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话养生:BRAFV600突变NSCLC治疗安全、强效“黄金搭档”——达拉非尼+曲美替纳入医保

蓝贵评健康 2023-05-28 02:58:07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达拉非尼+曲美替尼正式纳入了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更多的患者将有机会迎来长期生存的希望。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二以及死亡率第一的癌症[1],也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近年来肺癌靶向治疗迅猛发展,少见靶点屡获突破,既往“无药可用”的患者如今也迎来了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其中BRAF突变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备受关注的靶点之一,近些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达拉非尼+曲美替尼双靶治疗BRAF V600突变晚期NSCLC在国内获批不到一年就成功进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大大提高了药物可及性,深度惠及广大肺癌少见靶点患者。

鉴于此,“医学界”特别邀请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斐教授分享BRAF V600突变NSCLC诊疗相关学术见解。

有的放矢,精准施策!

BRAF精准检测至关重要

Q1: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肺癌少见靶点逐渐被发现,其中BRAF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靶点之一。请问BRAF突变的类型有哪些?在NSCLC中的发生情况如何?

周彩存教授:BRAF突变按照信号机制和激酶活性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 I类突变、II类突变和III类突变,其中最常见的是I类突变,包括V600E/K/D/R等。整体而言,在NSCLC中,BRAF突变率为2%~4%。我国学者进行的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对8405例NSCLC患者进行二代测序(NGS)检测,研究结果显示,BRAF突变频率为2.8%,其中I类突变最为常见。虽然BRAF突变是一类少见突变,但是基于我国庞大的肺癌人群,患者数量也不在少数。因此,希望这部分患者能够得到精准的治疗。

Q2: 精准检测是精准治疗的前提,结合国内外指南推荐,哪些肺癌患者应进行BRAF检测?

周彩存教授:精准靶向治疗是目前NSCLC,尤其是中晚期NSCLC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精准治疗的前提是精准检测。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指南一致推荐所有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均应进行基因检测,其中也包括BRAF分子检测。国内的《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新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2》和《非小细胞肺癌分子病理检测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也一致推荐所有不可手术Ⅲ期及Ⅳ期NSCLC患者均应进行BRAF分子检测。

优效选择!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真实世界证据充分,增添临床用药信心

Q3: 达拉非尼+曲美替尼方案是我国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用于BRAF V600突变晚期NSCLC的治疗方案。除了随机对照试验(RCT)外,近年来真实世界证据(RWE)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请问达拉非尼+曲美替尼治疗BRAF V600突变晚期NSCLC在真实世界研究中的表现如何?

周斐教授:既往BRAF V600突变人群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临床上亟需更加高效精准的治疗方案。达拉非尼+曲美替尼方案从上市以来到纳入医保目录只经历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该方案确实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数据。在多项真实世界研究中,该方案的疗效也不断得到验证,进一步夯实了其治疗优选地位。

首先是一项法国真实世界研究,其中纳入40例BRAF V600E突变NSCLC患者,达拉非尼+曲美替尼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6.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21.8个月[2]。另外,在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公布了一项真实世界研究,从数据库6万多例NSCLC患者中筛选出140例BRAF V600突变患者,对比不同一线治疗方案。结果显示,接受达拉非尼+曲美替尼双靶治疗的患者OS最优,高达29.3个月,免疫联合化疗疗法延长近1年、较免疫单药延长超1.5年[3]。

除此之外,IFCT-2004真实世界研究中,入组了来自32个国家54个中心的163例BRAF V600E突变的NSCLC患者,其中44例患者一线使用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ORR) 高达82.9%,中位OS超2年[4]。

还有一项对BRAF V600E突变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荟萃分析,使用达拉非尼+曲美替尼方案与化疗、免疫、支持治疗作为二线及以上方案进行随机试验。结果显示,与多西他赛相比的所有方案中,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方案在ORR、疾病控制率(DCR)、6个月PFS和1年OS数据对比中均显示出最佳疗效[5]。

无论在随机对照试验中,还是真实世界研究中,达拉非尼+曲美替尼方案均展现出优异的疗效数据,两者互相验证,为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的药物选择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达拉非尼+曲美替尼跻身医保,助力更多肺癌患者获得精准治疗

Q4: 达拉非尼+曲美替尼治疗BRAF突变晚期NSCLC获得了国内外权威指南的一致推荐,且目前已经纳入了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请问您如何看待这对临床实践的意义及影响?

周彩存教授:晚期NSCLC进入精准个体化治疗阶段以后,部分患者得到了显著的生存延长,尤其是少见靶点的患者。BRAF V600突变患者在靶向治疗到来之前,可选择的治疗手段非常局限,且预后较差。自从达拉非尼+曲美替尼方案获批进入临床以后,这部分患者才真正意义上得到了精准靶向治疗。该方案目前也获得了国内外指南的一致推荐,作为晚期BRAF V600突变阳性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此次达拉非尼+曲美替尼肺癌适应症纳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意味着更多的患者将有机会取得良好的生存获益,对于推动肺癌的慢病化管理意义重大。

求知不断,探索不止,攻克更多精准治疗难题

Q5: 您认为在BRAF突变NSCLC的治疗过程中,未来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探索?

周斐教授:BRAF突变在NSCLC患者中的占比为2%~4%,属于少见突变。这部分患者如果要开展大型III期对照临床研究,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目前的数据多数来源于I期~II期的小样本研究数据。从现有数据来看,BRAF突变晚期NSCLC患者通过靶向治疗取得了非常良好的疗效。

针对未来的探索方向,首先需要了解靶向治疗是否可以用于更早期的患者,如BRAF V600突变早期患者辅助/新辅助治疗。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尝试了将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用于BRAF V600突变早期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治疗后肿瘤明显退缩,使患者获得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但是大规模用于临床仍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支持。此外,BRAF靶向治疗的耐药机制,以及免疫治疗、化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是否能够解决耐药问题等,都是未来有待探索的方向。

Q6: 请问今后肺癌少见靶点突变诊疗有哪些探索方向?有哪些待完善的工作?

周彩存教授: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我们发现的少见靶点越来越多,但是目前临床肿瘤专科医生对于少见靶点的检测意识仍然不够强,基因检测手段有限,对于未知的突变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充足的探索和准备。首先,二代测序(NGS)检测能够能够尽可能地捕捉标本中的信息,从而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少见靶点,因此临床上对于初诊的晚期肺癌患者,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开展NGS检测。

对于不同的少见靶点突变,未来我们仍需进一步细化不同治疗方案的获益人群。比如对于不同BRAF突变亚型的治疗,希望能够越来越精准化。此外,我们还需要探索靶向治疗耐药后的应对策略,比如达拉非尼+曲美替尼方案耐药后,可能需要通过再次的基因检测来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在靶突变、脱靶突变以及其他耐药突变模式,并基于基因检测结果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对于靶向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未来也需要不断加强认识,及时发现和管理,确保治疗的顺利实施。

参考资料:[1].Sung H, Ferlay J, Siegel R L ,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21, 71(3): 209-249.[2].Auliac J B , Bayle S , Do P , et al. Efficacy of Dabrafenib Plus Trametinib Comb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BRAF V600E-Mutant NSCLC in Real-World Setting: GFPC 01-2019.[J]. Cancers, 2020(12).[3].Melosky B, Knoll S M, Souef I S, et al. 1260P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BRAFv600-mutated metastatic NSCLC (mNSCLC) receiving first-line (1L) dabrafenib-trametinib vs other standard of care in real-world practice[J]. Annals of Oncology, 2021, 32: S988.[4].ASCO 2022 POSTER 9082P[5].Li J , Medha S , Zhao J , et al.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Treatments for Previously Treated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 Network Meta-Analysis[J]. Advances in Therapy, 2018, 35.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