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年前的清末北京,雪后的路面一片泥沼,清军搬家像玩杂技

醉薇聊历史 2024-02-10 19:01:22

1909年1月,法国旅行家阿尔贝· 肯恩(Albert Kahn)携带助手阿尔弗雷德·杜特尔特(Alfred Dutertre)来到北京,用相机记录下京城春节前后的景象。

彼时正是风雨飘摇的清代末期,从这些图片中,我们便可以深切感受到一个朝代没落的可怕场景。

清末北京

1909年1月21日的北京城,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城外大片的土地上还留有残雪。一列火车拉着汽笛,冒着滚滚白烟向京城驶去。北京城墙遥遥在望,前方的高大建筑是京城的东南角楼,被八国联军轰塌的楼角破烂依旧。

前门大街

此时的清朝廷苟延残喘,民生维艰,但是临近春节,人们还要有所表示。宽阔的前门大街上熙熙攘攘,人力车和大马来往不断。路边的一座岗亭前,一名身穿制服的警察正在执勤。1905年10月8日,慈禧批准了袁世凯的建议,在北京设立巡警部,清廷才有了首批现代意义的警察。

旗人

地上的融雪还没有消尽,头顶大拉翅的旗人女子坐着人力车逛街,女子脸庞丰满,面带微笑,一看就是过着养尊处优生活的贵族阶层。

东四大街

东四大街街景,两旁的商铺还算整齐,但基本上都是单层的铺面。靠近店铺的人行比较干净,中间的车马道早被车轮搅成一片泥泞。

乞丐

西直门外,一老一少两名乞丐站在街边的厢式马车旁边,两人的衣服都很单薄,抱着膀子是为了能稍微暖和一些。 冬日的北京天气极寒,穿这样的衣服,到晚上随时都有被冻毙的可能。

琉璃厂

琉璃厂商铺前的妇女和儿童,因为家有商铺,经济条件要好很多。女子裹着小脚,儿童穿着过年的新衣服,一名儿童手里拎着风筝沿着墙根小心翼翼地往前走,以防新鞋子粘上了泥巴。

褒忠祠

西皇城根西端街边的褒忠祠,坍塌的墙壁上留有精美的纹饰,让人联想起它曾经的金碧辉煌。主建筑的瓦片已经脱落,屋顶上长满了荒草。

祠堂大门

嘉庆十年(1805年),清朝廷为祭祀领侍卫内大臣额勒登保建起了这座祠堂。一百年过去,门前的影壁墙尚且完整, 但坍塌的围墙早已无人问津。

庭院

一名穿着粗布棉袍的男子站在西皇城根街边的庭院前,警惕地看着眼前的摄影师。 院墙裸露 墙砖风化严重,加之院子里断了枝干的老树,无不显出一片萧杀的景象。

搬家

一名新军军官正在搬家,不大的马车上装满各种家具,军官坐在最上面的八仙桌上,好像在玩杂技,没有一定的技术和胆量,还真不敢这么做。光绪二十一年 (1895年),胡燏棻模仿德国军制组建10个营,后由袁世凯接办,改名“新建陆军”,清代新军就此诞生。

什刹海

什刹海前海边的民居,秸秆编制的箔竖在房前,用来遮挡凛冽的北风。沿湖岸长着一些树木,深冬季节,光秃秃的枝条在寒风中扭曲着,一片苍凉景象。

饮马

大树下有一口辘轳井,一对父子正在井边的一个木制的水槽内饮马。他们背后的挡风墙是用芦苇杆编成的,更加简陋。

冰块

当年什刹海是一个重要的取冰地,取冰工人将湖面上的冰切成方块,然后搬运至冰库内储存起来,到夏天的时候使用。图中是一些取下的冰块,还没有来及运到冰库中,都堆放在湖边的空地上。

掏粪工

一名衣着单薄的男子手拿粪勺,背着粪桶正走在前往住家户的路上。这是一段上坡路,为了防滑,地上挖出了两排脚窝。天气十分寒冷,路边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冰块。

拾粪

东黄寺附近,一名男子背着粪箕子正在雪地中捡拾动物的粪便,他不是环卫工人,捡拾粪便不是为了清洁路面,而是用作庄稼的肥料 。

东便门外

东便门外的景象,当年这里的房屋还比较少,大部分都是旷野,残雪斑驳,纵横交错的土路上,有三三两两的行人和车马。

晒太阳

东便门外的一户人家的院落,建在一片高地之上,茅草屋顶,土坯墙。一群人依靠着朝南的围墙,或蹲或站地晒着太阳。这,就是115年前,北京最真实的样子。

0 阅读:4

醉薇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