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赌”协议之下,这只小黄鸭抢滩登陆港交所!

EMBA 2022-01-20 14:01:52

继泡泡玛特上市后,又一位超级网红IP“游”进了港交所。

还记得你浴缸里、鸭舌帽、保温杯、背包上的那只小黄鸭吗?

可别小看这只小黄鸭,这只名为“B.Duck”的鸭子已有16年的历史,堪称是潮玩市场上的资深玩家,如今它正全力“游”进港交所的大门。

2022年1月17日,德盈控股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交易首日,开盘2.6港元/股,一度上涨近30%,截至发稿,总市值为23亿港元。两度冲击港交所主板IPO,德盈控股终于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1

黄色鸭子“入侵”港交所

从浴室“游”进港交所,这个故事还要从30年前的一群鸭子说起。

1992年,中国一艘装载着近3万只橡皮小黄鸭的货轮开往美国华盛顿州,在太平洋海面遭遇强风暴,集装箱破损,散落了无数小黄鸭。这只“鸭子舰队”意外地开始了全球漂流。

在太平洋上漂流了15年后,于2007年抵达英国海岸。一时间,“鸭子”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轮热潮,BBC还特意为其拍摄了纪录片《黄色鸭子入侵》。

2005年,香港设计师许夏林在欧洲游学,他在“小鸭漂流事件”事件发现:在小黄鸭整个生产环节中,中国只能赚取几毛钱的加工费,而欧洲却能赚取几十倍的高额差价,于是他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创作一个属于中国人的小鸭子形象。

同年,恰逢许夏林的儿子Thomas出生,许夏林便为儿子设立了一款浴盆玩具,创造出了“Bathing Duck”的形象,B.Duck品牌也自此成立。

B.Duck作为独立品牌的征程自此开始,许夏林也开启了自己的中国品牌梦。许夏林先开设了第一家自资玩具工厂,利用B.Duck开展特色商品零售业务。2010年,德盈控股正式开展授权业务,并从2011年起授权第三方使用B.Duck角色作为消费型商品以及推广用途。

B.Duck开始成为德盈控股的“顶梁柱”业务。

2

年营收2亿的吸金兽

2012到2014年,B.Duck的角色授权业务逐渐扩大至南韩、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国际化初显;同时德盈控股还在此期间推出服装系列,在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开设服装店。

2015年,德盈控股在天猫开设首间线上旗舰店,开启了电子商务业务,此后又进一步扩展至例如京东、唯品会及HKTVmall等其他电子商务平台。2018-2020年,小黄鸭母公司德盈的IP授权业务收入分别为6382.7万港元、8163万港元、9803.9万港元,营收占比从31.8%提升至42%。同期,通过电商和线下渠道的收入为1.37亿、1.61亿、1.35亿港元,营收占比分别为68.2%、66.4%、58%。小黄鸭的线上销售占比能达到95.9%,仅天猫服饰类商品就贡献1.08亿港元,带来了近一半的营收。有超过250名被授权商及七名授权代理帮它生产商品,这些商品遍布中国、泰国、韩国及马来西亚等市场。上百个被授权商,设计出各种产品,这些产品又为小黄鸭积累了大批粉丝。从其授权的商品品类来看,服装及配饰类商品是最多的,有超过12000个SKU,鞋履类排在其后,超过3700个SKU,家居及生活用品则有1200多个SKU。尽管IP授权与IP电商齐头并进,小黄鸭依然被认为“游”得不快。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20年的角色授权收益计算,德盈控股排名第五,市场份额为2.4%,落后于国内玩具厂商奥飞娱乐,与另一位国内游乐园玩家方特文化近乎持平。

数据来源 :弗若斯特沙利文

纵观同赛道其他玩家,IP潮玩品牌泡泡玛特的市值是其近27倍,国内玩具巨头奥飞娱乐的市值是其5倍。有业内人士分析,小黄鸭目前还是一家赚钱的公司,但赚得还不够快、不够多。

3

“赶鸭子上市”,小黄鸭的前路并不明朗

两度冲击IPO,小黄鸭的敲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早在2019年3月,德盈控股就申请了港交所GEM上市,后又撤回申请;2021年5月,德盈控股转战港交所主板IPO,6个月申请失效后,仅过一天,德盈控股就再次向港交所发起冲击。

德盈如此急于上市,或与一份即将到期的对赌协议相关。

据招股书显示,2021年4月,德盈引入Wisdom Thinker及万通的投资,并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协议约定,如果在2022年4月14日前无法实现不少于18亿港元的估值而未成功上市,则需要按每年8%总回报率进行股份回购。

德盈控股终于在最后一刻“赶鸭子上市”。

近年来,德盈的营收结构正在发生改变。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的IP授权业务收入占比已经从2018财年的31.8%,一路增长至2021财年上半年的47.6%,与周边产品的自行销售近乎持平,重要性逐渐凸显。与之相反的是,周边产品的收入占比在近几年内都处于下滑状态,2018财年的占比接近七成,2021财年上半年,下滑至五成多。

德盈控股的营收基本面

图片来源:德盈控股招股书

依靠后期低成本的IP授权业务,德盈控股已经实现连续盈利。但残酷的资本市场犹如路易斯·卡罗尔笔下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在这个国度中,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

根据招股书,2018到2020财年,B.Duck家族占IP授权业务的99.2%、98.9%、99.0%,到2021财年上半年进一步达到99.5%。而B.Duck家族中,又以B.Duck小黄鸭为核心。

不难看出,德盈控股的IP授权收入过于依赖小黄鸭家族。

IP授权收入过分依赖B.Duck家族图片来源:德盈控股招股书

如此份额占比甚至比被广泛诟病IP单一的泡泡玛特中Molly所占比例还要高。就IP而言,泡泡玛特成功地从最早只依赖Molly一款变为了后来的多点开花。2017年,Molly占整个泡泡玛特总收益的89.4%。之后泡泡玛特每年主推一个IP,先后推出了Dimoo、Yuki、BOBO&COCO。2020年6月,Molly占比已经下降至16.3%。

在德盈聚焦的IP授权和IP电商赛道,一边是动画等内容起家的IP界“顶流”迪士尼,一边是具备自有渠道支持、供应链强大的泡泡玛特。面对这两座大山,德盈一无内容充分化,二无自有渠道,还要面对、IP复制难等问题。“游”过港交所的小黄鸭,前路并不明朗。

4

IPO变现,仍是个好生意吗?

其实,IP授权变现早已不是什么商业秘密。对于国产IP来说,德盈控股在角色知识产权称得上“鼻祖”,17岁的小黄鸭已经是个“老”品牌,但和94岁的米老鼠、48岁的Hello Kitty、37岁的马里奥等国际知名IP相比,小黄鸭甚至还很年轻。此前泡泡玛特点燃的“潮玩热”更是吸引更多新玩家涌入掘金。

但从泡泡玛特的财报数据来看,IP市场已经释放出降温的信号,用户和资本开始冷静理性看待IP产品。在资本市场,泡泡玛特市值一度缩水近一半,截至1月6日,市值达591亿港元,股价不断下跌。

唯有不断进化,才能保持生存。泡泡玛特过去的一年在不断求变,动作比以往都要频繁。从IP跨界联名,到“Mega”系列大型手办的推出,从子品牌葩趣线下门店上线,到行业传出的泡泡玛特主题公园正在落地的消息。

弃讲盲盒故事,泡泡玛特不断上演着扩张业务版图的新故事。这些动作无一不承载着着泡泡玛特IP生态多样化的艰巨使命。

2020年,在上市路演时,王宁表示,泡泡玛特不会做中国的迪士尼,而是做世界的泡泡玛特。成立十二年,“不做迪士尼”的王宁,还是挣扎着走上了和迪士尼一样的路。

从“对赌”的德盈到“妥协”的王宁,IP头部玩家都在困守王座。由此看来,IP变现这杯羹,并不是那么好分。

云掌财经素材来源:

开菠萝财经:《年赚2亿的小黄鸭上市,但“游”不快了》Tech星球:《推子品牌葩趣,做主题乐园,泡泡玛特急了?》

0 阅读:194

EMBA

简介:聚焦EMBA企业家、投资人等精英人士,商学院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