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位将领,曾两度被授予上将军衔,打过的战役多以胜利告终,还为张国焘、彭德怀鸣不平,三落三起,被誉为解放军的副将,他就是洪学智(1913年2月2日——2006年11月20日)。
洪学智出生于民国二年(1913年)2月2日,是我国唯一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军。从贫困农民家庭的孩子到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他这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
民国十八年(1929年)冬天,洪学智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战争时期,洪学智作战勇敢,指挥果断,表现十分优秀,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表扬。
新中国成立后,洪学智身任重职,是中南军区第十五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同时还曾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
1950年,由洪学智指挥的万山群岛战役,创造了以劣胜优的奇迹,得到了毛泽东的大力嘉奖。他还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排除万难保障前线物资供应,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5年,洪学智被授予上将军衔。然而,在1959年时,他遭到冤案株连,遭受关押批判。直到1972年,洪学智才得以平反。1988年,他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我国仅有的两膺上将。
洪际圻
会跨界的人一般非常强悍精明,彭德怀倚重的战将洪学智就是这样的人,精通打仗又擅后勤!
民国二年(1913年)2月2日,洪学智诞生于安徽省金寨县双河镇黄鹄村(原属河南商城汤家汇)一个农民家庭,原名是洪际圻,家里很穷,只有两亩贫瘠的山坡地,靠着开一家小杂货铺糊口。3岁母亲去世,父亲省吃俭用让洪学智上小学,没读几年,父亲就连累带病去世。
不久,本地共产党人余海若、刘伯力在祠堂办了小学,看洪学智孤苦伶仃,收了他在学校半工半读,有时候农运分子在学校秘密开会,洪学智负责站在门口放哨,或者秘密送信。只因办校的经费不足,洪学智再次失学,迫于生计,他去学做雨伞,累得半死,又去别地当短工。
共产党人领导的农民武装在鄂豫皖这边又活跃起来,有人上门问洪学智愿不愿意参加联庄队,联庄队表面是民间防盗防匪组织,其实是吃大户的组织,为穷苦人找条活路。洪学智不假思索,立马参加了。之后,根据商罗麻特委的指示,联庄队、穷人会正式改编为自卫军、赤卫军、游击队,洪学智报名参加了商城游击队。他动作利索,头脑机敏,打仗敢拼命,服从组织的安排,通过考验,过了几天,在蔡氏祠堂内,举行了入党宣誓,成了真正的共产党人。
民国十八年(1929年),鉴于洪学智在农民武装队伍的优秀表现,被分配到赤城游击队,12月又被编入红一军,并且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红一军中,洪学智先后担任了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等职务,参加了党的四次反围剿作战。
每一次的战斗,洪学智都能灵活指挥队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游击战优势以弱胜强,以少敌多,展现了他优秀的指挥能力。洪学智隶属红4方面军,73师217团扩编为92师,他担任政治部主任。后来由于工作的需要,洪学智被调任到红四方面军,参加西征。在此期间他跟随部队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参加过多次重要的根据地建立战役。尤其是在四川军阀的围攻战中,洪学智表现出过人的指挥能力,在险境当中硬是找到了一条生路,带领战士们突出重围。再后来,由于党中央决策的失误,洪学智不得不跟随红四军一起进入长征,经受了各种艰难险阻。
洪际圻
即使是在党的艰难时期,洪学智也不忘深入到百姓群体当中,宣传党政思想,积极寻求百姓的帮助,解决部队的粮草等问题。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红4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开始长征,洪学智率红4军政治部、红12师留在后方,负责建立地方政权,支援红军。这时候,他擅长后勤供给的天赋展露出来。
进入了黑水、芦花地区后,红4方面军的部分医院、伤病员、1个补充师全部交给洪学智,红4军政治部本来就缺盐少粮,又有一大批的伤病员,筹集粮食非常困难!红军进入了鸡公寨后,却遭到了因国军蛊惑,不明真相的少族民族的顽强抵制。
他们看到红军来了,到处乱放冷枪,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洪学智硬生生地组织民运部、保卫部等机关,还有主力部队,攻下了几个寨子,筹集到几万斤的粮食和几百牛羊。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月,红4方面军占领了瞻化城,俘虏了土司武装百余人,经过一番教育后,把他们释放了,并归还了缴获的大批牛羊,释放的俘虏回去和瞻化城的首领巴顿多吉讲述了红军的秋毫不犯,讲人情味。
巴顿多吉听了动心了,他想要和红军交好,他约红军谈判的地点在一个山头,为了防备初来乍到的红军,他们占领了山头,居高临下,藏了很多伏兵,初步谈判很顺利,巴顿多吉稍微放下戒心,想要到瞻化城见红军的一把手。
两天后,洪学智在政治部接见了巴顿多吉,并向他陈述了红军的少数民族政策,红军长征的战略目的,两人相谈投机,中午,洪学智宴请巴顿多吉吃饭,但巴顿心有疑虑,怕菜中有毒,迟迟不动筷,洪学智不点破,直接端起酒喝了几杯,又将桌上的菜尝了一遍,巴顿一看,心中大宽,他们喝到兴处,巴顿要求和洪学智喝血酒义结金兰,为了考虑到团结不同民族兄弟,洪学智同意了巴顿的要求。
回去后,巴顿多吉警告所有的部下不能袭扰红军,寺院主动捐献了大批的牛羊和粮食,为了方便开展工作,洪学智成立了瞻化革命委员会,请巴顿多吉当委员会主任,有了少数民族代言人的鼎力支持,洪学智得到了源源不断、充足的供给。
为张国焘鸣不平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党组织严厉批评了张国焘等人的“左倾”主义思想。
在张国焘成为“过街老鼠”时,洪学智站了出来,他并没有为张国焘的错误辩解,而是让大家理性看待。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说,评价一个人的是非对错是要从多方面来考虑的,“一刀切”的想法有悖于这种观念。就拿张国焘来说,他在红军长征时期,不仅坚持错误的观念,而且试图另立中央,这确实是不好的行为。但同时也要看到,他曾经在“五・四运动”时期的优秀表现,而且参与了党组织的创立,为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贡献了力量。
就像陈独秀一样,虽然后来的思想方针是错的,但是不能因为这一点就否认他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贡献。不过,当时的大家怒气上头,一时间竟然将洪学智也认为是张国焘一派,将其关押进大牢。好在有毛泽东在一旁调节,洪学智这才被放出来,但洪学智仍旧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改变。
洪际圻
不管怎么说,抗日战争还是要持续下去的,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洪学智被派往太行山区的抗日前线,参加著名的百团大战和日军大规模的扫荡行动。
洪学智在战争当中优秀的表现又重拾党组织的信任,并于次年将其派往苏北抗日前线,打破日军的封锁。
解放战争打响之后,洪学智已经是辽西军区副司令员,参加了四平保卫战等重要战役,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指挥能力,阻挡了国民党的进攻势头。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洪学智又率领部队参加了平津战役,先后截断敌军的联络线路和后退路线,给予敌人重大打击。
洪际圻
在抗美援朝时期,洪学智主动请缨,率领第十三兵团入朝作战,其间他担任彭德怀的副手,志愿军的副司令,组织了第一到五次战役,为朝鲜战争的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5年的授勋仪式上,洪学智荣获上将军衔,是开辟新中国的一员猛将!
朝战负责后勤抗美援朝战争时,志愿军部队远离本土作战,后勤供给本来就不轻松,更可怕的是,美军霸占了制空权,每天狂轰滥炸,这么困苦的情况下,硬生生把补给送到了前线,使彭大将军名扬天下!
志愿军后勤创造了惊人的奇迹。指挥创造这个奇迹的人,正是洪学智!
1951年,总司令彭德怀飞回北京,当面向毛泽东讲述了战场上的困难:咱不怕美国人的飞机大炮,但是战士们没有吃、没有穿、没有弹药,这仗没办法打。为此,毛泽东紧急召开了军委会议,要求总理亲自负责志愿军后勤供应工作。总理出马,大批物资准备完毕,但困难的地方就是——运输。
光有物资没用,通不过美军战斗机的狂轰滥炸,送不到战士的手里,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运输物资的车队进入朝鲜之后,就成了美军轰炸机的活靶子,急需的粮食、药品、弹药大量被炸毁。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筹集出来的物资就白白葬送,太可惜了!不能容许这样糟蹋下去,彭大将军再三思索之后,决定让志愿军副司令员的洪学智负责这项艰巨的任务。
彭清宗
洪学智不愿意,但彭大将军一定要他干,彭大将军眼光老辣,洪学智为人缜密,工作有耐心,比邓华、韩先楚更加细腻,非他莫属!
洪学智一再推辞,彭大将军发火了,拍了一顿桌子,最终洪学智硬着头皮当了后勤总司令。一顿赶鸭子上架,竟然创造了一个军事奇迹。
彭总1951年5月14日晚上宣布这个任命,20多天之后,对阵双方沿三八线两侧形成对峙,进入阵地战阶段。
美军的李奇微眼光甚毒,他看出了志愿军最大的短板就是后勤,志愿军的强悍作战能力,在李奇微前几任指挥官彻底吃瘪,他不会走硬碰硬的老路!于是,他发动了对志愿军后勤补给线展开穷追猛打的绞杀战术。他调集美军8成以上的飞机对朝鲜北部地区所有的铁路、公路、桥梁实施大规模轰炸,想要用3个月的时间彻底摧毁北朝鲜所有的运输体系。
碰到这样的对手,换是一般人,立即不知所措了。洪学智根本不是一般人,他早就发现了后勤体系的缺陷,并胸有成竹。以前志愿军对后勤概念很模糊不清,他们只知道只要不顾一切把物资送到前方,不用管损失多少,能送多少就多少!给谁,前线需要什么,怎么分配,没有系统的协调和管理,既费时间又费人力。
洪学智根据朝鲜战场的程度,他把后勤划分为战役后方和战术后方。先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后勤保障单位,这个机构负责接收和存储物资,再由他们根据前方需要再供应一线部队。从鸭绿江一线到军一级后勤补给中心为战役后方,由补给中心运送至一线阵地,为战术后方。由总后勤部队与军后勤中心对接,对后勤物资进行二次分拣,有利于将后勤物资配送至有需求的阵地,也避免了各军之间的误解与争执。此外还取消了兵团级的后勤调度制度,直接将战术后勤任务交给军级指挥系统,如此更加灵活,效率更高。
这些只是理顺了后勤系统,但是面对美军的轰炸机,这是最头痛的地方,洪学智因此和同志们研究总结。
第一招曰“躲”,志愿军的空军和防空部队很少,无法匹敌,只能先躲开,先摸出敌机的行动规律,摸到了他们喜好白天轰炸,那就深更半夜出来行动,如果他们喜欢在晚上的晴朗天气出动,就等到阴天或者雨天再出动。不仅如此,还发明了“防空哨”,一个班6名战士,分散在距离运输线数公里的范围内,谁先发现敌机动向就立即用口哨等原始方式告知部队,立即隐蔽,同时通知高炮准备拦截。
第二招曰“修”,人和物资可以躲避,但是铁路公路桥梁无法躲避,美军敌机每天都对这些设施狂轰滥炸,因此,洪学智命后勤司令部组织了数十万人的抢修队伍,飞机来了就躲在山林中,离去就出来维修,不管炸得多么狠,都能在24小时内完成维修,保障了运输车队快速通过。对较大的桥梁,洪学智命接应部队部署在河流两侧,桥梁被炸毁后,物资在一侧卸货,通过临时渡船的方式分散运至对岸。另一侧的部队则立即进行装车,不停交接运输,保障整条供应线不间断运行。
第三招曰“打”。后期,志愿军的空军和高炮部队不断壮大,大部分都是调来配合保障运输,对着敌机出动的规律,天上的飞机及时冲出来拦截攻击,地上的移动高炮跟着运输部队移动,一旦看到敌机来了,马上开火,打个措手不及,敌机在朝鲜半岛的北部屡屡被击毁,很多美军飞行员从原来的肆无忌惮变成缩头不出。
除了人祸,还有天灾,朝鲜突发罕见的大洪水,志愿军一边涉水,一边防备敌机,尽管如此,前线得到的补给越来越充足,彭大将军的底气越来越足。
这下,李奇微却懵了,他花费了数十万吨炸弹,志愿军越来越肥,武器弹药、食品药物、甚至苏联援助的先进武器都到了志愿军的手里。李奇微精心布置的绞杀战成了一枚笑话!
洪际圻访美
1986年,已是73岁高龄的洪学智将军访问美国,美军高级将领向他请教了当年是如何保障后勤的。最后还询问他:“请问将军,您是哪所军事院校毕业的?”
洪老上将笑了笑,告诉他们:“我是你们空军学校毕业的”。美军一开始懵逼,后来才想明白了,没有他们疯狂的攻击,洪学智在不断地险恶环境考验下,逼出志愿军的最大潜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才实现了一场最大的军事奇迹!
洪学智一生最受彭大将军的喜爱,也是他坚定的左膀右臂,终其一生,他一直坚定站在彭大将军的背后,从来没有变过!
为彭老总抱不平1959年,彭老总在深入基层调查之后,连夜给毛泽东写了一封建议信。
毛泽东在看完后印发给了党中央的一众同志,大家都觉得彭德怀的信件出发点是好的,也敏锐地发现了许多问题。但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黄克诚则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并认为彭德怀有主观色彩,言语太过激进,不应被众人采纳。后来这件事情持续发酵,一些人便开始指责彭德怀的“不负责任”行为,并在 中共八届八中会议上被指定为右倾主义集团。
就在此期间,洪学智站出来说了许多公道的话,结果又被打为“彭德怀俱乐部”的成员,一下就被辞去了职务。
彭清宗
洪学智说,彭老总写信的出发点总归是好的,他在信件当中指出了许多问题,我们都需要重视起来,而不是在这里搞“窝里斗”。更何况,彭老总就因为提了一次意见就被打为右倾主义,这是否有些不公?要知道,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是经得起考验,能够虚心接纳群众意见的群体。彭老总在担任国家领导人的同时也是一位人民,他有理由提出意见。更何况,彭老总在革命时期的贡献有目共睹,他也为新中国尽心尽力,评判一个人不应如此武断。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洪学智也遭受了牵连后来好长时间才恢复职务。
1988年授勋仪式当中,这位敢说敢做的福将,又重新被授予上将军衔。
勤俭度日洪学智将军革命生涯几十年,为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他的生活始终都很简朴,一直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
1949年10月14日,洪学智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解放了广州。洪学智用自己的津贴在广州购买了一床毛巾被。洪学智带着这床毛巾被跨过了鸭绿江、战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参加了南京高等军事学院的学习,这床毛巾被还陪伴洪学智度过了初任总后勤部部长和下放吉林担任农机厅厅长那些难忘的岁月。“文革”中,他又把这床毛巾被送给了大儿子洪虎夫妇,后来又传给孙子、孙女。九十年代,洪学智的夫人张文从洪虎家把这床毛巾被取回、保管起来。一床普通的毛巾被用了60多年,“盖”了3代人……可见,洪学智将军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朴素!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时任六纵司令员的洪学智率部解放了辽阳,战场上,他缴获了国民党军官的一床鸭绒被。当时,鸭绒被的被套已经破损,平津战役结束后,将军夫人张文花了20多元钱在东安市场买了一床新被套。就这样,这床鸭绒被伴随着洪学智度过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湘赣战役和广东战役,直至抗美援朝,前后用了十多年。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邓华、洪学智的指挥下,共4个军、3个炮兵师按西线、中线、东线3个方向秘密渡过鸭绿江,向预定作战区域开进。进入朝鲜前夕,洪学智在丹东购买了一床狗獾皮褥子,以抵御朝鲜冬天的寒冷。回国后,洪学智将军一直将它保管着。九十年代,孙女手术后需要卧床休息,洪学智就叫张文把狗獾皮褥子送过去、铺到孙女床上,让她使用。孙女病愈后,他就把这床皮褥子收藏起来、留存至今。
1959年,洪学智担任总后勤部部长时,张文在北京西单商场购买了一个柳条箱子。后来,这个箱子伴随着洪学智将军在吉林工作了17年。
洪学智在家里只穿布鞋,不穿皮鞋。为了方便参加公务活动,他就把两双皮鞋(一双黑色、一双棕色)放在小车里。遇有重要活动,他就在车里换上皮鞋,公务活动一结束,他又换上布鞋。就这样,自1977从吉林回到北京工作开始,一直到与世长辞,他只穿了两双皮鞋。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四平保卫战胜利后,时任西满三师第二副师长兼参谋长的洪学智风尘仆仆地从四平到了辽吉省委和辽吉军区所在地白城子。他刚进省委大院,西满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也从齐齐哈尔赶到,见到洪学智就紧紧地拉着他的手说:“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在四平牵制蒋介石的10个师达1个月之久,为我们在后方建立根据地、改造旧政权争取了时间。现在黑河形势非常紧急,东北局决定,让你马上到黑河去剿匪,你马上就得走”。站在一旁的辽吉省委书记陶铸笑着说:“他才从前线下来,至少让他休息一晚上再走,你看他疲劳得很,况且我们也得表示表示呀!”陶铸这么一说,黄克诚也笑了、点了点头。晚上陶铸让炊事员杀了一只鸡慰劳大家。吃过饭后,陶铸将洪学智叫到一边,拿出一条毛毯,语重心长地说:“ 你经常在前方打仗,东北的冬季特别冷,这条毛毯你留着用吧。”洪学智从陶铸手中接过毛毯,战友的亲切关怀温暖着他的心,在白城子仅住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去北安了。
战争年代的条件十分艰苦,这条毛毯在当时是异常珍贵的,洪学智将军与张文同志始终把它带在身边,但是却始终舍不得使用。
洪际圻
什么东西都舍得送人或丢弃,只有这条饱藏着亲密战友的关爱和情意的毛毯始终伴随洪学智将军,从东北的黑河到南方的广东、直到全国解放,随后,又带到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68年,大儿子洪虎要结婚了,两位老人实在是拿不出像样的礼物,选来选去,他们就将这条珍贵的毛毯做为结婚礼物送给洪虎。此后,这条毛毯又在洪虎爱人徐晓峰的精心保管下留传下来。这条浓缩着战友情、夫妻情、父子情的珍贵文物,现在已被四平战役纪念馆收藏。
洪学智先后两次担任总后勤部部长,而且都是国家处于经济十分困难时期。洪学智在初任总后部长的6年中,在国家大力压缩经费支出的情况下,省吃俭用、节约了25亿元经费上缴国家财政。洪学智再任总后部长时,为支援国家经济改革,压缩军费开支,国防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由16.2%减少到7.4%。对此,他果断地提出了:“钱少要把事情办好,人少要把事情做好”的工作要求,领导全军后勤系统进行了十项改革,保证了军队建设的需要。虽然,他掌握着国家和军队的财务大权,但是,他从不利用权力为自己及家人谋取私利。他生活俭朴,清正廉洁,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被广大指战员誉为党和人民的“红管家”。
洪际圻
在洪学智身边工作了21年的秘书、解放军后勤学院副院长邢奇宝说:首长对秘书和家人有8条“铁令”:1、不管是我的家人还是别的什么人,不该办的事一定不能办;2、任何时候都不许用公家的钱请吃请喝;3、部队和下级送的礼一律不收;4、下部队吃饭必须交钱,账不结清不走;5、下部队就餐严格执行“四菜一汤”标准;6、就餐摆酒一律不喝;7、饭桌上不许有剩饭;8、出差不允许子女搭车。
晚年的洪学智依然不忘劳动人民的本色,在菜园里翻地种菜、亲自下厨房炒菜、浇花,在家中锻炼身体。
洪学智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顾全大局,淡泊名利,任劳任怨;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情系百姓;始终保持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生活俭朴,清正廉洁,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楷模和人民公仆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