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是我们省局对口处室的处长。通常来讲,省里一个普通科员,于我们也是需仰视方可,何况,是处长。
处长级的人物,虽都是人物,见却是经常见的,比如:各种深入一线搞调研、亲临各市督导检查、召开各级各类会议部署工作等等的新闻照片啊、视频啊、现场会啊,诸如此类。其形象一律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言辞凿凿正气凛然,凸显领导们治国安邦之志忧国忧民之德运筹帷幄之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绩。也就是说,处级以上领导,对我们小公务员来说,那是咫尺天涯的距离。
F处长却有点例外。大家在议论与评价中,通常会说,F处长是一位专家型领导,精通业务,学问好,有亲和力。也有人简单地评说:F处长人好。这个“人好”的评价,我们都有所耳闻。但是,和F处长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赵本山说:这个可以有。但是,这个真没有。
那次,是例外。
当时是各市州对应科室负责同志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到省局参加一个会议,中午在宾馆自助餐吃饭,F处长也参加了。席间,大家提到F处长即将调任到另一个处室,并且说了一些符合当前场面气氛的告别的话。我也没注意到F处长什么时候离席的,只是有其他市州的同志过来喊我出去,我觉得挺纳闷,跟他出去后,看见各市州对应科室负责人都在,F处长也在,他说,就要调到其他处室了,餐厅里人多,所以把大家都喊出来,就是想跟大家单独告个别。以后工作上跟我们接触的机会就少了,这段时间感谢大家对他工作上的支持,以后有什么需要有什么困难他能帮忙的就跟他联系。我当时因为刚刚到这个科室,F处长并不认识我,所以,他特意问了我的名字,说,真可惜,还没熟悉就不能共事了。告别的话说完,他还逐一地跟大家握手,镜片后竟还闪烁着泪光。他说:舍不得跟你们分开,但是工作上的安排嘛,也没办法。希望以后有缘还能再在一起工作。
儒雅,真诚,这是这次会面我对F处长的印象。
其后,F处长去了另外的处室,对应科室的科长挺高兴,跟我说他这人很好,沟通起来比较随和,是不会为难下边市州干活的同志的。此后一段时间,我再就没有听到什么关于他的事,直到听说——他被双规。
大家谈论起来,没有不表示震惊的。不少人还说了一些没什么原则、三观不正的话。比如:捞得比他多的干部少吗?怎么偏就他那么倒霉?再比如:他收的那点钱,算什么事儿啊?坐在他那个位置上,还用自己开口?有的钱不收都是得罪不能得罪的人吧。还比如:他也是老实,收了就收了,还给记下来了,这不是给人证据吗?又比如:他要是诚心要贪污要受贿,也不至于就这点钱栽跟头啊......还有其他类似的议论,都纯属猜测臆想,包括什么派别之争被人牺牲甚至被人下套之类的话,胡说八道,更信不得。总之,他是“进去了”,判决结果是几年,倒想不起来了。大家逐渐的也不再议论,仿佛已经淡忘了这个人。
前几日,突然在一个因工作关系拉我进去的记者群中,看到一个记者发了一段话:
近日,惊闻F处长在服刑期间病逝,追悼会其母致悼词,其情其景让人叹息不止。F处为人,虽不很熟但也常有耳闻,才情俱佳,颇有好评。一步之失,铁窗临身,终致身陨。可惜!可悲!可叹!自戒者安,知足者乐,平安者福!
看完一惊。记者群中没有人回应。
“F处长在服刑期间病逝,追悼会其母致悼词。”我将这句简短的话,发到单位的工作群中。没人回复,一片沉默。
当晚,看到一个同事在微信中发:一路走好,无论怎样,我相信你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算了下时间,离他铁窗临身,不过才三年吧。是什么样的心理煎熬,让一个原本健康优雅的中年人两三年间病逝身陨?白发人送黑发人,老母在致悼词时又是怎样的痛苦心情?过去家族骄傲,现在门楣蒙羞;从前宾客盈门,如今避之不及。人生这一杯茶,转瞬即凉。而他,带着耻辱与笞痕——
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