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5f469cbdce2f0bec488e4f3c5537a64.gif)
“天子之怒布衣之怒”出自《战国策·魏策四》中的“唐雎不辱使命”。这其中主要是表达了秦王对于匹夫的不屑一顾,而唐雎的行为也同样证明了,匹夫之怒一样能够血流漂杵,甚至可以社稷倾覆。
复仇,是一个关注度近乎于永恒的主题,里面包含了太多的爱恨情仇、生离死别,以及正邪之辨。当人受到冤屈甚至是陷害之时,第一希望的是有人出来主持公道,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这种愿望都只能停留在愿望的层面。在这个时候,匹夫就要报复社会,元朝就有这样一个匹夫,他的冲天一怒,彻底拉开了元末大起义,当然对此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ce5e1e42b039ed79b4a73e32cecf822.jpg)
说起元朝末代元顺帝颇为有意思,他也不算昏君,只能说是生不逢时,元顺帝叫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他是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是元明宗和世㻋长子,元顺帝13岁登基,在位38年。在位前期受制于权臣伯颜,后期受制于皇后,总之,元顺帝这个皇帝当的比较窝囊。
元顺帝至正五年冬至,河南开封。
当晚,有四个官员一路风尘仆仆连夜赶到了河南江北行省衙门,行中书省是元朝地方最高权力机关,行中书省内的官职“每省丞相一员,从一品;平章二员,从一品;右丞一员,左丞一员,正二品;参知政事二员,从二品”这些是高级官员,行中书省的长官都由蒙古人和色目人出任,行中书省之下的各部门还有达鲁花赤一职,也是由蒙古人或者是色目人出任。当时河南最高的行省官员叫月鲁不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015a718d9a589e95e801603e6dac6f1.jpg)
当时这四人身穿官服,乘骑官马,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看上去官就不小,这四个人不经通报直接闯入行省衙门,手拿黄蜡丸。当值的掾史范孟端待四人表明身份之后,而且还有圣旨传达的时候,范孟端自然是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去各个主要官员府邸去将主要官员都请到衙门。
冬至在元朝属于官假,相当于今日元旦假期。行省的主要官员放假,在家是大吃二喝宴饮正酣。当时行省的最高官员是月鲁不花、左丞劫烈、理问金刚奴、郎中完者秃黑的儿,都事拜住、总管撤 思麻、监司秃满、万户完者不花等,这几个人得知大都来人,自然不敢怠慢,急急忙忙来到衙门大堂闭门清场,然后跪地磕头等待使臣宣读圣旨。可万万没有想到是,这四位钦差一看这几个人下跪听旨,二话不说,从怀中掏出铁骨朵,把己任从背后全部击杀了,然后把几人的尸体丢弃在花园里。眼前这一幕不禁让人毛骨悚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2de8cc6ee132986fcfd5277c01c2593.jpg)
紧接着,在衙门里值班的小吏范孟端趁机宣布自己为河南都元帅,没收了大小衙门的印章。自己佩戴了平章的官印,掌控了兵符,开始指挥军队守城。正式成为河南的最高军政长官,一切都是自封的,这么做显然不合法也不合规。
范孟端又以河南都元帅身份宣布开封戒严,禁止百姓外出。派兵掐断黄河等主要河流的渡口,如此一来,南北之间的水路交通被完全隔断,河南各地的军队也完全按他的命令行事。待一切妥当以后,范孟端更是在省政府里举行了祭祖仪式,并且派人把各衙门的文武官员都喊到开封,一到开封就是人头落地,尸体丢在闹市展示。而其他不服服从他的官员,也是是一律斩杀。就这样,500多名的官员和家人都被杀掉,整个河南行省的官僚几乎一扫而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0cf3eb17ee292e355d0794c8e6a4471.jpg)
这时,有一个叫冯二舍的人,被范孟端委任了宣抚使,外放做官。临行之前,他来拜访上级范孟端,二人在酒热耳酣之际,就想见见钦差,意思就是想巴结一下,不想范孟端喝大了,就说:有什么钦差,我就是钦差,如果不是我,就凭你还能当宣抚使,就这一句话,引起了冯二舍高度怀疑,于是伙同几个下级军官,带着一哨人马,将行省衙门包围,问明缘由后,亲手斩杀了范孟端。
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范孟端最早为内台知班,后来成了河南行省的掾史。实际上就是一个老吏,范孟端出身很贫寒,没有什么背景,也没什么钱,所以官做的也不大,交际圈也不广。以至于衙门里的人都觉得他是个无所作为的人,可范孟端自以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由于是汉人不得重用,而那些大字不识一斗的蒙古人却高官得做,范孟端对此自然是愤愤不平,颇有愤世嫉俗的意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3cc9b6c88e67ec8b8d18b9d59e9640c.jpg)
某日,他甚至在省府衙门的影壁墙上写下一首诗:“人皆谓我不办事,天下办事有几人?袖里屠龙斩蛟手,埋没青锋二十春。”这首诗现在看无疑就是“反诗”了 ,可今令人不解的是,整个行省衙门进出僚属竟无人识得,大概就算认字也无法理解范孟端的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范孟端郁郁不得志,又加上蒙古高官的欺压,衙门里工作的范孟端此时就意图报复,范孟端然有几个蒙古朋友。而这几个下级的蒙古衙役也对上司颇为不满。于是范孟端就和四个蒙古人朋友密谋要干一番大事,说白了就是让这四个人假传圣旨?并借机杀掉全省的高官官吏,用范孟端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我冬至日应直省,汝四人当以黄蜡为丸弹状佩之,称圣旨劫铺马,乘昏夜入河南省台中堂坐定,唤当值掾吏来传圣旨,我则佯应之曰:诺。有河南廉访使段惟德,致仕在家,即传圣旨召之,使居省中权事。余省官呼入者,汝皆传圣旨槌杀之。凡发号令,惟听我施行。如此,大事必成,可以得志,富贵可共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9b0bdea6015392ff7fc89472389402e.jpg)
一无粮草,二无兵力,五个人就夺了河南行省的权,就是这样一个漏洞百出的事情居然干成了,实在是匪夷所思。这实在是中国古典官僚史上最魔幻的一幕。堂堂的一个行中书省,居然被一个不得志的小吏给一锅端。
再说冯二舍,省府衙门里的人并不相信冯二舍所做所为,依旧相信范孟端全省最高官员。直到冯二舍他把范孟端的人头扔进省府衙门里,里面的人才恍然大悟,原来前面的四个钦差,也是假的,是范孟端的同党,这几个人自然没得到什么好下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2dc2c1bf3069d95cfb2949b32eb88a2.jpg)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政变中,有一人无意中配合了范孟端,叫段惟德。此人是元朝廷派往河南江北行省的廉访使,此人当时处于离任状态,被范孟端临时抓来充了门面。事情传到大都之后,举朝震惊,而权臣伯颜立即借机铲除异己,当即就把河南江北行省属地内顺从范孟端造的官员清洗了一遍。
权相伯颜以此提出汉官不可信任,尤其不能由汉人做廉访使。顺便把河南江北行省属地内顺从范孟端造反的人又清洗了一遍。而此前,河南行省是伯颜的大本营,范孟端等于是清除了权相伯颜在京外的主要势力,而伯颜这一次又一次清洗,就此导致元朝廷在河南江北行省的官僚系统被齐齐整整的犁了两遍,中央政府在当地的统治工具基本崩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2534a6b13163293b69f702c63547dc6.jpg)
而这也就产生了另一更深远的影响——元末农民几乎都是从这个省开始的,包括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徐寿辉、韩山童和刘福通等人。可以说,是小吏范孟端凭一己之力,拉开了元王朝崩塌的序幕,这就是匹夫一怒的代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e91f492128540e8ab9d7901cc41c404.jpg)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