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成立全新电池产业集团!整合旗下电池业务!

彬彬评商业 2025-04-25 20:21:12

4月23日,吉利在2025上海车展宣布吉利控股集团将整合旗下电池业务,成立全新电池产业集团——浙江吉曜通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曜通行”),将原有的金砖电池、神盾短刀电池,统一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实现吉利自研自产电池安全系统与电芯产品的“强强合体”。

此次整合后,不再区分Pack层面与电芯层面的品牌,统一以“神盾金砖”品牌面向市场。其中,“神盾”象征着极致安全的电池系统,“金砖”则代表着行业领先的电芯技术。

天眼查APP显示,吉曜通行成立于2025年1月26日,注册资本10亿元,经营范围含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电池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电池销售等。该公司由浙江济底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吉利产投控股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0%,实际控制人和最终受益人为李书福。

至此,吉曜通行将与吉利汽车集团、极氪科技集团等并列为一级组织,吉利构建起从电芯研发、制造到供应链等垂直整合能力。

01

“神盾金砖电池”打造极致安全标准

从行业趋势来看,平台化、标准化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降本增效的必然路径。

2023年底极氪推出自研金砖电池,全球首款800V架构下的磷酸铁锂超快充电池。最高充电功率可达500 kW,最大充电倍率达到4.5C,充电15分钟可以补能500公里以上。金砖电池率先搭载在极氪007上,能够实现3秒级的百公里加速。

负责该电池生产的是衢州极电工厂,该工厂占地1500多亩、规划年产能为24GWh电芯,是全球最大的三电及储能系统智能制造综合基地。

2024年6月发布神盾短刀电池,电芯尺寸仅为580mm,相较于传统的长刀电池,尺寸缩短大约40%。这种紧凑的尺寸设计为车辆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布局灵活性。电芯的能量密度达到192Wh/kg,有长达3500圈的循环寿命,可安全行驶超100万公里。

而神盾短刀电池主要由盐城耀宁负责生产。

此前,神盾短刀电池主要供应吉利银河品牌,金砖电池主要用于极氪、领克等高端豪华品牌。吉利集团在关键零部件及技术上大多由不同品牌、部门分别研究,将不同产品适配高端、大众等不同车型,以提高灵活性、增加区分度,但也导致重复研发、成本上升。

整合后,神盾短刀电池与金砖电池统一为金砖电芯品牌,主要采用磷酸铁锂短刀路线。极氪等高端豪华车型会全面使用金砖电芯,吉利品牌的战略车型也将搭载。这与吉利控股集团整合“千里浩瀚”智驾系统、面向大吉利体系所有车型的做法相似。

“神盾金砖电池”更核心的意义在于,在新能源汽车渗透提速阶段,其为行业打造了一套极致安全解决方案,筑牢整车安全防线。

据悉,神盾金砖电池已通过36项极限测试,23项超国标,专利技术全行业开放,推动新能源汽车“安全平权”。

近期,工信部宣布我国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以下简称“新国标”)。

国标要求单针穿刺后5分钟内不起火爆炸。而神盾金砖短刀电芯直接挑战“8针同刺”极限,即8根直径5mm钢针同时贯穿电芯,静置1小时全程保持稳定,结果无冒烟、起火或爆炸。

同时,神盾金砖短刀电芯成为全球首个通过5.8mm真弹枪击贯穿试验的电芯,在子弹穿透电芯的极端破坏下,它仍能保持化学体系稳定,展现军工级抗冲击能力。

此外,新国标中新增的电池底部撞击测试标准也是由吉利牵头制定。

针对电池新国标增加的底部碰撞试验,作为该项测试国家标准的主要参与者,吉利还将向全行业开放包含电池包底护板专利、电池包防撞梁专利、底部碰撞实验装置专利在内的电池底部安全专利集,为消费者与行业带来从整车电池安全设计与技术验证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截至今年3月,吉利主导参与安全领域的各项标准已达115项。在权威机构公布的自主整车集团公开安全技术专利数量排行中,吉利以1562项专利数排名第一。

眼下,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竞争,正在从速度比拼转向安全决胜。吉利成立新电池集团,推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不仅是在电池业务板块的一次战略升级,更将打造吉利电池产品在市场上的认知度和竞争力。

02

全产业链布局自供电池装机进入top10

对比其他车企,吉利在动力电池上布局投资更为领先和深入。

早从十几年前开始,吉利集团通过收购、自研和合作,全面布局动力电池领域。至今,吉利已逐步构建起一条从原材料、电芯设计、电池整包实车验证再到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条。

在PACK层面,2013年,吉利成立威睿,聚焦电池包集成技术;2014年,吉利通收购山东衡远,为沃尔沃及领克部分车型供应电池包。

目前威睿在国内拥有四座工厂,分别位于衢州、杭州、宁波、枣庄,其中衢州工厂为三电智能制造工厂;宁波工厂承担主要三电研发、试验试制任务;杭州工厂承担智能驾驶域控电子产品和充电桩、电池BMS等生产;枣庄工厂则由吉利与欣旺达合资建设,年产15万台套电池包。

据了解,威睿主要向极氪供货,同时公司产品也搭载至路特斯、极星、沃尔沃、smart、领克、吉利银河、几何等多个品牌的车型。

此外,据起点锂电观察,吉利还成立了多家以“闪聚电池”命名的公司,分部在不同省份地区。

比如贵阳闪聚电池,其工厂于2023年8月开始奠基,生产线在2024年2月已正式投产。工厂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规划年产量为20万套。

2024年,浙江闪聚电池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湘潭闪聚电池有限公司成立,规划了产能(电池包为主)。

在电芯层面,吉利采取合作与自主研发并行。一方面,吉利积极与宁德时代、欣旺达、孚能科技等一众优质电池企业展开合作。

比如,2018年,吉利和宁德时代宣布成立时代吉利合资公司,产能规划12GWh。

另一方面,吉利围绕磷酸铁锂、三元软包、三元方形等不同技术路线建立了从电芯到电池管理系统的全栈自研能力,成功自主研发了金砖电池、神盾短刀电池。

目前,吉利自供电芯产能主要由极电新能源和耀宁新能源2家提供。

极电新能源(威睿衢州工厂)电芯年产能规划达48GWh,PACK工厂则支持年产84万套电池包。

耀宁新能源成立于2021年,总部位于江苏盐城,团队部分成员及技术积淀源于吉利。目前,耀宁在全国拥有盐城、桐庐、上饶、鹰潭、唐山、重庆六大生产基地,总计67GWh锂电产能。南浔设有固态电池研究院,长沙设有矿业技术研发中心,同时设有25万吨矿石墨产能。

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吉利集团旗下两大电池企业极电新能源、耀宁新能源分别实现电池装车量6.27GWh和1.97GWh,合计达到8.24GWh,已经超过LG,可位列国内第十。

除了耀宁和极电,吉利还在安驰新能源、利信能源等企业均有持股。

在产业链条的打造上,吉利在上下游完成全方位布局。2023年,吉利联合天齐锂业,共同在上游资源、核心材料、锂电池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同年,吉利和蔚来达成合作,在换电、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此外,在动力电池产业链末端,吉利科技集团于2018年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目前已构建出覆盖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的双路线生态,回收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镍钴锰材料回收率超过99%。

吉利控股常青新能源(吉利占股40%)五年计划总投资65.89亿元,规划用地1150亩,分三期建设15万吨/年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利用和10万吨/年三元前驱体生产线。

除了常青新能源,3月,吉利科技集团旗下子公司安徽吉枫循环科技年处理4000吨锂电回收项目落地安徽。

综合投资力度、产业链布局广度、技术开发深度以及电池装机应用规模,吉利都已走在一众车企前列。以产业链综合优势赋能,其旗下公司电池装机量今年还有望进一步提升。

2 阅读:767
评论列表
  • 2025-04-26 01:10

    耀宁

彬彬评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