“什么什么?掏包儿?”“啊,不不……二位将军,可能有人丢了东西了,着急了。”“哦!这么回事儿,那赶快往上回吧。”得告诉秦始皇。
保驾的这位武士你说了不行啊,你得跟上面说一声,就说有人丢东西啦,着急啦。光顾瞻仰这个圣颜了,哎,瞻仰龙颜了,就是光顾看那始皇帝了,什么都不顾了。帽子挤丢了,鞋也挤掉了,还有的人把钱丢了,直着急呀。请您多多原谅,您多多美言。
一直回到赵高那儿,赵高一听:“什么?有人丢钱了?丢钱至于这么大呼小叫吗?再说呀,我在车里面坐着,恍恍惚惚的,也好像听见有人喊了一嗓子,是什么什么什么取而代之。什么取而代之啊?不行!一定要给我查个水落石出。查查!”
怎么回事?赵高啊,他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啦!博浪沙那一下子,秦始皇没傻,他傻了。今儿个呀,吴中的老百姓这一涌上街头来,这赵高就很不高兴。
但是由于秦始皇心里很痛快,看来呢,他很愿意这样,好像很愿意让百姓见见他,这赵高就不敢说什么了。不然,他就要拿这个郡守问罪了。
当然,把这郡守殷通也怎么不了。怎么回事呢?敢情这里面多少还有点儿小挂落。这个郡守殷通啊,也不从哪儿论着还是赵高一个门生。所以呢,赵高本想把他申斥几句算了。现在这一乱,他不让了。
“查查!”嚯!这人赶快就下来查来了。甭管问谁,也就是说你问到每一个老百姓,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都说没听见。其实啊,好多人都听见项羽喊了,要杀秦始皇,取而代之。但是呢,没揭发的。
怎么回事?项氏叔侄人缘太好啦!问了半天,也没问出个所以然。只好再回复赵高。这时,项梁已经把项羽给拉走啦!可把项梁吓坏啦,他惊出了一身冷汗哪!他由心里往外气得不得了。
心说,回家我得好好地教训教训你。项羽你可太不像话了,你我叔侄逃到此地,叔叔我忍气吞声,结交官府,维持好多人,还不是为了复咱的家仇,报咱的国恨吗?我用得着你喊这么一声吗?你纵然有一身惊人的武艺,你怎么能杀退秦始皇身边的那么多武士?
就那“取而代之”一句话,能办到吗?真是岂有此理!项羽也知道自己有点儿鲁莽了,赶快跟着叔父回家,绕道回家啦。这个事儿呢,总算是平息下来了。
秦始皇呢,要在吴中这儿住一夜,等安顿好了之后,问了问赵高,吴中这地方怎么样?有多少居民百姓?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样?
嗬!赵高暗吃一惊啊。心说怎么了这是?陛下改脾气了,从来没问过这个呀?到哪儿都是打听离名山大川还有多远?附近有没有什么庙宇,供奉着什么神仙,出产不出产长生不老药什么的。很少问到这方面的事儿,这真不容易。
赵高呢,有意无意地就替这个郡守殷通美言了几句,说这地方都不错。“啊!”秦始皇点了点头。“嗯,那我出去走走。”“啊?”赵高一听哆嗦啦,“陛下您可不能出去呀。”“怎么?”
“这地方咱不常来呀,人生地不熟的,这跟咸阳不一样。我知道您经常微服出宫,可这儿呢,就比不得咱们家啦!这儿咱哪都不认识啊。”“不认识怕什么呀?”“您出去要干什么呀,陛下?”“这个……我想找几个长者聊聊。”
“聊聊?哦!您闷得慌啊?那我找几个人陪您聊聊不行吗?陛下您先稍候片刻,奴才该死,我不应该阻拦圣驾。您等着我,我跟李斯商量商量。”赵高急了,找李斯来了。
李斯这么一听:“皇上这是怎么了?这是要上哪儿啊?”“嗯,找人要聊聊。”“哦。那好办!”“怎么?”
“刚才你没看见?我一进这个行宫就看见了,看行宫的就是个长者。这老头儿岁数不小了,可是挺精神,人也挺豪爽。让万岁跟他聊聊不行吗?”“那咱们得请示啊,问问行不行。”
俩人一块儿来问秦始皇来了。始皇帝一听:“哦,这儿就有长者呀,把他请来我见见。”“嗬!”连李斯也觉得奇怪了。皇上没这么和气过呀,陛下这是怎么了?他们下来赶忙把这位长者给请来了。赵高啊,跟这长者聊了一道。聊什么呀?
“哎,我说老头儿,你可得放聪明点儿啊。你见到皇上应该说什么呢?听见没有,这可是你莫大的造化。哎,祖上的因果,父母有德呀。万岁能够召见你,你打听打听,陛下召见过谁?你们这儿的郡守殷通,还没来得及见驾呢,先要见见你。万岁不管问你什么,你呀,挑好的说,顺着万岁说,你可不许戗着他。”
这老头儿也不瞅这赵高,也不哼也不哈,就这么背着手啊慢慢往前溜达。眼看哪,这就要进殿里见着皇帝了,他还不言语。
赵高有点急了:“哎,我说老头儿,你耳背呀是怎么的,我跟你说的话你听见了没有?”这位老者斜楞他一眼:“我听见了,一个字都没落下。是万岁主动要见我,不是我想见万岁。你知道不?”“啊,嗬!”
赵高一瞧,还有这么跟我说话的吗?这朝里边,除了陛下能跟我这么讲话,没见过有第二个呀?就连殿下胡亥,还得叫我一声老师呢。文武百官那就甭提了。
你说这老头儿可恶不?啊!皇上要见你,给你脸了,你有点儿忘乎所以了吧。你别忘了,你见完驾之后,我也可以收拾你!但是呢,赵高没发脾气。
“哈哈哈……对,您记住就好啦。您知道怎么说那就对了。请吧,请吧!”把他带来见始皇帝。秦始皇一瞧,这老头儿岁数可不小了,可是呢,挺精神,鹤发童颜。见皇帝得施大礼呀,古代讲九拜之礼。九拜之礼里边最重的礼节,那就是稽首礼呀。以头触地,脑袋门子顶着地,半天不抬头,这礼节可了不得。可这老头儿呢,进来往那儿一站,看那个样子啊,要想给秦始皇施礼,但是又不太情愿给他跪下。秦始皇是很聪明的,他看出来了:“呵呵,免礼吧!”
老头儿就借着这个台阶,是长揖不拜呀。“赐坐。”还给个座位。“哼!”赵高点点头,心里说老头儿,你算齐啦!怎么?这是多大的脸面哪?见了皇帝不磕头,免了礼还给个座儿!甭说你呀,连李斯、我,我们都没有这种殊遇,这种特殊待遇。
老头儿也没客气,只道了一声谢,坐那儿了。秦始皇冲他点了点头:“老丈,你叫什么名字啊?”“嗯,回万岁,老朽叫博清啊。”“哦,你多大年纪啦?”“九十岁。”“哎哟,嗬!”
秦始皇一想,好嘛,快大我一半儿啦,这么精神哪。秦始皇暗想:这老头儿,难道吃了什么长生不老药啦?他有什么养生之道呢?我还真得跟他好好聊聊。起码呀,我得跟他打听打听,怎么能把自己体格保养得这么好,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儿也不塌,不容易啊!
“老丈你是当地人吗?”“呵,也算是当地人吧。”“哦,你在这儿看守行宫多少年啦?”“我才来到这儿几天,原来我不在这儿。”“哦,原来你在哪呢?”“我看过大禹宫。”“哦!”
秦始皇一听笑了,“那好啊,寡人我这次巡幸出来首先到的云梦,然后呢,我就祭奠了大禹。博清老丈,你看寡人我比当年这位大禹皇帝如何呀?”
秦始皇的这句话话音还没落,赵高就冲这老头儿递眼色。那意思你快说呀!你得说万岁的功德,高过大禹百倍呀!你功过三皇五帝嘛,顺口就说出来啦。我看你老头儿很有学问,说这句话并不难。
这老头儿没言语,就这么瞅着秦始皇。这老头儿胆子真不小啊!怎么的?虽然皇上赐座啦,你在皇帝跟前坐着,但不能跟皇上面对面。那就叫欺君之罪,你得侧着身儿,给皇上大半个脸。
啊,给他少半个脸还不行。给皇上一脊梁,给他个耳朵那哪儿行啊?你瞅着他也不行。这老头儿倒好,像是多年没见一朋友,老头儿瞅着秦始皇。哎,那个目光啊倒是很慈善、很亲切。但是呢,那也受不了啊。
赵高担心,怕秦始皇发脾气。也不知道这位皇上怎么了,今儿个特和气。哎,老头儿瞅着他呀,秦始皇倒挺高兴。“哎,我问你话你听见了吗?”“听见了,陛下您祭过大禹。”“对对对。”
“您现在问我您的功绩比大禹皇帝怎么样?”“啊,是啊。我正是这么问的,你说怎么样呢?”“不知陛下让我说些真心肺腑话呢,还是说一些这个口不对心之词呢?”“哎!”
始皇帝一听,“你看我既然问你,我当然让你说心里话呀,寡人我最喜欢听的就是真话。”
“哦,可是我有些耳闻哪,我听说陛下您一贯是好大喜功,不喜欢听那个不顺耳的话。喜欢听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的那样的话。而且还得说您说这话说得非常之高明,亘古也没有一个说这样话的人。所以今天陛下您一问我,我得好好想想这话得怎么说。”
“咳!你就随便说。甚至于你骂寡人我几句都可以啊。”“咳!”赵高在旁边一听,今儿太阳从哪边出来啦?皇上这是怎么啦?干吗跟他说这样的话呀?
那位博清老人摇了摇头:“我不会出口不逊,辱骂万岁。呵,我平生不会骂人。”因为这位老汉学问太大了,有学问的人不能出口不逊,哎,张口就伤人,嘴里头带一些不干净的字,那有失身份。
秦始皇一听:“那更好啦,那你就随便说吧。”“好,陛下。我就是大禹王的后代。”“哦!”始皇点点头,“今儿还真问着了,敢情是禹王的后人,那你说吧!”
“陛下,我知道大禹在位之时,他兴教重礼,统一斗壶啊。”说是这个禹王啊,在当年他很重视教育、普及教育,重施礼,统一斗壶,就是这个度量衡呗。
“陛下您呢,在这点上做得也不错。可是当年禹王啊,他是主张开城郭、焚戈甲呀。把这个堡垒呀城墙呀全拆掉,为了平息这个战争,知道老百姓讨厌这个战争,所以呢,把甲戈都烧了。陛下您要让我说实话,我觉得禹王以德服天下,陛下您以威慑而服天下呀。大禹凿山川通河畔,三过其门而不入。禹以德,陛下以威呀。当年尧舜他是象刑以治,陛下您呢,实施的是肉刑,残酷不仁哪。是禹王也好、尧舜也好,象刑以治,不像您似的,没事逮着人就杀头,再不然就把人剁为肉酱,祸灭九族,这都不对呀。尧舜从谏如流,礼贤下士啊。因为他们子不休而揖让天下。尧王有个儿子叫丹朱,哎,这个人不错,但是他没有治国的本领,他不能给老百姓造福。所以啊尧王就没把天下传给他,要说那是他亲生子啊,父传子家天下呀!可是人家尧王就没这么做。他为了国家安宁,为了给百姓造福,尧王把天下让给了大舜。就是那位舜帝。舜帝之子商均和丹朱情况差不多,舜帝也没把这个天下让给他的儿子,而是让给造福人民的大禹。尧舜禹呢,当年也经常下来走一走,也可以说叫‘巡幸天下’,但是人家是体察民之疾苦啊,走到哪儿都问一问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样。陛下您也经常出来走走,我听说您是游山玩水,采药求仙哪。大禹过十室,下辙步行问政于民哪。这是说禹王啊,走到这么一个很小的村落,只有十几户人家,他都老远下车。哎,步下走,同时呢,还得到各家去。”按现在的话来讲那叫“访贫问苦”。“陛下侍从不下千骑呀,您再看看跟着您的人好几千好几万啊。百步之外行人回避呀。离着还有一百丈远呢,老百姓就吓跑了。大禹死的时候棺三寸椁四寸下地七尺。棺材三寸厚啊,哎,棺外面那椁才四寸厚,还是用苇子编的,下到地里埋七尺深。是上不通臭下不及泉就可以了。陛下您呢,还在您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修起骊山墓来了。这么样看来您比大禹相差太远了啦。”“嘿!”几句话说得始皇帝是怒发冲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