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天气,小风呼呼吹,不少小伙伴的皮肤也变得干燥起来。尤其是双手,指尖悄悄冒出了让人头疼的倒刺。这些小家伙虽小,但一旦“现身”,就让人忍不住想要“除之而后快”。且慢!直接拔掉倒刺,看似简单,实则暗藏风险!
倒刺,医学上称为“逆剥”,是指甲周围皮肤因干燥、摩擦或轻微外伤而形成的翘起的小片表皮。这是由于气温低、湿度小,皮肤油脂分泌减少,加上频繁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消毒产品,都会加速手部皮肤水分的流失,使得角质层变得干燥脆弱,从而增加了倒刺的出现几率。
面对这些恼人的小东西,很多人会选择直接拔掉,但是,这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近日,浙江一名女生,因为撕扯倒刺导致手指轻微肿胀,自行用药后未见好转,最终因感染加重不得不接受拔甲治疗,教训深刻。
直接拔掉倒刺,不仅可能引起疼痛,更重要的是破坏了皮肤的天然屏障,细菌容易乘虚而入,导致局部感染,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甲沟炎等更复杂的疾病。
02长倒刺≠缺维生素坊间常有传言,说手上长倒刺是因为身体缺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族或维生素E。但实际上,长倒刺与维生素缺乏并无直接关联。
如前所述,倒刺的形成更多是由于物理性因素(如干燥、摩擦)导致的皮肤角质层损伤,而非营养缺乏的直接结果。
因此,盲目补充维生素并不能有效预防倒刺的发生。当然,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维持皮肤健康总是有益的,但这与解决倒刺问题并非同一回事。
面对倒刺,正确的处理方式至关重要。以下是三步走战略,帮助大家安全、有效地解决这一小烦恼:
1. 浸泡软化:首先,用温水浸泡双手几分钟,或者使用含有天然油脂的护手霜轻轻按摩,帮助软化倒刺及其周围的皮肤。这一步的目的是减少处理时的疼痛和损伤风险。
2. 修剪而非撕扯:使用干净的指甲剪,沿着倒刺生长的方向,小心地将其剪除,而不是直接拉扯。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皮肤的伤害,避免感染。
3. 保湿防护:处理完毕后,立即涂抹含有保湿成分(如甘油、透明质酸、天然油脂)的手霜,为手部皮肤建立起一道滋润的屏障,减少未来倒刺的形成。日常也要注意定期涂抹护手霜,尤其是在洗手后和睡前,保持皮肤的水润状态。
04日常护理不可少除了正确处理已出现的倒刺,预防同样重要哦!
虽然保持手部清洁很重要,但频繁使用强效清洁剂或含酒精的消毒产品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做家务时,尽量佩戴手套保护双手。
虽然维生素缺乏不是倒刺的直接原因,但均衡饮食和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整体皮肤健康。
定期使用温和的去角质产品去除手部死皮,可以促进新细胞的生成,但注意不要过度,以免伤害皮肤。室内使用加湿器可以提高空气湿度,减少皮肤干燥。
面对倒刺,温柔以待,科学处理,才是正道!
编辑:温嘉林 程焕映
责编:陈广泰
你如何处理倒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