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贞节牌坊的故事

文化愿补不足 2024-11-17 00:18:04

明清以程朱理学教化民众,在当地百姓中的影响广而深远。程朱理学中,体现女子最高价值的方面莫过于“守节”,正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而标榜女性这一价值的,则是厦门境内一座座贞节牌坊。

最古老的牌坊:蔡宗德妾杨氏贞节坊建成于1610年,是为明代一位“六品通判”蔡宗德的小妾杨氏所立,所以当地人称其为“小妾坊”。据说,杨氏15岁嫁给蔡宗德为妾,23岁就开始守寡,蔡宗德的原配洪氏也死得早,杨氏凭借一人之力撑起了整个家。让人敬佩的是,杨氏亲生儿子早殁,她将嫡子禁贵易与蔡献臣抚养成人,并终身供奉洪氏,一直以妾身自居。蔡献臣感其庶母恩德,专门上疏说:“妻之事夫,犹臣之事君。臣之尽忠,既无分于大小;妻之立节,又何问于嫡庶?”明神宗特别恩准立坊。在古代,贞节牌坊通常是为正妻所立,极少为妾立坊,《同安古牌坊》一书中说,它是全国“为妾立坊第一例”。

最年轻的牌坊:吴维果妻陈氏、胞侄(吴)昭坦妻庄氏节孝坊,这座牌坊位于同安区洪塘镇石浔村西的大榕树下,1911年建成,恰好是清朝灭亡的那一年,也是厦门境内最后一座古牌坊。从名字中不难看出,这是家族中叔侄二人的妻子同有守节美名,所以将牌坊立在一起,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地人习惯称其为“双旌坊”。叔侄二人妻子的故事已不可考,如今更吸引游人的反而是牌坊下的“八”只小石兽:四只石狮子、两只石虎和一只石兔。没错,因为有一只石兔早已不见,当地老人说是受日月精华有了灵气跑走了。

二十二年才立起的贞节牌坊:苏清浮妻洪氏节孝坊,据说当时苏清浮担任“武德佐骑尉”一职,虽然是个从五品官,但根据朝廷惯例,为官员妻子建立贞节牌坊需要调查官员的功绩。咸丰岁次辛酉年,有关人员将洪氏守节的事情报上朝廷,呈请恩准旌表,这时朝廷感觉苏清浮功绩不太够,没有准。直到光绪九年,这件请呈又被拿了出来,朝廷感觉应该抚慰民心,这才同意。这座贞节牌坊后的两块青石板“申请”与“批复”的时间,居然相隔整整二十二年。一个女人为夫守节,立牌坊还要层层批复,甚至还要看运气,实在让人心酸。

被嵌进墙里的贞节牌坊:庄允升妻张氏节孝坊和陈日升妻张氏节孝坊。前者建成于1767年,后者只能确定建于清代,具体时间不可考。不过这两座牌坊的共同之处就是都已经镶嵌在墙里,变成了民居的一部分。按道理说贞节牌坊是用来瞻仰的,不该变成房屋的一部分,但这么做也并非没有好处,因为在历史变革中很多牌坊都被人为毁坏,这些有使用价值的牌坊反而受到了保护。

有洋人雕像的贞节牌坊:王纯开妻陈氏节孝坊。这座牌坊位于同安区大同街道同新路的南门邮政局门口,1807年建成。其实每一座贞节牌坊上都会有雕刻,大部分是祥云缠绕下的老人高寿、祖孙同乐、祈福后人等内容,有洋人的少之又少。但在漳州的“勇壮简易坊”和“闽越雄声坊”上,就有洋人形象雕刻,这两处牌坊都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氏这座牌坊上,清晰雕刻着一个高鼻梁、深眼窝、头发卷曲、身穿洋服的西方人形象,也算得上厦门贞节牌坊中的珍品。

高龄老奶奶们的贞节牌坊:这类牌坊专门为守节且高寿的老奶奶们而立,“贞洁且寿”在过去被人们看成是上天对贞洁女性的爱护。厦门现存的三座“贞寿坊”的主人,都是过百岁的老奶奶。“陈国璧妻柯氏贞寿坊”建成于1782年,柯氏老奶奶102岁;“许承宰妻江氏贞寿坊”建成于1787年,江氏老奶奶101岁;“傅士渊妻吴氏贞寿坊”建成于1841年,吴氏老奶奶102岁。

过去守节的女子数不胜数,能立贞节牌坊的只是凤毛麟角,立下牌坊能保存下来被后人看到,后人又愿意去了解记住的更是少之又少。旧时代女性守节,有的是心甘情愿的自我牺牲,更多的是社会沉疴下的无可奈何。

0 阅读:2

文化愿补不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