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类的疾病往往以急性病为主,因此,消除症状是治疗急性病的一个重点。
以发烧为例,患者高烧不退,古代医者会采取冰敷的方式来降低患者体温,避免高温对大脑造成损害。即使在现代,我们依然会使用退烧药来消除发烧这一症状。
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最大的健康威胁不是急性病,而是慢性病。
与急性病不同,慢性病的治疗不能仅仅停留在消除症状上。因为慢性病的核心威胁在于其长期积累导致的器官衰竭,外在症状倒是次要的。如果仅仅消除症状、而不针对病因,反而成为了「掩盖症状」。
掩盖症状虽然可能适用于急性病,但不适用于慢性病。
笔者在临床诊治工作中,遇到过一些慢性肾脏病患者因掩盖症状而延误治疗的事件。细说起来,掩盖症状的行为包括但不仅限于:
1.轻度水肿,用利尿剂肾性水肿是由蛋白尿引起的,因此消除蛋白尿才是消除水肿的根本之道。然而笔者见过一些肾友,对蛋白尿只用了一些不疼不痒的辅助药,甚至辅助药都没用、而是用利尿剂强行消肿。仿佛只要肿消了,肾脏损伤就恢复如初了?
其实,只有中、重度水肿才可能对消化道、心肺功能造成威胁,需要使用利尿剂。而轻度水肿,对人体机能没有多少影响,因此不必过度使用利尿剂。而且,利尿剂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肾损害风险,要用也可以,但起码要在控制蛋白尿的前提下使用吧?
水肿在视觉上,确实看起来比蛋白尿更明显,消肿也确实比控制蛋白尿更简单快捷,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忽视蛋白尿控制的理由。当你不管蛋白尿、只管水肿,5年10年过去,肾脏细胞全被蛋白尿搞死了,尿毒症就来报道了。
只有同时控制蛋白尿和消除水肿,才能真正保护肾脏功能,避免尿毒症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狼疮性肾炎,单用止痛药狼疮,常导致部分患者关节疼痛。
遗憾的是,部分患者的狼疮和肾脏损伤没有得到干预,只依靠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止痛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等)来缓解疼痛。似乎只要疼痛消失了,狼疮病因和肾脏损伤就会随之消失了?
止痛药不是万能的。在治疗初期,为了缓解患者的痛苦,适当使用止痛药是可以理解的。但关键在于,无论痛不痛,狼疮都需要干预缓解,因为狼疮最大的危害可能还不是疼,而是会要命的。当狼疮的病情得到缓解,疼痛自然也会随之减轻,此时应及时停用止痛药。
我们必须警惕,止痛药具有一定肾毒性。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尤其是连续应用1-2年后,可能导致药物性肾损害。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止痛药作为治疗狼疮和肾脏疾病的替代品。
有的患者还是很警惕的。有时候遇到患者痛经,我们建议最痛的时候可以服用一片布洛芬,但患者知道止痛药不能多吃,就忍着。其实它的毒性和累积剂量有关,布洛芬累计不超过400-500片,风险是很小的,也不是一定会吃出问题,需要把控累积剂量。
3.慢性肾衰竭,单用肌酐吸附剂血肌酐是肾衰竭的“报警人”,如果一个组织接到警情后的第一反应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报警的人,那么这个组织不是公安而是黑社会!
部分患者或家属可能会选择使用肌酐吸附剂,如爱西特炭片、肾衰宁等,希望通过吸附肌酐、从肠道排出,来延缓肾衰竭的进程。
吸附剂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吸附肌酐和其他毒素,我们在改善肾脏损伤的过程中,将其作为辅助药物也未尝不可。
但我们必须明确,肌酐吸附剂不能单用,因为肠道只能排出一小部分的肌酐。如果放任病因继续发展,肾脏细胞不断坏死,那么这些吸附剂排泄小半毒素作用将变得微乎其微:剩下的大半毒素,依然会攻击身体的各个脏器,最终还是不得不依赖透析活命。
而且,排毒功能只是肾脏6项功能的其中之一,还有5项功能影响着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肾病可以排毒,但不能只有排毒、只排一小半毒。
结语
这些做法在医疗规范中往往「模棱两可」:你说它严重吧?它在短期内造不成太大危害,指南也没有明确反对,似乎也不是特别严重;但你说它不严重吧,它却使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放任肾脏损伤慢性进展——而肾病最大的危害恰恰是慢性进展,长年累月下去必然会导致尿毒症事件增加。
如果消除症状=治疗疾病,那么麻醉剂无疑将成为治愈一切疾病的万能选择。无论哪种疾病,一针麻醉剂下去什么病痛都感觉不到了——甚至这种方式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麻烦,可这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肾科不能只关注症状,肾科医生如果张口闭口全是症状,就没有前途,在舒适圈里出不来了。你看欧洲、美国的肾病年会哪一年的主题是症状?就连我国的肾病年会也不把症状当目标呀!
对于慢性肾脏病而言,诊断病因、缓解病因才是关键:更重要的解决免疫复合物、肾脏缺血、肾小球内压、脂质过氧化、微炎症、纤维化等等肾脏损伤因素,才能真正为肾脏带来益处。
捐器官移植救活更多人延续生命 捐给国家匹配移植救活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