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辩证论治慢性胆囊炎?

鸿朗说健康 2025-01-17 15:14:37

(一)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慢性胆囊炎。一女子47岁,患者胸闷,右边胁下隐隐疼痛,有时反射到右背部,平时大便偏稀,吃油腻则腹泻,怕冷,乏力,口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检查有慢性胆囊炎。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柴胡、 桂枝、干姜、花粉、黄芩、 牡蛎、 炙甘草、 白术、 茯苓、白参、瓜蒌皮、 薤白、枳实 7剂

二诊时服上方后,疼痛消失,大便正常,精神转佳。嘱再服十四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以柴胡为主的一系列经方,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有效方剂。根据我的临床经验来看:如果以胁下胀痛为主,无明显寒热表现的,可用四逆散加香附子、青皮、川楝子、元胡,疏肝理气止痛。如果胁下疼痛,口苦,咽干,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头晕,大便不干结的,可用小柴胡汤;舌红,苔偏黄,大便干结的,可用大柴胡汤。伴随有慢性浅表性胃炎、食道炎的,两方均可合用小陷胸汤,再加蒲公英、败酱草;伴随有胆囊结石的,两方均可加海金沙、鸡内金、郁金、茵陈。如果以胁下隐痛、胀痛为主,怕冷、大便溏稀、口干、口苦的,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疼痛反射到背部,合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再加枳实;疼痛日久,合四君子汤以益气、健脾、扶正。本案即采用了这种组合。

(二)柴胡栀子郁金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右胁疼痛,时作时止

一男42岁,主诉及现病史:右胁疼痛,时作时止,已一年余,经某医院胆囊造影确诊为慢性胆囊炎,西药治疗未效。诊见右胁疼痛,神疲乏力,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苔白腻,舌尖红,脉弦细。诊断:胁痛(慢性胆囊炎)。

辨证:肝胆气滞,湿热蕴结。

治法:清利湿热、理气通腑。予柴胡栀子郁金汤加味。

处方:柴胡、川楝子各9克,栀子、黄芩、木香、玄胡各10克,郁金、炒枳壳各12克,公英、生苡仁各20克,川军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嘱禁忌辛辣油腻之品,忌酒。复诊:上方共服9剂,停药两天,右胁痛又发,但不甚剧,大便不干,仍宗前法去川军,加青皮10克,又服18剂,临床症状消失。一年后追访未复发。

按语:胁痛时作,巳历年余,乃肝胆气滞;苔腻、尿黄赤为挟有湿热;神疲乏力此处表现不是气虚,而是湿困;便秘是腑气欠通。因而以疏肝理气、清利湿热为主,佐以通腑法治之。柴胡、郁金、木香、枳壳、川楝子、青皮疏肝理气,栀子、公英、黄芩、生薏仁等清利湿热。虽便秘而苔不黄,故用少量川军。

(三)柴胡栀子郁金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右上腹部胀痛4年

一男40岁,主诉及现病史:患者右上腹部胀痛4年余,行胆囊X线造影检查,诊为慢性胆囊炎。屡经中西医治疗收效不显,每因情志改变、饮酒、多食油腻食物而诱发。6天前生气恼怒,右上腹及胁肋疼痛阵作,牵及右背及肩胛,口苦,脘闷,恶心,嗳气,不欲进食,小便黄,大便偏干量少。右上腹胆囊区叩触痛明显。莫非氏征(+)。舌质偏红、苔薄黄,脉象弦数。查肝功能(一),胃肠钡餐透视(一),B超示:肝胰脾(一),胆囊体积略大,囊壁增厚、粗糙,回声增强(未见结石声像)。

诊断:胁痛(慢性胆囊炎)。

辨证:肝胆湿热证。

治法:疏肝利胆,清泄湿热。予柴胡栀子郁金汤加味。

处方:柴胡12克,生栀子10克,郁金、木香、枳壳、黄芩各12克,蒲公英20克,川楝子9克,延胡索l0克,大黄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诊:患者服药6剂,右上腹及胁肋胀痛减轻,已不牵引肩背,口苦止,大便不干,舌苔薄微黄,脉象弦细。原方去熟大黄续进。

三诊:已守方服用48剂,临床症状消失,苔薄白,脉沉细。予养血柔肝、滋肾养阴、佐以利胆法治之。

处方:当归12克,白芍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0克,枸杞子12克,桑椹子12克,制首乌12克,柴胡9克,郁金10克,黄芩10克,木香10克,枳壳10克,蒲公英12克,甘草3克。续服12剂。

查B超示: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壁清晰,边缘光滑。嘱其避免生气恼怒,禁酒,少食油腻食物。2年随访未复发。

按语:当过食肥甘厚味,嗜酒无度,或情志拂抑,生气恼怒,寒温失调,导致肝胆气机郁滞,疏泄条达失常,郁久化火生热,慢性胆囊炎作矣。其中情志偏急往往导致本病的发作或复发。胆失疏泄,胆汁郁阻,出现胁痛。热邪伤肝胆,胆汁郁积,熏蒸上扰故口苦,外溢致黄疸。胆木克脾土故纳差、厌食油腻、脘腹绞痛、恶心呕吐、大便不调;冲心则发为热厥心痛等。慢性期多为气滞。胆之气机郁滞日久,则血行不畅而生瘀,痰热互结,壅滞中焦,致枢机不利,“胆络血滞”。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