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读大学时选修了一门古代文学课,老师布置的课程论文便是解读《金瓶梅》里的一段内容。
当时我和同学结伴,怀着羞涩又懵懂的心情去了学校古籍室,扭扭捏捏匆匆忙忙地现场翻阅,边看边惊讶边不自觉脸红——想不到古人竟然如此胆大露骨!
然后呢?然后就勉强完成作业完事,没有再看过一次。想想自己当年还是太年轻。
表面上看,《金瓶梅》大胆露骨地写情色,写爱欲,写古代混乱复杂的男女关系,写突破公序良俗的那些为正派人士所不齿的事。
实际上,它写的是人心,是人性,是世俗人情,是封建礼教社会对人性的磋磨。
有人从中看到的是情色和猎奇,有人看到的是人性和悲悯。
《金瓶梅》作为一本奇书,曾经在市面上是轻易看不到的,人们难以一窥真容。如今随着社会开放,这本如藏在深闺中的明代世情小说得以展现在阳光之下,任人们大大方方地以各种角度去品读和解析。
优秀的作品,总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人们的审视。《金瓶梅》便是这样一本经受住人们的审视、越读越让人觉得“事情并不简单”的作品。
如果说《红楼梦》写的是贵族层级的少年情爱,虽然也有混乱关系,有爱欲,有生死,但仍如象牙塔一般披上一层浪漫诗意,有纯洁美好光明的一面。
而《金瓶梅》写的则是光明背后被阴影遮掩、物欲横流的社会边缘,鬼魅魍魉横行之地,深陷于此的一个个成年人,无论男女,都无可避免地在欲望的深海中沉沦,人性的恶被真实坦荡地显露出来,敲打着人们别忘了真实的社会有多残酷。
哈佛教授田晓菲对《金瓶梅》有着很大的偏爱,认为它是人性之书,觉得比《红楼梦》更好。当然,这个说法并非只出于感性主观的论断,而是在对《金瓶梅》的多个版本进行了深入的品读和解析后得出的结论。
《金瓶梅》主要分为绣像本、词话本和张竹坡评点本这几个版本,其中,田老师又首推行文更简洁、结构更严谨的绣像本。
她的著作《秋水堂论金瓶梅》以这三个版本为底本,依照原书的100个回目,逐回进行评论解析,对人物以及背后的关系和心理状态有许多细致入微的分析。
不用担心如果没有看过原著会不会看不懂这些解读,我认为即使没有看过原著也完全没有影响!
田老师根据小说的发展主脉络和各个出场的人物角色的行为特点,在每一个回目中都进行了详尽的解读,特别抓住每回的重点情节内容来讲述,同时也会引用原著里的关键语句进行复述和解析。
如此就像跟随田老师的文字通读了一遍小说,并对人物行为和重要情节有整体性的深入理解。
书中还有人物关系图和大量描画故事情节的绣像古风插图,配合来阅读很有意思。
这本理想国出品的“2024插图袖珍版”,采用了32开小开本,拿在手里很趁手,也十分适合携带出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