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24日,第10兵团奉命发起金门战役。这场战役注定是一场要载入史册,让人悲痛不已的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我军登岛部队九千多人全军覆没。
然而就在这场战役结束后,却有一名将领得到了连续晋升,这是为什么呢?

金门岛位于厦门以东,距离大陆最近的地方也有5.5海里。金门是台湾的屏障,是台湾的门面,也是台湾阻拦我军的重要途径。
老蒋很早就清楚,自己要是退到台湾的话,那金门一定要掌握在手里。作为一个天然屏障,金门对台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和台湾相比,我军对金门的重视就不太够。一直以来,毛主席对金门都没有特意提起过,也就是在解放厦门的时候,才提起了厦金战役。
金门岛并不是一个好打的地方,金门是海岛,但我国的海军当时刚成立,也才只有一个架子,内里的东西还没得到填充。

所以用海军攻打金门岛,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想要攻打金门岛,就只能用最传统的方法,陆军坐船打登陆战。
偏偏当时的情况是,我军根本找不到几艘船。为了能顺利拿下金门岛,叶飞也是四处调船,忙得脚不沾地。而且当时厦门已经解放,他实在是太忙了。

当时我军将厦门和金门定为同一次战役,打下厦门之后,叶飞就忙着重建厦门。而当时的第十兵团,也有很多人在政府任职。
在政府任职没什么,但他们在忙于政府工作的时候,难以避免忽略了即将进行的金门战役。
因为大家都认为,金门战役没有多大困难。

按照当时的决定,我军要筹集足够的船只才会正式发起金门战役。但当时国民党撤离的时候,已经将所有的木船全部销毁。
叶飞想要筹集足够的船,必须从全国各地调。当时我军打算拿出七个团登岛,起码要筹集够能供六个团乘坐的船。

而且除了必要的船之外,船工也是不可或缺的。金门战役和渡江战役不一样,渡江战役的时候,我军用的都是老船工了。
他们虽然不是战士,但经过战争磨炼之后,对于枪炮声已经不害怕了。哪怕敌人的炮弹落在船边,他们也不会胆怯。

但厦门这里的船工不一样,他们都是新船工,一听到枪炮声就吓得瑟瑟发抖。在训练的时候,很多人一听到枪声就跳海逃生,拦都拦不住。
这样的情况很明显无法立刻发起金门战役,叶飞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给上级报告,希望能在训练之后再次发起战役。

金门只是小岛,岛上的人也不多,而且岛上的国民党部队,大部分都是遭受过我军毁灭性打击的部队。这样的部队,我军在解放战争中见了很多。
他们再次遇见我们的时候,往往都会举手投降。所以,当时所有人都觉得,金门已经是我军的囊中之物了。

很多人认为,即便没有经验丰富的船工,我军也能将金门岛拿下来。而且众人还考虑到了一件事,那就是胡琏和汤恩伯的部队。
按照兵团当时的判断,岛上的部队只有一些残兵败将,但胡琏和汤恩伯的增援随时会到。一旦岛上有了增援,就不好打了。

而且在金门战役开始之前,叶飞收到了一份情报,疑似是截获的胡琏的情报。
这份情报说,胡琏已经打算进入金门岛了。
为了不给解放金门增加困难,所以他当机立断,马上让部队准备登岛。当时我军准备还没有完成,一共只准备了三个团的船。

这样的准备,对于一场即将开始的战役是远远不够的。万一先头部队登岛出了差错,那部队可就面临绝境了。
当时兵团普遍有一种轻视金门岛上敌人的态度,他们认为我军不会被金门岛上的敌人打败,所有的意外都不会出现。

事实上,叶飞在总结失败原因的时候,也将失利的原因归结于轻敌和急躁。这说明事后他对当时的情况是做了反省的。
虽然大部分人都同意立刻发动进攻,但还是有少部分人不希望提前发起进攻的。这些人认为,起码应该等船齐了再发起进攻。

这些人中就包括了当时85师的师长朱云谦。在站前会议上,朱云谦公开反对现在登岛,他提出要推迟登岛时间,必须做好后勤准备,拥有充足的船只。
当时主要负责进攻的是28军,但朱云谦却是29军的人,他是因为夺岛兵力短缺才被调来厦门的。

因此当他提出不同的意见之后,就被当时的政委忽略了。但朱云谦并没有放弃,他选择到厦门和叶飞当面讲清楚,希望能推后登岛时间。
只可惜当时的叶飞诸事缠身,根本没时间听他说那么多。叶飞觉得就是一个金门岛,我军肯定能简单拿下,没必要那么慎重。

所以他只是不耐烦听了两句,就将朱云谦打发了。朱云谦对此毫无办法,在晚年的时候他曾说起过金门战役,自嘲说:“战前我去找了首长,奈何插不上话。”
因为运力的问题,第一批只能送三个团登岛,大约九千多人。这九千多人里,就包括了朱云谦的253团。

朱云谦没有办法,他只能寄希望于自己想多了,寄希望于此次登陆战能顺利。然而,事情的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岛上敌人的兵力增强了。
汤恩伯的部队早就上岛了,胡琏的部队也已经登岛,而我军对此一无所知。

我军准备的兵力,完全无法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而且因为船工是新手的原因,我军遭到了敌人的突袭之后,船工瞬间就乱了起来。
原本打算让他们回去,但他们要不就是举手投降,要不就是跳进了大海。
就这样,登岛部队陷入了绝路。

因为没有充足的船,另一边的部队根本无法为登岛部队提供支援。就这样,登岛部队大部分壮烈牺牲,只有少部分被俘。
而这次战役中负责指挥的肖锋,在55年大授衔的时候仅被授予大校军衔,之所以低授,金门战役失败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可以说,此战失利让我军上下都十分警惕。这一战告诉我们,即便国民党战力不佳,我军也不能对他们有任何的轻视。
狮子搏兔,亦需全力。轻视敌人的后果之惨痛,是每一个人都不想继续经历的。

在后续解放海南岛的时候,韩先楚就是吸取了肖锋的教训,在准备船只和船夫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让海南岛成功解放。
而金门战役之后,多次提出异议的朱云谦非但没有受到追责,反而在55年的时候被授予少将军衔。师长授少将,这确实是高授了。

并且在战役结束不久之后,他又被擢升为28军参谋长。进入空军之后,也是陆续担任了旅长、师长等职务。
晚年的时候,他更是一度担任了政治部副主任,可见中央对他的认可。
参考资料
【1】金门战役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一个中国”是两人的“默契”,萧鸿鸣、萧南溪、萧江,澎湃新闻,2015.12.11
【2】金门战役不顺为何解放军仍不派师级军官上岛?海外网,2015.03.23
【3】军史经典著作《金门之战》:首次全面阐述20世纪50年代东南沿海作战,北京晚报,2018.05.18
【4】揭金门战斗一次惨痛失利:三个团全军覆没,人民网,2016.07.14
【5】木船VS军舰:胜负背后有玄机,中国军网,2019.05.15
【6】金门战役指挥员认为解放军惨败根本原因是什么,解放军报,201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