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你拿上那两份封存的文稿,赶紧到202来。”
此时是1976年9月9日凌晨5点多,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局长的周启才,刚才还在睡梦中他就接到了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打来的电话。
在听到“文稿”两个字的时候,周启才心下已经,便感觉大事不好,也不及再去思考,急忙动身赶往了“202”。
“202”这是毛主席生前最后居的地方。在唐山大地震爆发以后发,考虑到唐山距离北京毕竟近近,也为了对主席安全考虑,中央做出决定将主席转移至“202”居住,希望毛主席可以安心休养生息。
而周启才手中的这两封“文稿”,皆是与毛主席有关,一封是讣告,另一封则是悼词。
毛主席是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离开人世的,这中间只不过是隔了5个小时,周启才便准备好两封文稿,会不会过于匆忙呢?
实际上这件事早在两个月之前,周启才就接到了写讣告和写悼词的任务……
起草1976年7月,汪东兴拨通了周启才的电话,电话里汪东兴通知他和李鑫要一同去怀仁堂正厅开会,组织上有紧急的任务要交给他去办。
他们一行人刚到怀仁堂,便看到了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纪登奎等人此刻正往这边赶来。
纪登奎表情很是凝重,面带哀伤的下达了任务:“现在毛主席病重,医疗小组也正全力做着抢救。”
听到这里,所有人都明白了,或许最糟糕的情况可能随时发生。
“现在中央决定,丧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并指定由你二人担负起草讣告和悼词文稿的责任。”
上一刻他还沉浸于毛主席病情带来的冲击中,下一刻他便听到了自己被安排这样特殊的工作,顿时周启才整个人都变得慌乱了起来,
此时的他依然没缓过神儿来,直至听到“此事保密性极高,时间也十分紧迫,你们需要尽早完成,保证中央可以使用。”说完这句话后便匆匆离去了。
这一切太过突然了,周启才等人坐在会议室里,他们用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消化掉刚刚接收到的信息。
这一次组织交给他们的任务是给毛主席写讣告和悼词,想到这里,众人不约而同地失声痛哭起来。在此之前他们只是以为毛主席的身体不怎么好,可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已经到了需要提前准备后事的程度。
此时悲伤的情绪还未有消散,忽然会议室里的便响起了电话声,这通电话是汪东兴的秘书打来的。
在电话里秘书他告诉周启才说,让他们可以直接在怀仁堂正厅办公,这个地方环境安静,没人会去打扰他们,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工作也有利于工作的保密。
同时电话中还特别提到“生活问题已布置警卫局服务科操办”。
时间紧,任务却是更为重要,周启才与李鑫也来不及继续沉溺在悲伤中,他们急需迅赶紧定稿。
在他们写文稿的时候,当时的毛主席依然在世,因此文稿里的“毛泽东主席”全部用“△△△△△”代替。
之后经过无数次地写稿,改稿,等到他们起草完成的那一刻,二人并未感到轻松,而是给汪东兴打去了电话,询问起他那边的意见,同时也请示汪东兴是否需要将这封文稿交由领导审阅。
毛主席离世1976年的除夕夜里,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却是那么的寂静、冷清,既没有张灯结彩,也没有任何欢声笑语,一点除夕的气氛也没有,只有几位工作人员陪在此刻重病的毛主席熬年夜。
在一段日子里,毛主席就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一直躺卧在床上办公、看书,当时的主席说话也有些费劲,只可以从喉咙里艰难的发出一些低哑的声音。
这个时期的毛主席就连“饭来张口”的吞咽动作也变得十分艰难了。
毛主席就如往常一样侧卧在病榻上,身边的工作人员这时候也端来了年夜饭,是毛主席最喜欢吃的武昌鱼和大米饭,工作人员正一勺一勺地喂给毛主席,但是毛主席还是在吃过几口后便不再吃了。
等到毛主席吃过饭后,便在工作人员的搀扶去往了客厅里的沙发上坐下,此刻的毛主席正静静地休息着,
耳边也会时常听到远方传来鞭炮声,这时候的毛主席似乎是想起了往年除夕夜放鞭炮的景象,主席看了看那些日夜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然后主席用十分微弱的声音说道:“放点爆竹去吧!你们这些年轻人呀,也该过过这个节了!”
工作人员在听到毛主席话以后,赶紧将此前准备好的几挂鞭炮在房外点燃了,听到屋外传来的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毛主席那张原本憔悴的脸上此刻也是露出了一丝难得的微笑。
在这一年的5月以后,毛主席的健康状况恶化了,可是主席却是依旧没有停下工作的脚步。
5月2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的书房会见了巴基斯坦总理布托,那天主席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十分费力地站了起来,然后毛主席便与客人握手以示欢迎。
在这一次的谈话期间,毛主席强忍身体带来的痛苦与客人进行谈话,直至将客人送走。
到了6月初毛主席的病情愈发严重起来,幸亏毛主席得到了及时抢救,这才得以脱离危险,可是当毛主席的病情刚有所好转的时候,坏消息却是接踵而至:朱德元帅离开了人世、唐山大地震,一个又一个噩耗传来,这也让毛主席再次受到了打击。
在那个炎热的夏天,本就很怕热的毛主席,此刻却是浑身汗淋淋的,疼痛不已,不过毛主席却是从未哼过一声,毛主席还总是用淡淡的微笑安慰着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
治疗是痛苦的,但是毛主席却从未因此皱过一丝眉头,他还总是用略带幽默的话语来驱散周围医务人员的紧张与担忧,毛主席总是会用微弱的声音安慰众人道:“我没什么感觉,不要紧的,慢慢来。”
后来根据姜泗长大夫的回忆:
“在我行医的这40年中,曾经给无数的人看过病,可是我却是从未见到过,可以在疾病的折磨中作斗争,有人可以如毛主席那样有着如此坚强的毅力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为了可以摆脱病痛的折磨,毛主席会转移注意力,不断的翻阅着书籍,有时候书在毛主席手中举不动了,主席这才会让医务人员或工作人员替他举一会儿;等到主席看书时间长眼睛感到疲惫了,主席便会叫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读给他听。
1976年9月8日,这天的毛主席刚刚睡醒,他便向守候在身旁的医务人员说了些什么,可是当时的医务人员半天没有听清毛主席说什么。
很快闻讯而来的周福明便凑到了毛主席的身旁,他尝试着去听毛主席在说什么,可是半响也没听到。
这时他急中生智,赶忙从床边拿起了一支笔和纸,递给了毛主席,然后只见毛主席艰难的握住铅笔,接着主席在纸上费力的画出了三道,便是再也写不动了,过了一段时间,这时候毛主席又再次缓缓的抬起铅笔,主席费力的在木床头轻轻的敲了三下。
周福明恍然道:“主席,您是不是要看有关三木那边的消息?”
毛主席缓缓的点了点头。
这个三木便是三木武夫,此时的他正在参加日本竞选,毛主席直至去世前依旧注着日本局势的变化。
1976年9月9日凌晨零时十分,83岁的伟大人民领袖毛主席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宣布毛主席离开人世的是陶寿淇、陶桓乐、吴洁、方圻四位权威医生。这个时候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来不及悲痛,因为毛主席的身后事相比起情绪宣泄来讲却是更为重要。
一直陪在主席左右的汪东兴,他的脑海里也不断思考着有关主席悼念活动和悼词相关的工作安排,虽说当时的天还没亮,可是一系列指令却是已经从医院发往了各个部门。
大概是五点十分左右,汪东兴拨通了办公厅周启才的电话。还未等周启才反应过来,汪东兴就用一种满是疲惫的低沉声音说道:
“老周,你拿上那两份封存的文稿,赶紧到202来。”
等到周启才赶到以后,便看到了在外面焦虑踱步的汪东兴。
见到周启,汪东兴迅速走上前小声说起了当下的情况:
“毛主席已经在今天的凌晨离开了人世,现在正举行政治局会议。这个会开了好几个小时了,赶紧送进去吧。”
走过昏暗的走廊,周启才将一份用信封密封包装的文件,放在了时任国家副主席的华国锋面前。
接过文件的华国锋明显的松了一口气,接着便让他坐了下来,华国锋在会场上拆开了信封,然后便将稿件递给了起草人周启才手中,告诉他说,注意在宣读时候尽量放慢一些语速。
读得慢除了适应讣告的正常朗读速度以外,也是为了能够让其他看不到稿件的与会者能清楚的听懂每一个字。
在读完一遍以后,华国锋询问起了众人的意见,这时候的他提议如果有意见就提出来讨论,假如没有的话那就先进行印刷发到每个人手中,准备定稿。
让周启才没有想到的是,众人没有修改意见,众人都觉着写得很好。于是华国锋就让人去印刷厂加急印出清样,一个小时后,很快便人手一份,众人再次仔细推敲起了内容。
经过这次会议讨论,毛主席的讣告共计2500多字,定名为《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名义对外发布,发布时间也定在了九月九日下午四点。
一周后周启才再次来到了怀仁堂,除了他以外,还有其他几位同志,准备一同商讨毛主席的追悼会以及组织安排的问题。
没成想这一次他们还还没进入会场,汪东兴便已经在门外拦住了周启才。将把周拉到了旁边,然后对他托付起了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情是汪东兴请他帮自己请刚刚个假。因为他是主席最信任的人,所以他准备守在主席遗体身边,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此外汪东兴还对主席的悼词提出了一点修改意见,他希望把毛主席曾经说过的“三要三不要”,加入到这份文稿之中。
大概是下午2点50分左右,华国锋便赶到了会场,周启才便与他汇报起了了汪东兴请假以及对悼词文件的意见,
听完周启才汇报的华国锋点了点头,便不再多说什么了。
三点整,华国锋在会议上:要求周启才将汪东兴对悼词文稿的意见和众人讲一下。
周启才刚说完,便听到华国锋说道:“我认为东兴同志的这个意见提的很好,毛主席‘三要三不要’的重要指示,这是对我们党的建设意义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必须要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重要指示,我赞成加上这段。”
华国锋说完后,叶剑英便站起身来表示道:“我同意国锋的发言还有汪东兴同志的提出的意见,在毛主席悼词中加上这条指示,这对我们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接着许多中央领导人便对汪东兴的这一提议纷纷表示认同,于是就这样,在毛主席的悼词中,除了加了毛主席上述指示以外,经过众人都讨论,又对悼词文稿中的个别字做了调整。
在这场会议的最后,众人还一致同意在毛主席的追悼会上由华国锋来致悼词。
华国锋在建国初期,担任过中共湖南省湘阴县委书记、湘潭县委书记、湘潭地委副书记、专员、地委书记等职务。
1970年,毛主席在与美国记者谈话中首次提到了华国锋的名字:“湖南省的人物也出来几个人。第一位便是现在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华国锋,他是个老实人啊。”
很快华国锋的名字便传到了海外。
1976年周总理去世以后,毛主席权衡再三,分别在1月21日、1月28日两次提出,由华国锋担任国务院代总理,同时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
华国锋这个人尽管说话语不多,可是他却是思想深沉,憨厚老实,这也让毛主席在最后的日子里终于下定决心,由华国锋担任自己的接班人。
1976年9月18日下午3点,毛主席的追悼会正式开始。那天所有人都站在原地安安静静地默哀了3分钟,很快哀乐便响了起来,原本安静的会场此刻也开始出现了哭泣声,无数的群众大声高呼着毛主席的名字,不过这一次却是再也听不到毛主席回应的声音了。
接下来是华国锋便着所有人的面念起了毛主席的悼词,这份悼词再一次的触发了众人内心对毛主席的最真挚的情感,“希望大家可化悲痛为力量,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将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等到华国锋的哽咽声中读完这份悼词,现场的众人已是全部泪流满面。
在毛主席吊唁期间,一共有着30多万人专程前来吊唁,无数的人看到毛主席的遗容,都难掩心中悲伤,忍不住痛哭失声,久久不愿离去。
也是在这段时间,中央领导人经过讨论,最后华国锋,叶剑英等人决定做出一个违背毛主席本人意愿的决定,他们准备对毛主席遗体进行永久性保存而不火化,同时准备建立毛主席纪念堂,以此来供所有人瞻仰和纪念毛主席这一伟大的领袖。
在吊唁活动结束后,中央为更好地保护毛主席的遗体,便决定将毛主席遗体转移至代号为“769”的遗体保护室中。
这里处于地下,有着低温通风的环境。
与也是在这事,研制保存遗体的水晶棺的工作也开始了。毛主席水晶棺的制作并非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尽管说他看似简单,可是实际工艺却是相当复杂,不仅是要在材质上要坚固耐用,还必须庄重大方,气魄雄伟,而且更重要的是,当时国内根本没有制作水晶棺的经验。
好在经过专家们的不懈努力,顺利的将水晶棺成功制作了出来。
2007年12月26日,华国锋想去毛主席纪念堂,不过当时的他身体状况并不好,所有人都不赞同他去。
也许这件事在其他人看来少去一次也无伤大雅,可是华国锋却是认为必须去,即便是一次也不可以落下,面对众人都劝阻,华国锋哽咽道:“这是最后一次了,你们也不准我去吗?”
那天华国锋在众人的搀扶下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他走到水晶棺材前,对着毛主席的遗体便是深深鞠了三躬,嘴中大声喊道:“向伟大的人民领袖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离开了人世,在这一年他还未来得及去毛主席纪念堂看一看毛主席,却是去已经到另一个世界与毛主席相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