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山东春节

锐志聊人生情感 2025-03-02 03:10:45
这些天不知道怎么了,山东的话题持续高热,特别是过年的事情。今天是2月初二,年过完了,我也简单聊聊,我这里怎么过年的。从本身来说,我感觉自己是个老派人。 地点:山东西面小县城农村 大体流程: 1、腊月初八到二十五左右:原来的时候一般都要开始准备点年货,比较长期保存的,这个时候买比较便宜,(现在没有了,一是都上班没时间,二是现在物品这么多,价格也不会太高) 2、腊月二十五到除夕前一天(有时有30,有时没有),这几天一般都是去赶年集,买蔬菜、肉、对联(原来是买红纸自己写,现在都是印好的了)、鞭炮(现在不让卖了,一般都是偷摸着买点)。最重要的是家里要准备点炸货,比如炸丸子、炸藕合、炸带鱼,做芙蓉肌(其实就是焖子)。 3、除夕(大年30)上午。这一天是比较忙的。上午,女的一般都要再看看那些年货没有准备好,再一个准备下午包水饺的肉馅、菜、面团等,男的上午就是一个活--贴对联。一般都是上午20点多开始贴,不能太早,我们这里有规矩,贴上对联就不能要账了,你贴早了,给邻居一种你欠钱的感觉,不大好。 4、除夕(大年30)下午。下午主要的活就一个,包水饺,要至少包出来够全家人吃4顿的(这个一会说)。大体上在下午4点多,天有点黑,就去墓地(我们这里叫林上)请老祖宗回家过年,回来的时候带着点燃的香回来,给老祖宗带路,这个活一般都是家里小的男孩子干。 5、4、除夕(大年30)晚上。这是过年最重要的,讲究的就是团圆,吃的就是饺子(这是第一顿)。吃完饭后,小孩子就去放炮了,男的有时候就会做几个菜一起喝酒(主要是聊天),然后就是一起看电视、玩牌,春晚。一起等到夜里12点,吃年夜饭(这是第二顿饺子)。以前规矩多,爷爷在世的时候要求必须是12点吃年夜饭。现在都改了,早上5点、6点多。 6、初一。早上起来以后,就是去拜年。如果有是早上吃年夜饭,一定要早,不能等来拜年的你还没有吃完,很不好。山东拜年好像是网络热词,其实现在没有这么大规模了。拜年一般都是现在自己院里(就是五服内自己的本性人)拜,拜完院里的女的就回去了,男的再全村拜,这个时候就是一个院里的人一队了,人多。以前一拜一上午,到谁家都要磕头(不知道什么说的,我们这里一般都是给过世的老祖宗磕头,活人一般不磕头)。至于说的路上大家也要拜,根本没有,都是打个招呼,互相让让眼,聊几句。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多,在外地回家过年的也多,很多村里都不认识,说话也别扭,所以拜年也越来越少,基本上院里拜年就回去了。我一般都是自己拜一下。下午,没有什么事情,一般都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到下午4点多的时候,还要拿着香把老祖宗送走。晚饭吃饺子(第三顿)。另外的小规矩,初一不能扫地、有点病不能吃药、就是有人去世了,也要放到别的屋里,等初二再说。 7、初二:初二的风俗很多,不一样,可能一个村的都不同。有的是新女婿来,有的是是去纪念新去世的人。我这里是后面的。如果亲戚有去世三年以内的,都要去上坟,这一天如果没有这种情况,也不能去其他亲戚家里。这一天是上坟的。所以有时候一天要走好几家。 8、初三:我这里初三是新女婿来。这一天中午要将年前买的好的菜、酒都上到桌上。一般来说,现在简化了,谁家有新女婿,也会邀请其他亲戚这一天一起来,这样就等于都见面了,省着往后几天走亲戚的时候不认识。这里重点来了。新女婿绝对是主宾,这个谁也抢不了,当然也就这一年,以后门口的位置就是他的,端菜倒水倒酒。 9、初四--初五:从初三开始到初五就要陆续走亲戚了。之前交通不方便,都是早上一家、中午一家、晚上一家,走到那里吃那里,所以喝多了人也多。现在都有车,不能喝酒,吃饭也很少,基本上都是一家一个小时,看看,走个过场,之后再说。至于为什么这样,老人说,初五前走亲戚,才是近亲戚。 10、初六-十五。这期间是喝酒的高峰期。一般都是同辈的亲戚、朋友约着聚会,我是每年这个时间段都要和表哥们一起喝一次,主要是初三到初五的时候大家都开着车,忙着走亲戚,喝酒不方便,一般都会再来这么一场。上班后,就要和自己单位的同事、朋友再喝。这一段就是喝酒最多了。 11、十五后,年基本上就是过完了。家里堂屋上挂着祖子也要摘下来了,寓意年多完了,该干活去了。所以十五后,陆续开始打工外出了。这期间酒就喝的少了。 12、二月初二。一般来说,到这一天也就是年彻底完事了。酒桌上不再提过年的事情了。 啰里啰嗦,写了这么多,一方面是展现我这里过年的过程,另一方面就是给自己留个记忆。
0 阅读:4

锐志聊人生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