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达于1938年1月到达延安,与毛主席首次见面。
一日,许光达在招待所里见到了潘晓红,她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首长,毛主席、王稼祥等人,马上就要来见苏联的人了!”
“毛主席!”许光达双目圆睁。
许光达很久以前就听说过毛主席的大名,当他还在长沙读书时,曾在《湘江评论》中读到毛主席的一篇文章。后来,他进了黄埔军校,毛主席也到这里作了讲演。
不过,许光达一直都没有和毛主席说过话,所以,他期待已久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来了,王稼祥也来了,两人握了握手,许光达兴奋地喊道:“主席好!”
毛主席立刻认出了他的身份:“你是湖南人,还是长沙人!”
在王稼祥的带领下,许光达点点头。
“光达同志,可以说是一颗赤子之心,苏联边防军司令坚持要把他留下来,他却拒绝了。我回来之前,这位参谋长还想让我帮他一把,但他怎么会想到,光达早就回来了?”
毛泽东点点头,说:“这里的土豆炖牛肉,可比我们家的窝窝头强多了。”
许光达的苏联同学们,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光达当我们汽车训练班的支部委员,一个月七十卢布,不到一个月,口袋里就没钱了,大家都管他叫“光鸡蛋”。那时候,我们就在想,他一没下过饭店,二没上街,那笔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拿来做党费的。”
许光达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之色,道:“我是一名党员,党组织就是我家,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许光达这辈子都是个很有主见的人,无论建国之前还是建国之后,他都没有改变过。
1950年1月,在军委的敦促下,许光达返回了二十余年的家乡。一回到家乡,亲友们就一窝蜂地涌了过来,有想到北京工作的,也有想入京为官的。
许光达深深地感到了一种“一人上位,鸡犬升天”的腐败思想,因此,他专门在家族中开了一个会:“北京不许来,我是共产党的官员,共产党的官员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过,我可以给你们每个人出一个钱,让他上大学,一直到他毕业。要是没考上,那就算了,谁要找工作,我是不会去关心的。”
亲朋好友听到许光达这么说,都觉得许光达是个狠心的人,可实际上,直到他去世之前,他就用自己的薪水供应了九户人家的九个子女。
在国家困难的时候,农村粮食紧缺,有些军队的干部和家庭,从农村来,长期在军队里吃饭,在群众中间有不良的影响。许光达立即召开了军委会议,军委决定,从现在开始,只接待家属三天,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继续生产。
“军令状”下达后的三天,许光达的兄长便带着他的弟弟,从老家来到了京城,向他求救。
那时,许光达在开会,邹靖华热情地招待了这两个人,她先是扶着生病的弟弟去了医院,接着把装甲兵党委最近的决定告诉了大哥,让他们马上返回湖南。
在许光达的家中,他们一开始只吃了一顿青菜和一颗黄豆,这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许光达一回家,就向他诉苦,但许光达却告诉他们,这是组织上的决定,无论是谁家都是如此。
后来,两人从伙夫口中了解到,许光达平日里只吃一道菜,只有一道汤,这次他们过来,特意多加了一份,只供应给首长的黄豆。这两人一看,就知道是他们给领导添麻烦了,于是就商量着要不要一起回长沙。
临行前一夜,许光达望着自己这位瘦骨嶙峋的哥哥,长叹一声道:“如今国难当头,我们这些做干部的,更要以身作则,我们需要以身作则。”当天晚上,许光达就将家中唯一的一壶美酒取出,吩咐伙夫再做了两个小菜,三个人一边喝酒,一边回忆着儿时的日子。
然而 第二天许光达得到消息,立即派人到铁路车站把弟弟送往解放军总医院,可惜为时已晚,他的弟弟已因病去世。
后来,有人背后议论邹靖华不懂人情,许光达为她辩护说:“没错,党委刚决定,人情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尽管许光达的情绪有所不佳,但在火化他的兄弟后,他特意从自己的口粮中挤出几个馒头,让兄长得以吃饭,并带些干粮回家。许光达虽然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但当他将自己的兄弟送到车站的时候,不禁流下了泪水。
要求降低军衔的职位1950年,许光达由兰州调回北京,毛主席委任他从事装甲兵建设工作,并委任他担任装甲兵总指挥官。那时候,许光达身边也不过十几个人而已,别说是坦克了,就是办公室都没有。
许光达就是在北京前门附近的一间小宾馆中,开始了“创业”之旅。
他召集了全国各地的坦克兵,连夜研究,最终得到了中央军委的同意,将所有的坦克都编入了三个坦克师,然后又相继成立了三个坦克团。
许光达经过一番艰苦的工作,将原来的坦克、新引进的坦克都进行了改编,组建了3个坦克师,2个机械化师,40多个火炮营,初步建立起了一个装甲军团的雏形。
朝鲜战争一开始,毛主席就下令让志愿军上朝,毛主席考虑再三,还是把新成立的坦克部队派上了战场,同强大的美国人较量较量。
“往娘怀里躲这是注定没有出息的,我们要把装甲兵带到战场上去!”
后来,徐光达又组建了一支坦克团参加抗美援朝,并对战斗单位进行了精心的部署。许光达亲自到朝鲜战场视察,以便更好地掌握坦克在战场上的实际状况。
许光达在前往前线的路上,发现了十多辆被烈火焚烧的美军坦克,他立即从车上下来,前去查看情况。本来这是志愿军从美国人那里抢来的,但是美国人害怕志愿军修理,所以就派飞机把它给炸掉了。
许光达看着那熊熊燃烧的火光,心中也是一阵肉痛。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到手的坦克,却让美国人给糟蹋了,太浪费了。许光达不由得叹了口气,道:“可惜了,早知道就组建一支赤手空拳的坦克队伍,前往朝了,那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将损坏的坦克修复,重新利用了。”
许光达来到了坦克前,看着那些正在挖掘的士兵,疑惑地说道:“你躲在坦克下面做什么?”士兵答道:“我们的人员可以在地面上维修零件,进行作战准备,到了晚上,我们还可以在休息,既能抵御空中袭击,又能迅速进入战场。”
那时候朝鲜正处于冬季,士兵们都是用棉被盖着的,单薄的棉被,怎么可能挡得住寒冷的大地。可是,这些士兵却没有任何的怨言,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斗志,这让许光达心中极为不是滋味。
在入朝之时,许光达走访了十几个连队,召开了一次又一次的会议,虚心地听取了将士们的意见,并且不断地总结着自己的经验。许光达在朝鲜的经历,使他对装甲兵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回到祖国后,立即着手建立新的坦克院校。
在1955年的授勋大典上,毛主席向许光达提出了大将军衔,按理说,这应该是他应得的,但许光达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高兴。
“这些年来,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周逸群,段德昌,柳直荀,还有很多我都记不住,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同志。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我能有今天,都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一想到他们,我就为自己得到了如此巨大的荣耀而感到羞愧。
很快,他找到贺龙,向他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他觉得中央对他的评价实在是太高了。
贺龙赶紧安抚他说:“这是毛主席、中央军委几位副主席商量之后的结果。”
许光达又问:“如果周逸群和柳直荀还在,不知道他们会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军衔。”
贺龙:“他们会像周总理、小平同志那样,换成政治工作,去搞行政”
许光达道:“若是贺锦斋和段德昌还活着,那该如何是好?”
贺龙:最有希望的就是大将军衔。
许光达很干脆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我和诸位将军根本就没法比,我知道,我和他们比起来,差得太远了。我想请您把我的军衔降下来,这样我就放心了,上面也尊重下我的意见嘛!
许光达所说的这些人,在红二军团的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
湘鄂西苏区的创建人、贺龙的“恩师”周逸群;段德昌是贺龙的心腹,也是红二军的六军军长。南昌起义以后,贺锦斋是南昌起义后跟随贺龙的,也是最早牺牲的一名师级干部;柳直荀,红二军政治部主任,红二军团政委,是红军中的一名优秀的政工人才。
在这一时期的许光达担任的是师长、团长。上面这些人全是他的上司
他离开贺龙的办公室之后,立即向毛主席递交了降职的申请。在那个时候,很多军官都觉得自己的军衔太低了,许光达的这个举动,就像是一个模范一样,毛主席对此也是非常满意。
在会上,毛主席对许光达的“请求降职”的高度赞扬,说:“这是一面镜子,是我们共产党员自己的镜子。”
毛主席继续道:“五百年前,徐达将军第二次平西,以智勇之名,冠中州。五百年过去了,许光达将军已经数次将军衔让出,他的威名,必将传遍了整个中国!”
许光达的降职并没有得到批准,能够被任命为大将,已经是毛主席对他实力的肯定了。
国庆10周年时,坦克部队缓缓的从天安门前走过,此时许光达的心中充满了自豪。
毛主席和他握了握手,激动地说道:“光达,你真是太好了,装甲兵能有今天,多亏了你……”
有意把骨灰盒倒置1968年,许光达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出了一口鲜血,并且还吐出了一口鲜血,但却没有任何的起色。
1969年6月3日,许光达将军在一家医院的抽水马桶中死去,没有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也没有一名亲人陪伴,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向自己的战友们表忠心。
1969年6月4日,许光达的儿子许延滨忽然接到了许光达将军的死讯,他悲痛欲绝,嚎啕大哭:“父亲,您走得这么快,我们都很想您!”
听到许光达的死讯,周恩来总理感到非常悲痛。周总理将许光达的死讯告诉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也是一脸的悲伤,他的脑海中,似乎还出现了那个英勇无畏的装甲兵指挥官。
许光达死后,如何处理他的骨灰,在毛主席知道这件事之后,当即做出了决定。
许光达的骨灰,就该放在哪里,就该放在哪里。
许光达将军的灵柩最后被安放在八宝山烈士陵园一号房,这是毛主席、周总理对他的关心。在这位将军的遗骸中,也有《毛泽东选集》,题首处,徐光达将军苍劲有力地写着:
百战沙场驱虎豹,万苦千辛胆未寒,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闲。
许光达之子许延滨,在许光达去世当晚,就被特别小组抓到了办公室进行了谈话,以至于许光达在临死之前,都没有能够看到他的亲人。
直到许光达的死讯传出,专案组众人这才询问许延滨,要不要去看看他的尸体?
许延滨强忍着心中的悲伤,斩钉截铁道:“去。”
到了医院,许延滨再次被叫去患者餐厅等着,直到中午十二点,也没有看到父亲的尸体。正在此时,专案组组长徐浩走了过来,对他说:“天太热了,尸体已经运到太平室去了,明日再去看。”
6月4日清晨,许延滨和他的妻子,还有他们的女儿,都已经到了医院停尸房。许延滨正想过去看看自己的父亲,却被一群工作人员拦住了。许延滨挣扎着走了过来,当他掀开自己的上衣,仔细检查自己父亲的伤势的时候,却被拦住了。
许延滨立即道:“什么时候火化,我要去?”
“需要请示。”
“我的要求有三。第一条是让我们解剖尸体,二是让我们看看尸体报告。第三条,除非是自己人参加,否则不许火葬。如果你不同意,我们就不会在通知书上签名了。”
“如果你不愿意,那就让我们来吧。等我们想好了,再给你答复。”
许延滨和他的妻子就这么被强制带走,而许光达的遗体,则是被送入了火化炉。
许光达去世的消息一传开,周总理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立即对此作出指示:“许光达的骨灰要好好安葬,放在他应该放的地方。”
应当安放的地点是八宝山陵园一号房。
6月30日,特别小组找到了许光达的家人,说愿意和专案组的人将许光达的骨灰带到八宝山公墓,说道:“许光达是贺龙的部下,跟随贺龙是罪大恶极,不过由于林副统帅的关照,敌我之间的矛盾,就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吧,骨灰可以放在八宝山。”
专案组的人说的都是废话,很显然,这是毛主席的命令。
邹靖华为表达自己的不满,只要求许延滨参加,并说:把父亲的骨灰抱起来,你父亲是无辜的,不要被那些人糟蹋。
许延滨抱着许光达的骨灰,走到八宝山陵园一号房,与徐特立的骨灰坛放在一起。
“许延滨,你是不是将骨灰盒倒过来了?”就在此时,专案组的工作人员忽然对许延滨大吼了一声。
其实,许延滨是故意这么做的,他将镶有照片的那面放在了里面。他回过头,对众人道:“放颠倒了,你们再给颠倒过来吧。”
许延滨认为,历史是颠倒的,但总有一天,它会被逆转的。
1977年6月3日,颠倒的历史总算翻转了过来,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第6号文件,还许光达一个清白。许光达的骨灰坛上盖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旗,在6月9日庄严地安放在八宝山陵园一号室内。许光达大将军,也算是瞑目了。
1977年6月3日,也就是许光达去世八周年的时候,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关于计光达平反的文件。
此后,许延滨子承父业,从1978到1979年,先后参与了对越南的自卫战役,担任总参装甲兵前沿司令部的作战参谋,在这次战役中,他受了伤,并记了二等功。许延滨于1989年担任装甲兵工程学院的副院长,并晋升为少将。
1998年6月,恰逢许光达九十周年诞辰,许延滨携全家来到山西保德悼念妹妹玲玲。许延滨到来的时候,天空中雷声大作,大雨倾盆,过了半个时辰,一片绚烂的祥云浮现,仿佛天地间的灵性,都在诉说着徐大将军对家乡的爱,对家人的热情,对人生的感情,都在诉说着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