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会而工作,还是为工作而开会,这是个难题!
同学是个不大不小的领导,负责县里一个具体项目。一周参加本个现场调度会,苦不堪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1a7164985bd42253374eb3a7ec42610.png)
同学在发改部门,负责重在项目。三位县领导负责项目推进,对接市里相关单位,同学负责项目协调跟进。
县领导要求每天都要开会调度,每天下班前固定召开调度会,相关负责单位领导,要书面加口头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并且,在当前为基层减负的大环境下,县领导对调度会做出相关要求,特别强调不要说“官话”,“套话”,并且对汇报材料的字数有明确要求,不超过1200字。
类似于“领导高度重视,认清当前形势,紧盯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确保重要工作推进,扎实取得实效”等等的话,就不要出现在调试会上了。
领导的调度会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问题的,不想听一些“废话”,更不要写“流水账”,夸大成绩,回避问题,内容空洞。
而是要具体数字,要言之有物,要体现出具体成绩。
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一,对于一般的领导干部,他们已经习惯传统的工作模式,开会汇报基本固定。
一般先汇报所做的重要工作,经验教训,成绩不足,下步计划,等等等等。
这样的汇报材料,有头有尾,即使没有具体内容,也能写出500多字的材料。
领导要求汇报时要脱稿,要说具体事例,要对各类数字烂熟于心。这对干部的现场应变能力,肯定是个不小的挑战。
很多领导干部,脱离讲话稿,汇报材料,根本讲不了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16002597e809e547c2c546c45639d61.png)
其二,任何一项工作,有具体工作内容还好说,如果没有具体问题,实在不知道怎么汇报。干巴巴的念那几个数字,一两分钟就完事了。
其三,没有实质的进展工作,没法汇报。
如果一周一调试,或者一月一调试,肯定有进展。但是,一天一调度,实在是没有进展。
好多领导没有办法,只能把上一天的汇报材料拿来,把数字更新一下下,当成本次的汇报材料。还有一些领导,把汇报材料顺序先后调整一下,继续使用。
反正二三十个部门汇报工作,领导不仔细也听不出来。
但是,这样频繁的调试会,表面上看似非常重视,实际效果如何,恐怕领导也不知道。
其四,领导把时间花在开会上,没有精力放在一线工作上。
我们以二十个单位来算,每个单位汇报五分钟,二十个单位就是100分钟,加上领导讲话,现场提问,会议总结,至少也得两个小时。
每个领导干部都得天天准备汇报材料,如果不加班加点,根本完不成。那么问题来了,他又哪里有时间工作呢?
任何事情都要讲究客观规律,违背规律的事情,适得其反。
如果领导把调度会当成推进工作的主要方法,层层开会传达调度,看似忙碌无缘,实则效果不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3bfce834405b0412b485aee0e53b9df.png)
长此以往,领导除了开会,恐怕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下属天天为开会而工作,不是为工作而开会,这才是可怕的问题。
原创声明:未经作者授权,文章禁止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