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带陌生小伙去中南海,问周总理:他像谁?邓颖超见后热泪盈眶

历史学馆 2023-12-10 16:55:00

1956 年,陈赓将一位少年带到中南海西花厅,带到周总理和邓颖超面前。这位少年是陈赓的故人,而他的父亲和周总理有着密切的关联。

陈赓的警卫员们好奇地打听这位陌生少年的身份,而陈赓则带着少年前往中南海拜见周总理。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少年一直缠着陈赓,希望他能讲述自己父亲的事迹。陈赓没有多说,只是简单地说:“你只要记住,你的父亲是个英雄,是国家的功臣。”

当少年听到陈赓的话后,失望地坐在一边。陈赓不忍心看到少年的失落,接着说:“等到了北京,见到周恩来叔叔,让他给你讲讲。当年他和你父亲并肩作战,你父亲的事情,周叔叔最清楚。”

少年听完后,顿时一扫失望的情绪。他对于父亲当年做过的事情并不清楚,只是听母亲提到过一些,但具体内容也说不出来太多。陈赓的专车很快驶入到中南海,少年透过车窗不禁感叹:“中南海真漂亮。”

距离西花厅不远的地方,陈赓的专车停了下来。陈赓嘱咐少年先来拜会一下周总理,之后自己再去开会。但当他们到达西花厅时,发现周总理和邓颖超已经前往紫光阁的会场。陈赓随即带着少年前往紫光阁。

在紫光阁,迎面就碰到了周总理和邓颖超。周总理上前同陈赓打招呼,询问少年:“这个小伙子是谁啊?”少年礼貌地回应:“伟光,过来见过周叔叔。”

陈赓故作神秘地对周总理说:“总理,这次我可立了大功,你看看他像谁?”周总理仔细端详了少年一番,突然恍然大悟,笑着问陈赓:“我怎么没认出来?”

“周总理,我叫彭伟光,彭干臣是我父亲。”少年主动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听到少年的话,周总理愣了一下,眼眶一下子就红了起来。周总理激动地说:“你是彭干臣的儿子?太好了,我当年多次派人寻找你和你母亲的下落,今天终于见到你了。”

站在一旁的邓颖超也激动起来,一把将少年搂入自己怀中,激动地说:“孩子,终于找到你了,这些年你和你母亲过得还好吗?”

彭伟光也顿时被周总理和邓颖超的情绪所感染,流着泪小声地回答着邓颖超的问题。他的一声“邓妈妈”让邓颖超顿时泪流满面。

周总理高兴地同陈赓说,这次他可立了大功,还让陈赓晚上带着彭伟光到家里吃饭。陈赓开玩笑的说:“这下总理要破费了,好酒我总要喝上几杯的。”

陈赓的话顿时让周总理和邓颖超笑了起来。看着眼前的少年,周总理不禁再一次想起了当年的亲密战友彭干臣......

黄埔一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名词”,625 名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众多改变历史的名人,中国革命历程几乎就是围绕这些人展开。其中,陈赓和彭干臣是黄埔一期中最为出色的学员之一。

陈赓和彭干臣是学生党支部的委员,也是学生军的连长。他们性格截然相反,陈赓幽默活泼,彭干臣则严肃认真。尽管他们的性格截然不同,但正是因为相同的革命追求,他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彭干臣是最为聪明的一个学员,他能够看上两遍教材和文章,几乎是过目不忘。这项技能让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胡宗南和陈赓也很熟,两人是“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关系。在陈赓的引荐下,胡宗南认识了彭干臣,但胡宗南和彭干臣的性格截然相反。胡宗南属于特别没有天赋的学生,他读课文要一遍又一遍,依旧背不下来。

陈赓经常会打趣周恩来,让周恩来哭笑不得。而彭干臣则在一旁抱着胳膊看着他们玩闹。

彭干臣的年少老成和陈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陈赓总是埋怨他太严肃,但其实是彭干臣的沉稳,与其坎坷波折的人生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黄埔一期中,陈赓、彭干臣和周恩来三人年龄相仿,脾气相投,私下里的交情非常好。

在 1899 年,安徽安庆道英山县落令河村(今属湖北省)的彭家老宅里,一个男婴的哭声响亮地传出了。

这个男婴的降生让主人感到十分高兴,他赶紧找到村里的私塾先生,希望给儿子起一个能光大门楣的好名字。

然而,当彭干臣长大成人时,辛亥革命的炮声将皇帝从龙椅上轰了下来,也把彭干臣的父亲的美梦打了个稀烂。1919 年,20 岁的彭干臣考上了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准备前往安庆求学。

在当时,省立第一师范被戏称为“穷秀才养成所”,对于这个结果,彭干臣的父亲并不十分满意。但不管怎么说,能培养出一个到省城(当时,安庆是安徽省府)念书的“文化人”,对一个山村里的农户来说,都算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因此,彭干臣的父亲还是乐呵呵地将他送到了学校,并叮嘱道:“安安分分,好好念书!”

然而,父亲的叮嘱并没有被彭干臣完全听进去。在这一年,“五四”运动的狂澜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横扫全国,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全国范围内奔走呼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

作为陈独秀的家乡,安庆在这股浪潮中自然不肯落后。一时间,《新安徽》、《安徽评议报》、《安徽全省学生会周刊》等进步报刊纷纷创办,学生们争相传阅,“民主”、“科学”、“革命”等词汇,给青年学生们描绘了一个崭新的未来,让他们热血沸腾,急切地想要改变世界。

彭干臣,正是这些热血青年中的一员。1923 年,彭干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安庆担任党内的重要职务。1924 年,第一次国共合作达成,中共中央决定选派党内优秀同志进入黄埔军校系统学习军事理论知识,其中便有彭干臣的身影。

在黄埔军校里,彭干臣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他勤学苦读,钻研军事理论知识,还写信鼓励家乡青年一同为革命事业奋斗。黄埔军校毕业后,彭干臣以优异的成绩留校,担任教导员第一团某连党代表。

在工作中,彭干臣结识了陈赓,他们成为了最亲密的战友。1924 年,周总理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并在校内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彭干臣、陈赓均是重要的成员。

在 1925 年,彭干臣随军参加了东征,讨伐陈炯明。在战斗中,他和其他几名同志组成了敢死队,身先士卒,率先爬上城楼与敌人展开巷战,最终大获全胜。彭干臣因此升任营党代表。

然而,这次战斗中,彭干臣的左手小拇指被打断,但他的战斗精神却更加旺盛。不久后,他因战斗英勇再次立下大功,升任团长。

之后,国共两党的合作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中共中央恰好正在拟定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的党员名单,就这样,彭干臣登上了前往苏联的轮船。

在彭干臣抵达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期间,蒋介石策划了中山舰事件,共产党人被排挤,周恩来被免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职务,所有已暴露的共产党员全部被迫退出第一军和黄埔军校。

在国内紧张形势下,这一年秋天,彭干臣应召回国,加入了正在北伐的叶挺独立团。他带头组织了一支敢死队,这支敢死队中,全部都是共产党员。

战斗一开始,彭干臣就被一颗流弹击中了腰部。他坚决不肯离开前线去治疗,抱着机枪往前冲。敢死队员被彭干臣的英勇顽强所感染,士气大增。一天时间就冲破了敌人三道防线,成功拿下贺胜桥。

然而,彭干臣的伤势越来越严重。叶挺要求彭干臣马上前往后方医院治疗,但彭干臣坚持继续战斗。 “团长,前方战事如此吃紧,我不能退出啊。”叶挺担心他的伤势,坚持让他退出。彭干臣当着叶挺的面,掏出一卷纱布在腰上厚厚地缠了一层。“团长,我已经好了,批准我回前线吧。”看到彭干臣这么坚持,叶挺只好让他回到前线部队。

此时,国民党第一军第二师的师长刘峙致电叶挺,说自己的部队已经攻入武昌,邀请叶挺一起进攻武昌。叶挺信以为真,命令部队强攻武昌。等到彭干臣率领部队到达武昌城下时才发现,刘峙部队根本就没有攻入武昌,甚至连人影都没看到。

此时,叶挺才明白,刘峙谎报军情,就是想让独立团作为开路先锋,自己则跟在后面抢功劳。叶挺怒火中烧,告了刘峙一状。可是,前线的战事不能不管,彭干臣继续组织敢死队强攻武昌。

直到战士们将独立团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的时候,已经强撑很久的彭干臣才晕倒在地。叶挺亲自背起彭干臣,有人想要帮忙,叶挺大声说,“谁也不许动,我的爱将,我来背!”

从这之后,彭干臣的美名传遍全军。他在住院期间,周恩来还抽空来看望他。

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公然背叛革命,无数共产党人被杀害,全国上下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在这个危急时刻,周恩来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开始前,周恩来将一笔军费交给彭干臣保管。彭干臣的三弟听说大哥做了大官,从家乡赶到南昌,想要分一杯羹。

三弟第一次看见 50 箱白花花的银元,试探地询问彭干臣,自己能不能带几块回家。彭干臣先是一愣,然后像不认识他一样盯着三弟。

三弟反而生气了,“要几块钱都不给,你算什么兄弟情谊”,说完,离开了司令部。

彭干臣没管他,继续低头数银元,往账册上登记。而这笔钱,在之后的南昌起义中派上了大用场。由于彭干臣对于公安和卫戍工作比较熟悉,因此周恩来任命他为南昌公安局局长兼任卫戍司令。

这段时间,彭干臣的工作非常忙碌且困难。不仅要安抚市民照常工作生活,还要张贴布告安抚民心,同时还要加强戒备,搜查残余敌人。

南昌起义失败后,彭干臣回到了上海。经人撮合,和上海姑娘江鲜云结了婚。蒋介石听说彭干臣生活艰难,便派了黄埔的老同学去找彭干臣,希望他能回去,高官俸禄都不会少。

彭干臣听后破口大骂,“老子不相信你们那一套,也不会回蒋介石那去!”看到彭干臣如此坚决,老同学悻悻地走了。江鲜云问丈夫,蒋介石会不会记恨咱们,第二天,小两口搬了家。

周恩来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大赞彭干臣骂得好,“共产党人不吃国民党那一套!”

随后,彭干臣根据周恩来指示,去到沈阳进行革命工作。东北党组织遭到破坏之后,彭干臣在朝鲜族同志的带领下脱险返回上海。之后,夫妻俩又去到天津。由于叛徒出卖,只能再次返回上海。

在路上,彭干臣和江鲜云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怀着孕的江鲜云早产了,1931 年,彭伟光出生,出生的时候只有四斤二两。产房外,彭干臣听到孩子的啼哭声,高兴的说,“我这个脑袋拴在裤腰上的人,终于有接班人了。”

因为彭伟光太过瘦小,彭干臣在准备前往闽浙赣根据地工作的时候,江鲜云拒绝了彭干臣一同前往的提议。临行前,彭干臣给妻儿留下一枚金戒指和一支钢笔,只身离开了上海的家。

1933 年,他收到了彭干臣的第一封信,也是最后一封信。信中充满了暗语,但通过这些暗示,可以看出彭干臣的工作相当顺利。然而,此后,彭干臣的音讯就再也没有了。

由于经常听说共产党人遭受迫害的消息,江鲜云为了避免麻烦,决定将信件扔到火炉里。

前往江西后,彭干臣和方志敏一起负责红十军的工作。1934 年冬天,彭干臣奉命率军北上,在怀玉山战斗中,不幸牺牲。

周恩来得知彭干臣牺牲的消息后,悲痛万分。他下令一定要夺回彭干臣的遗体。邓颖超哭着提醒周恩来:“彭干臣的妻子和儿子还在湖北老家,我们一定要找到他们,并好好照顾他们。”

周恩来多次派人去湖北,打听彭干臣妻儿的下落,但一直没有任何音讯。直到 1956 年陈赓路过湖北时,才查到了他们的消息,并将彭伟光带到中南海,见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

1957 年的国庆节,陈赓带着彭伟光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在这里,彭伟光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毛泽东坐上主席台后,彭伟光和其余孩子都簇拥到了主席身边。

周恩来立马将彭伟光介绍给了毛泽东,得知他是彭干臣的儿子,毛泽东特意拉着他的手,说道:“你的父亲是北伐名将,也是红军不可多得的干才!”

听到这话,彭伟光有些飘飘然了,自己不仅认了周恩来做干爸爸,还见到了毛主席,这样的人生经历一般人做梦都无法拥有。

陈赓突然拍了拍彭伟光的肩膀,严肃嘱咐道:“你小子可别飘了,总理让我转告你,注意不要骄傲,更不要炫耀自己!”

听到这话,彭伟光瞬间清醒了过来,收起了那些飘飘然的心思。

虽然早早就失去了父亲,但彭伟光幸运遇到了周恩来。周恩来弥补了彭伟光生命中缺失的“父爱”。周恩来对彭伟光这么好,不仅因为他是烈士遗孤,还因为他是老战友彭干臣的儿子。

在彭伟光生命的每个重要时刻,周恩来都会恰到好处地提醒,在周爸爸的精心教育下,彭伟光继承父亲遗志,成为了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栋梁之材!

1 阅读: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