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嘉靖为何纵容严嵩20年?你看他斩夏言时埋了什么雷

是美樱子呀 2025-03-17 08:24:34
一、嘉靖的权谋逻辑:奸臣不过是皇权的镜子

有人说严嵩是“奸臣误国”的典型却忽略了嘉靖的默许才是关键。

在《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看似”在修仙问道,实则把权术运用得极为“熟稔”将其“玩至了顶峰”。

严嵩贪腐,且结党营私,更是放任儿子严世蕃肆意横行。不过嘉靖却一直未曾动他,只因严嵩巧妙地充当了那“白手套”,也就是替皇帝敛财,甘愿背锅以制衡清流。

正如史学家吴晗所讲:“严嵩的种种恶行,这都是嘉靖暗中许可所付出的代价。”

而这一切的伏笔,早在嘉靖初年诛杀首辅夏言时就已埋下。

夏言刚直且敢谏,然因其触犯了皇权而被处死。嘉靖借此树立威严,这个时候也彻悟:能够用“奸佞之臣”来平衡朝局,这才是皇权得以长久安定的关键所在。

于是严嵩上位,成了嘉靖手中一把“既能S人又能自污”的刀。

二、严嵩的生存法则:小人之道藏大智慧

严嵩的“奸”绝非是无能之举。他深深懂得嘉靖的修仙之需,将国库的亏空归罪于“天灾”不过却把修道的费用算成是“敬天”之举。

当浙江毁堤淹田的奏折递上去之后,他在第一时间并没有立刻去救灾,而是含蓄地表明:“百姓所遭受的苦难可以暂且放缓,但是君主和父亲所担忧的事情却不能够懈怠。”

这种生存智慧,连海瑞都不得不叹:“严嵩不是败于清流,而是败于他太懂皇上。”

剧中那句“你爹不单S人,又治人还罢人亦会用人”,这恰恰是严嵩针对权力逻辑所做出的最终总结——奸臣的本质,乃是D王心术的一种反映。

三、清流的伪善面具:徐阶高拱比严党更可怕?

倒严派领袖徐阶,表面上较为清廉,不过实际上却在暗中纵容其子弟去兼并土地;高拱呼喊着“为百姓请求命令”,但在浙江遭遇灾荒之时,却默许了那种“会饿死一半人的”残暴统治行为。

正如剧中吕芳所言:“衣冠禽兽,文官绣禽,武官绣兽,谁比谁干净?”

更讽刺的是,徐阶上位之后,推行了“新政”不过却依然沿用着严嵩的税制,进而继续盘剥着百姓。

这种“换汤不换药”的伪改革,揭露了明朝官僚体系的终极困局:清流以及贪腐,不过是权力这枚硬币的两个方面。

四、海瑞的悲剧内核:道德理想主义撞上体制铁壁

海瑞抬棺死谏,这看似是在挑战皇权,不过实际上却成了嘉靖用来立威的一种工具。

嘉靖放任《治安疏》流传天下,只为塑造“纳谏明君”的形象却将海瑞困在诏狱。

正如剧中那句诛心之论:“海刚峰你搏的是名,朕要的是局!”

更可悲的是,海瑞将其视为准则的“圣人教化”,在现实的政Z当中,沦为了虚无缥缈的东西。

他要求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却不知嘉靖早已看透:“所谓天下,不过是朕一人之天下。”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撕裂,让海瑞成为了体制内最为孤独的殉道之人。他在这两者之间,艰难地前行,仿佛身处一片孤寂的荒漠之中,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曾有丝毫的动摇。

五、大明亡国密码:从杀夏言到纵严嵩的300年死循环

嘉靖-严嵩模式,实为明朝统治的一个缩影:皇帝凭借着奸臣来进行敛财以达到制衡的目的,清流借助着道德去争夺话语权,不过底层却在“改稻为桑”“一条鞭法”这样的政策当中逐渐沦为了牺牲品。

正如《细说明史》所剖析:“明朝不是亡于崇祯,而是亡于每一个‘精明’的算计。”

当嘉靖在剧末说出,“朕四季常服不过八套”,不过却默许严嵩党羽T污千万两之时,这个王朝早已如同被蛀虫啃噬般空洞不堪。

三百年之后,崇祯于煤山自缢之前发出的哀叹,仅仅是历史的一声回响罢了:擅弄权术之人,终究会被权术所反噬。

结语

《大明王朝1566》的深刻,在于它撕碎了非黑即白的史观。

嘉靖的权谋、严嵩的奸猾、海瑞的执拗,共同织就了一张困住所有人的网。

正如剧中那句台词:“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自己能做主的才算数。”而这或许才是封建王朝最残酷的生存法则。

作品声明:AI辅助写作

1 阅读:140

是美樱子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