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传富宣布比亚迪全系搭载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开启全民智驾时代。
王传富不足30字宣言,像犹如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全球汽车行业,一场名为“天神之眼”的智能驾驶革命汹涌来袭,以雷霆万钧之势,从三个维度重塑汽车行业格局。

王传富
一、打破“智能溢价”坚冰,普惠智驾新时代过去十年,智能驾驶宛如被供奉在神坛上的奢侈品,车企们精心构筑起一道“高端专属”的壁垒。某新势力掌门曾公然宣称“30万以下不谈智驾”,传统豪车品牌更是将激光雷达当作百万级豪车的坚固护城河,让普通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望而却步。
比亚迪的“天神之眼”战略,宛如一把锋利的破冰斧,直接劈开这道人为划定的阶级鸿沟。比亚迪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其强大的“全栈自研+垂直整合”能力。当其他车企还在为英伟达芯片的价格波动而焦头烂额时,比亚迪早已凭借自主研发,实现了从车规级芯片、域控制器到算法架构的全链条自主掌控。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比亚迪的智能驾驶研发成本相较于外采方案降低了40%。正是这份成本优势,赋予了比亚迪将高阶智驾普及到海豚、秦PLUS等入门级车型的底气,让15万级别的车型也能拥有媲美百万级豪车的智驾体验。
资本市场的反应堪称迅速。消息一经公布,当日多家智能驾驶供应商的股价如自由落体般跳水,而比亚迪产业链相关企业的股价却逆势上扬。这一涨一跌之间,预示着行业规则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智能驾驶不再是少数高端车型的专属特权,而是逐渐成为汽车的基础配置,走进千家万户。
二、重塑竞争格局,从马力竞赛到数据战争“天神之眼”带来的第二波震撼,是彻底改写汽车行业的竞争法则。当所有比亚迪车型都标配包含激光雷达、高精定位的智驾硬件后,一个庞大的数据采集网络悄然形成,每天都有数十万辆新车在大街小巷穿梭,源源不断地采集真实路况数据。
这无异于在汽车行业复刻了“特斯拉Dojo超算”的进化之路。根据机器学习的黄金定律,数据规模每扩大10倍,算法精度便能提升一个量级。比亚迪目前的保有量已超700万辆,按照发展趋势,预计到2025年,其智驾系统所接触到的corner case(极端案例)将是行业平均水平的20倍以上。
如此庞大的数据优势,极有可能引发“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话语权正悄然发生转移。曾经,传统车企凭借底盘调校、动力总成等技术,在汽车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些技术如同坚固的护城河,守护着车企的竞争优势。然而,如今智能驾驶的数据闭环正在逐渐侵蚀这些传统优势,就像智能手机时代诺基亚的轰然倒塌一样,未来汽车的核心价值,或许将不再取决于“机械素质”,而是由“AI智商”来定义。
三、催化社会出行变革,从驾驶特权到移动空间当智驾技术真正实现全面普及,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迭代升级,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重构。想象一下,新手司机再也不用在马路上战战兢兢,银发族也能自由地踏上出行之旅,通勤时间不再是无聊地浪费,而是转化为高效的生产力空间……这些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场景,正在因为“天神之眼”而逐渐成为现实,延续百年的“驾驶者中心”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比亚迪海豹
比亚迪的“天神之眼”特别强调“全场景可用”,无论是狭窄拥挤的城中村小巷,还是广袤无垠、没有标线的草原道路,它都能从容应对。这种强大的技术普惠性,为新商业模式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网约车运营成本有望下降30%,物流行业或将迎来“无人车队”的新时代,甚至还可能催生出“移动办公室”“移动影院”等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业态。
当然,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都如同硬币的两面,在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严峻的挑战。保险行业需要重新构建责任认定模型,交通法规面临着自动驾驶伦理的难题,黑客攻击智能系统的风险也在陡然增加。好在比亚迪早已未雨绸缪,在发布会上透露,已建立全球首个汽车AI安全实验室,力求在这场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将风险降到最低。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场技术革命注定将伴随着制度创新的阵痛。

比亚迪U9
比亚迪的“天神之眼”宣言,本质上是将汽车工业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硅基进化”时代。当智能驾驶如同ABS防抱死系统一样成为汽车的标配,整个行业都将被迫加速转型,以适应这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那些还在依赖选配智驾包赚取利润的车企,那些依旧依赖供应商打包方案的新势力,都不得不直面一个灵魂拷问:当全民智驾时代全面来临,你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里?
这场变革的最终走向,或许正如王传福所言:“未来的汽车,将是四个轮子+超级计算机”。而今天,比亚迪已经勇敢地推开了这扇通往新时代的大门,引领着整个汽车行业驶向智能驾驶的星辰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