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说“他人即地狱”。
如果一个人无法面对他人的评价、想象他人对自己有评价、自己对自己有评价的时候,每一个他人的存在都将成为自己堕入“地狱”的原因,别人的语言、行为甚至存在都会让他痛苦不堪,甚至听到名字都会揪心难过,而他本人则浑然不觉,以为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他人即地狱”不仅代表着萨特所强调他人对自我的“凝视”,很多时候为了确保“安全”,自我会主动寻求和迎合这份“凝视”。
把别人的一举一动用内在的二元对立(或者说价值观)进行反复深入的解释和缠绕,一层又一层,事情失去了本来的样子。自我在“凝视”中,百转千回,被折磨的死去活来,内在却隐约有种“就是如此”,“原来如此”,“我就说嘛”隐隐对了的感觉,然后进一步强化思考和对立。遇到问题就向外寻找答案,认为是环境、物质和他人出现了问题,是很多人的本能。
于是,既然问题出自环境、物质和他人,尤其是找到了所谓证据之后,自我就放下心来——这下可以有理由义正词严的追责、抱怨、批评、愤怒,并因为这些追责、抱怨、愤怒和批评变得面目狰狞和愤怒失落,最终沦为情绪的奴隶。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活在这个无限强化小我的游戏里,失去时悲痛欲绝,悔不当初;拥有时又折腾不休,无法随顺享受。浑然忘却,这一生为何而来,只在头脑的翻腾下,变成了一个可悲的“故事大王”。
小我的特点之一就是被恐惧驱使下的行为变形
拥有爱人的时候,冷漠置之或粗暴对待,对方怎么提醒都不在意,甚至以和对方做对为乐,一副对方是自己的爸妈,反抗了之后有种隐秘快乐的感觉,或把对方投射为心底里的仇敌,不能停止的折腾折磨;等到对方决定离开,无论如何挽留不了,才幡然醒悟,痛哭流涕,仿佛经历了世界上最悲伤的事情,苦苦哀求甚至下跪挽留(身边真实案例),离开对方自己就活不下去。
可是,如果没有解决心底里隐藏的伤痛,仍旧沉浸在小我的评判里,很快那个哀求的人会比川剧变脸还快,甚至每时每刻都在变脸——他觉得他吃亏了。于是,即便爱人回心转意,面对的也不过是一次升级版、更隐蔽的瞎折腾。多少破镜无法重圆,核心本质是两个人根本没有任何成长,只是表面上作了一番利益衡量(头脑),以及根本不懂自己的内在需要什么,仅靠本能(小我),匆匆决定走入复合。
但很快,利益衡量的是非、对错、好坏、你的责任我的问题等等就会翻腾出来,人有一种本能,叫“我是善良的”,于是为了合理化自己的善良,只能让对方是个“坏种”,于是激情之下的妥协就让自己格外感觉“受了欺骗”或“吃亏了”。
关系的本质是施与受的平衡
当一个人的注意力只在自己付出了什么,没有得到所要的时候,必然发生能量的争夺,也就是争执和吵架。新的故事或者会找另外一个理由当借口,或者干脆不找——我就是不开心,你就是对我不好,你做了什么让我生气,我有理由谴责等等,闹的鸡飞狗跳。浑然忘记,两个人在一起是因为爱,分开是因为不爱,再聚合是相信还有爱。一切折腾和爱毫不沾边,甚至爱成了恨的开始——我恨不得从来不认识这个人,要不怎么会如此痛苦。
这样的世界里,只剩下了无休止的讨伐、愤怒、屈辱和报复。形成了一次又一次恶的循环——大家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清官难断家务事。
“就为了这一个人活着值嘛?”如果你问他,他会说,我就是死也要拉着她,因为,她就是他的地狱。即便她已经毫无反应或者做出了改变,可只要他还在那个牛的犄角里,一切毫无作用。他只想要苹果,而对方只有梨,刚开始吃个梨凑合一下是可以的;他还是要苹果,可她的梨没有了,只剩海鲜,连解渴的东西都没有了,他于是怒不可遏,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全然忘记,曾经的她愿意为了让他解渴,奉上自己所有的梨。
无论她在或者不在,只要他不放过自己,仍旧认为一切问题出自对方,那么他就一直生活在自认为是她造成的地狱里。饥渴得不到满足,仿佛被熊熊烈火燃烧着自己的心。
可悲么?确实可悲。
但很多人究其一生竟然在不断的追求这种,如同张爱玲《金锁记》里那个“荒凉的手势”一般的悲壮。
因为,这样就可以不用自己改变和成长;因为,这样就能够免除自己的责任;因为,大家都这样;因为,这样符合社会规则或约定俗成;因为,这样责任就是别人的。一开始打着爱的名义,最后发现不过是借机发泄小我的戾气;对方是否配合都不重要,重要是的当事人从中找到了强大的小我。
究其原因,各在自己的世界
和自小婴儿起,我们就习惯的哭了有奶吃,长大了做好了就有表扬,工作中完成了就会获得激励有着直接的联系。别管外在40岁50岁还是60岁,一个内在还没长大的人,会天然的认为,只要我做到了公认的好,或者达成了“你告诉我,你想我怎么做”的要求之后,就理所应当的会得到自己所要的一切。
可当他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外部的时候,往往发现并不一定能够找到那个“正确的标准”——比如,如果他碰上了一个不屑于用任何规则标准要求自己和别人的她。两个人虽然生活在一起,却宛如生活在两个世界。
一个内在期盼做对了就能得到一切,于是在自己设定的边界里活动,外在一切都和自己无关,不变就是最大的安全;一个内在期盼不停的变化,对规则和标准毫不在意,不断朝着自认为美好的方向努力,努力,努力,甚至刚刚说过的话,马上就会推翻;他们都认为对方是懂得并支持自己的——就像母亲知道婴儿需求,天然懂得并支持自己一样。
直到有一天,已经距离遥不可及,矛盾再也无法掩盖的时候,两个人目瞪口呆,发现原来对方和自己想的完全不同。
这样的两个人,还能在一起嘛。在一起会重复“折腾-分开-复合-懊悔”的圈子嘛?
谁都不会知道。因为这一切,取决于他们对生活和生命的理解——是活在爱中比较重要,还是冷漠和恨占居上风。是小我的自尊更加有份量,需要搭上整个幸福也要捍卫它,不管是否分崩离析;
还是归于平凡更加重要,把一切事当做一面镜子,借此了解自己,明白懂得,别人如何都和自己毫无关系,走入自己的内在理清一切,然后恍然大悟;
是拥有时候继续折腾,分开了就像魂飞魄散一样恐惧,不断翻腾,直到所有爱意耗尽,人生丑陋不堪;还是就此打住,在巨大的创痛里,尝试把力量从头脑的评判、道德的审判和情绪的带动里跳脱出来,明白一切外求都是因为内在的自己软弱无力,于是勇敢的提升自己。
练功、学习、舞动、疏通身体、良好睡眠……什么方法好就用什么方法,故事的到来是为了让我们觉醒,不管那是个事业失败的故事、生死健康的故事、情感爱恨的故事、亲子沟通的故事、婆媳争夺的故事还是任何故事,它唯一指向的道路是,放下折腾和意气用事,用爱和向内行走,去实践人生真正的生死之约——成为真正的自己,只是成为。失去时悲痛,拥有时折腾,你到底想怎么样?
想争一口气,可不管输赢,内在的混沌都会让自己再度甚至反复失衡;和故事告别,和是非告别,把一切当作发现自己的镜子,鼓起勇气、真诚迈步,把自己从思考和评判的牢笼里释放出来,你会发现他人不再是你的地狱,人人都是你的天堂。
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分享、评论互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欢迎关注她释,一起走进内在成长