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的广东罗定:风景秀丽宛若江南水乡,男孩对着饭碗思考人生

醉薇聊历史 2024-04-08 10:52:58

罗定地处广东省西部,古称泷州、泷水,曾经是广东镇守岭西南的一个军事重镇,有“抚绥重地,门庭巨防”之誉。

本组图片多拍摄于1927年,拍摄者为当年在此地居住工作的西方传教士,照片生动再现了近百年前罗定古城的人文景观。

罗定河畔

1927年的罗定河边,岸边站着几名挑着水桶前来汲水的人,一艘载有乘客的小船正驶向对岸。对岸的江面上是准备通过河水顺流而下的大片木材。对岸是高大的罗定文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

罗定风景

换一个角度看罗定文塔周边风景,塔下是两座白色西洋式建筑,一边是修道院,一边是教堂。近景水平如镜,远处群山连绵,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摆渡船

罗定河上的摆渡船,两名船工一前一后站在船上,手里使着一把长竹篙撑船前行。罗定河,别名泷江,因流经罗定而得名。

浮桥

罗定河的一个大拐弯处,架设着一座简易的步行浮桥,浮桥只在江心位置使用了木船支撑,当有其他船只需要通过时,只需撤下架在船头的木板便可以畅通无阻。

水上风景

这条船的船长是一名戴着斗笠的女子,她正熟练地划动双桨。船舱里坐着修女和一对当地母女,都打着遮阳伞。坐在船首戴着髓盔的是一名天主教牧师,名叫麦克肖恩。

孤儿院

麦克肖恩于1919年来到中国后,便在罗定成立了一座孤儿院,收养失去父母或被遗弃的小孩子。这是他和助手来到孤儿院探视的照片,当时孩子们正趴在长条木桌上吃饭,旁边的修女是负责照顾他们。

孤儿

这是孤儿院收养的第一个孩子,现在已经长大了,可以帮助照顾更小的孩子了。小姑娘长得胖乎乎的,光着脚站在阳光下,脸上带着微笑。

吃饭

孤儿院女孩子们在院子里吃饭的情景,大家面对面坐在小饭桌前,每人面前都有一份米饭和一碟青菜。她们穿着统一配发的衣服,由修女和一些天主教女信徒共同照顾生活。

春游

1927年春天,麦克肖恩牧师和修女们在罗定江边崖下拍摄下这张照片。在此后不久的五月份, 一个因天花而被遗弃的婴儿送到了孤儿院,麦克肖恩牧师在给婴儿做洗礼时,不幸受到感染 ,一个月之后在罗定去世 。

废墟

一群小孩子在大人的带领下,站在孤儿院内一座房屋的废墟前,听大人给他们讲这座孤儿院的历史。原文没有解释这座房子发生了什么,看情形很可能是拆旧改新。

合影

几名修女和孤儿以及当地的百姓的合影,身后是一座标准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但屋脊上的十字架表明并不是一座中国寺庙。图片的左侧可以看到罗定文塔的塔尖。

亲密

一名修女将婴儿抱在膝盖上,三个小孩子紧紧簇拥在她身边,能看出彼此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这名修女名叫伯纳黛特,有着一张东方脸孔,可能是一位中国姑娘。

沉思

小男孩坐在长条的矮板凳上,看着面前箱子上刚刚吃过的空碗,陷入深深的思考中,脸上凝重的表情与他的年龄完全不相符。他光着的脚看上去怪怪的,这可能是他遭父母遗弃的原因。

盲童

旧时的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遗弃女婴的事情经常发生,而男孩被遗弃,几乎都是因为有先天残疾,就像这个站在扇叶露兜树前的盲童一样。他有个英文名叫保罗,根据介绍我们知道,他很喜欢唱歌,而且是一个标准的吃货,从不会错过任何一餐饭,因此长得十分强壮。

洗衣

这些孩子虽然先天有残疾,却总是很顽强地生存着。图中的这个盲人女孩年龄很小,已经可以蹲在木盆前摸索着自己洗衣服了。

长大了

一名在孤儿院里长大的女孩子,戴着大斗笠,面对镜头做出调皮的表情。现在,她已经可以帮助大人在孤儿院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重活了

圣诞节

圣诞节那天,牧师、修女以及当地教众在教堂券廊前的合影,其中有不少的孩子。

小教堂

这是一座小教堂的内部景象,里面摆放着做弥撒时用的桌凳,屋顶挂着一盏很大的煤油灯,看上去整洁而精致。圣台左右摆放着圣母和耶稣的全身雕像。

孤儿合影

一大群孤儿在花园处摆好姿势拍照。从画面上看,多为女孩子,实在可怜。有些孤儿已经是大姑娘了,显然已经长大了依然被遗弃。人群中可以都有修女,照片的左边是一座建筑,四周绿树成荫。

0 阅读:4

醉薇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